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潛能開發

潛能開發

兒童認識世界的第一步

分類: 潛能開發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8-22

閱讀 :304

  “智力中沒有一樣東西最初不是源自感覺。”一個孩子,一手拿著洗臉毛巾,一手拿著梳子,他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我們知道他在用嘴感覺軟和硬。遺憾的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沒有及時把“軟”和“硬”這兩個詞告訴孩子;有幸的是,他們沒有把毛巾和梳子拿開。

  普通的教育觀念一般認為,由外界給兒童一些印象(有些人稱為信息),兒童接收了這些印象或信息,并經過反復練習,就能發展智力。就如同小學生回家一個字寫五十遍,就等于發展了兒童的智力一般。是不是這樣?蒙特梭利不同意這種觀點。她說:“這些機械心理學家仍然對教育理論和實踐有著很大的影響。這個影響是什么呢?據他們認為,我們從外部物體所獲得的印象,似乎是敲開我們的感官大門并硬闖進來的。”

  我見過很多家長,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家長是一位幼兒園的園長。她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小孩子出生后不久,她就在門上貼個“門”字,在瓶子上貼上“瓶子”……不斷地把孩子抱過去給孩子讀,不斷地這樣做。孩子四歲多的時候,就已經拿著書本開始閱讀了,而且加減法都會。她自認為她的孩子非常非常聰明,因為她的孩子掌握了很多東西,尤其在閱讀方面。接受蒙特梭利教育培訓的過程中,她不太同意蒙特梭利教育的某些觀點。她認為用外界事物不斷地刺激孩子,使這些事物留在孩子的大腦中產生某種印象,這就是智力狀態。

  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感覺來自于內部。也就是說兒童不是一個空瓶子,不需要我們成人往這個瓶子里灌東西(我們一般認為灌在瓶子里的東西就是他的智力)。這位家長說:“我那種方法也能使我的孩子達到一定的智力狀態。”我說:“可能,但有本質的差別。”因為兒童特別奇怪,當你不斷地刺激他這方面的時候,他可能很快就掌握了這一方面的知識,那么掌握的狀態如何呢?第二周她把她的孩子帶來了。她的孩子坐在那兒寫字的時候,我在旁邊觀察。我告訴她:“你的孩子的心智發展落后了。”她問:“怎么落后了?”我說:“你孩子現在的心智狀態只有兩歲。”我說的智力跟她說的不一樣,她指的是從外界掌握的東西。我說:“這種狀態不正常。我把我們幼兒院五歲的孩子帶來你看看。”她的孩子在心智上很弱,像個嬰兒,他看上去不自信、不堅強、不果斷,好像什么東西只要外界不反應,他就不能確定,他不會洞察,不會深入思考。他不能綜合地將所學的東西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加以應用,一開口就是知識,但他的知識同生活無關。

  這個例子給了我一個提示,這個提示就是:我們總是把掌握某種技能作為智力發展的標準。

  實際上技能不重要。六歲以前兒童根本就不用學習任何一門技能,他所要學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

  蒙特梭利在兩本書中都說:“兒童所有的智力是從感覺發展到概念。”她用的是愛德華·賽貢(Edward segain,1774~1858)的一句話,那句話說:“把兒童從感覺訓練引向概念。”蒙特梭利說:“智力中沒有一樣東西最初不是源于感覺。”

  我們來看一下什么是感覺。這些天大家聽講,印象最深的一定是你們自己有所體會的那部分內容。你只能聽見部分內容。這個部分內容,必定是你的感覺最深的那部分,必定跟你的經歷和心理狀態相契合。

  關于兒童,我舉一個例子。我的孩子一歲多的時候還不太會說話。當時我心里有點著急,我想他是不是有點遲鈍?當時急得我都要到醫院去給他看舌頭了。我家有個教棒,我就拿著這個教棒給他指“燈”。我說:“這是燈,燈,燈!”指完以后我又指著書說:“這是書,書,書!”我天天抱著他,給他指這指那,家里都指遍了,每天重復。但孩子依然“木木呆呆”,什么表情都沒有。我想:“怎么回事兒,這個方法怎么一點都不起作用呢?”他的聽覺很好,有時候會說:“啊,啊,啊!”這說明他嗓子沒什么問題,我弄了一塊干凈毛巾把他的舌頭拽出來,看看舌下有沒有粘連,沒有,就證明舌頭也沒問題。

  但他就是不說話。當他兩歲零一個月的一天,他跑出去玩,外面停著一輛卡車,他要上卡車,我就把他帶上去。那時候正好是夏天。寧夏夏天的傍晚,天空的藍色有一種觸目驚心的感覺!湛藍湛藍的,非常的廣闊和深遠。那種感覺會終生留在你的記憶里。我的孩子就扒在車欄桿上,仰視著天空。他看了很久,我不知道天上有什么東西吸引他。我說:“天!”我孩子就說:“顛(diān)。”第一個會說的是“天”。他那個大舌頭就說“顛,顛,顛。”當時我很震驚。過了一會兒他就不斷地指著說:“天,天,天。”從那一刻起,他見著人就拉人的手說:“天,天。”說了三天。后來我指著腳下踩著的地說:“地,地!”我孩子說:“地”,這是第二個詞。我當時想,應該再給他說一個天和地中間的東西。我說:“樹,樹!”他不說,他堅決不說“樹”。我說:“人,人。”他說:“人,人。”他掌握的頭三個概念:天、地、人。在這以前,實際上我不斷地給他指著“燈”和“書”,而且我孩子小時候最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站在書架那兒,把書一本一本往地下扒拉。扒拉下好大一堆,在那兒玩一會兒,然后撒一泡尿,尿一撒就走了。每天都這樣,以至于我們家的書已經被扒拉得很亂了,沒辦法就弄了個柜門把它封住。在這個過程中,他如此地接近書,不斷地摸書,但是我給他指著書說“書”他不說。這恰恰說明他沒有觀察到書,他對書沒有感覺。而他觀察天時天觸動了他,他對天有感覺了,恰恰這個時候我把這個詞語給了他。

  詞語捕捉住了感覺,穩固了感覺,清晰了感覺,加深了感覺,使模糊的、稍縱即逝的感覺成為明晰的屬他的對象。蒙特梭利說,這個東西就叫“智力”。智力就是從感覺發展到概念。

  智力就是這一過程,這一過程中的每一種感覺上升,都和其中的經驗和體驗連在一起,兒童天生具備這種能力。這種能力每個人都不一樣,這個過程每個人也不一樣。

  現在我們明白普通的“教”的本質了:讓孩子把注意力轉向什么,然后“教”什么。但注意力不是感覺,更不是深入的感覺。你知道兒童的感覺需要多少時間嗎?再說,你讓兒童注意一朵花,他卻可能注意花上面的一個斑點。我敢說這種“教”恐怕會把孩子教糊涂的,你的語詞不知道把什么概念化了,你的語詞,對孩子,對你,都不知道表達了什么。這樣的孩子上了學,頭腦不清,思維能力弱。長大了,也比較糊涂,而且互相之間——像北大著名的教授金克木說的“誰也不理解誰”。

  我現在講的一系列話,都是從我嘴里吐出來的語言,全部都是概念,沒有一句不是概念。我的整個語言是用概念組合起來的。但是如果我們給兒童這樣講,兒童根本不可能知道。兒童依據什么來理解呢?兒童依據感覺。感覺包括哪些?視覺、味覺、嗅覺、觸覺。他通過這些感覺來認識事物,形成概念,然后再進行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結,其實不難發現,兒童整個六歲前好像都在做這件事。

  所有的孩子一生下來都會用口來認識世界,然后用手摸。他是“口聰手明”。這個現象恰恰說明兒童不是被動地接受別人傳遞給他的東西,而是充滿了主動性和積極性。兒童內在有一個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有一種特殊的能力幫助他認識世界,這種特殊的能力就叫“敏感期”。兒童整個的生命狀態是由一個接一個的敏感期組成的。

  比如說剛生下來的孩子的敏感期完全在口腔,他的口腔是最敏感的,他的整個精力好像都是吃,實際上兒童在一歲以前完全是用口來認識世界的。不管什么東西他都往嘴里放。

  很多人認為兒童不斷用手往口里放東西這個行為是沒有意義的,或是不知饑飽的表現。小孩子剛生下來,開始時如果他能夠偶爾把手伸進嘴里,他第二次還會這么做,第三次、第四次……你就會發現他的手往嘴里伸的這個動作又快又準確。你看很多小孩子睡覺的時候都是這樣:把手攥得緊緊的。他這個時候還沒有經驗。經驗還沒有告訴他手能放到嘴里,他控制不了手。但是一旦他把手放到嘴里,有了第一次的體驗以后,他會不斷地把手往嘴里放。這種不斷的動作產生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反復進行就能產生一種經驗,這種經驗就產生了智力。皮亞杰(讓·皮亞杰,瑞士心理學家,1896~1980年)稱之為“智力的萌芽”。

  實際上兒童在一歲以前,對世界上所有的東西,能夠抓到而且能夠往嘴里放的東西,他都會往嘴里放。比如說我的一個朋友,她的孩子拿著她的洗臉毛巾放到嘴里了,正好另一只手又拿了一個把梳子——很硬的東西。這個小孩就不斷地用嘴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不斷反復進行,來回交替。朋友覺得很奇怪,就問我。實際上我們知道兒童已經對“硬”跟“軟”有感覺了,他用嘴已經感覺到了。但是遺憾的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沒有把“硬”跟“軟”這兩個詞匯同孩子已經建立的感覺配上對,有幸的是他們沒有把毛巾拿開。

  我覺得兒童整個發展的遺憾可能就在這兒。一方面就是他在感覺的時候,我們破壞了他的感覺;另一方面就是當兒童感覺到的時候,我們沒有把詞語同他內在的感覺及時配上對。配對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前不久我看了《早期教育和天才》(木村久一,日本心理學家、教育家1883~1977)。它著重寫了上世紀德國鄉村牧師卡爾·威特是如何用他的教育思想教育他的孩子威特的。作者闡述了一個觀念:“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這個興趣不是成人培養的,而是天生就有的。我們從所有的幼兒身上都能看到。根據我的認識,他這個方法跟蒙特梭利教育方法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他舉了一個例子說,當這個孩子把你的手抓住往他嘴里塞,而且用他的嘴吮吸你的手指時,你必須用和緩清晰的語調重復說“手指”。實際上這個教育跟我們剛才說的一樣,當孩子把一個東西放進嘴里感覺硬跟軟的時候,大人應該同時把概念放進去。這種對手指的興趣,就是天才的特征,理解并保護這種特征,一直到他長大,這個人就能成為天才。

  遺憾的是我們大多數人不知道,所以不能夠這樣對待孩子。相反,我們常常做的事情是:

  當孩子沒有感覺的時候,我們不斷地強制孩子,教給孩子東西,有的人話還特別多;當孩子處于某種感覺中的時候,我們不但看不到機會,反而打擾他,把他的感覺破壞掉。這樣,兒童內在的觀察和感覺,就在這種強制過程中喪失殆盡。

下一篇:奶爸心聲:BB的天賦就是玩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有個好班主任就有好班級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霍邱县| 宁阳县| 邢台县| 巴林左旗| 随州市| 白城市| 凭祥市| 临潭县| 来宾市| 民勤县| 江西省| 敖汉旗| 沙田区| 伊通| 贵定县| 东台市| 四川省| 石家庄市| 博罗县| 北辰区| 曲水县| 涿州市| 曲阳县| 游戏| 东丰县| 周宁县| 当雄县| 渝中区| 兴国县| 贡觉县| 东乌珠穆沁旗| 科技| 湖州市| 绥化市| 公安县| 万盛区| 仪陇县| 马龙县| 尉犁县|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