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寶寶,你再不吃了這口飯,我就把它送給隔壁的茗茗了。”果然,孩子把這口飯吃了。
“寶寶,你要是不跟媽媽走,媽媽就做露露的媽媽了,不做你的媽媽了。”果然,孩子趕緊跟著媽媽走了。
當你在得意這一招兒很管用的時候,你是否想到自己可能助長了孩子的嫉妒心思?想到嫉妒給孩子帶來的焦躁不安和不快?長期用這種方式教養孩子,可能使孩子習慣于把別人當作“假想敵人”,養成不喜歡接納他人的不良習慣。
比一比:“接納”PK“不接納”
☆“接納”:利己利人,很快樂
善于接納他人的孩子總是很快樂,不大跟別人鬧別扭,可謂“利己利人”,而且長大了善于合作、熱愛學習,顯得特會“來事兒”,因此,父母可不能小看了培養孩子善于接納他人的重要性。這種習慣在心理學上,是指孩子任何與他人親昵、分享、合作、同情、安慰或者幫助他人的行為,孩子必須具有一定的觀察水平、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相關的技能才能實現,是智商、情商、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體現。
☆“不接納”:嫉妒吃醋,真煩惱
不喜歡接納他人的孩子在很多情況下表現出嫉妒情緒和行為。
古埃及有這么一則寓言。鳥兒子問鳥爸爸:“人幸福嗎?”鳥爸爸回答:“沒咱們幸福。”鳥兒子問:“為什么?”鳥爸爸回答說:“因為人心里扎了根刺,這根刺無時不在折磨著他們。”鳥兒子問:“這刺叫什么?”鳥爸爸回答:“叫嫉妒。”
人天生都有嫉妒心理,嬰兒從16~18個月就開始出現嫉妒表情,兩三歲的孩子嫉妒吃醋的心理就已經很明顯、很復雜了。
我們每個成人都有過因嫉妒別人而使自己感覺不安的體驗,孩子同樣會被嫉妒這根刺折騰得不高興、不愉快,甚至擔心害怕。例如老師說露露的畫好看,不喜歡接納他人的孩子就會想:難道我的不好看嗎?那好,現在我拿支黑筆在他的畫上胡亂涂上幾筆,怎么樣,還好看嗎?老師,你現在得表揚我的畫好看了!結果,孩子與露露之間的沖突就發生了。
可見,接納他人的好習慣對孩子意義非凡。父母要從小培養孩子喜歡接納他人的行為習慣,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
測一測:孩子喜歡接納他人嗎?
喜歡接納他人是對他人友好、富有愛心的表現,具體反映在以下類似行為和情境中,父母可以對照著測試一下,看看自己的孩子表現如何?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①孩子喜歡與他的主要看護人一起游戲和生活。
②其他小朋友哭的時候,孩子會專注地看著他,表示關注和同情,甚至會拿出紙巾或手帕給這個小朋友。
③如果有小朋友摔倒了,孩子會走向他,并試圖幫助他起來。
④在戶外玩耍時,成人與他打招呼,他有積極的回應。
⑤能與成人或小朋友一起玩你追我跑、你藏我找的小游戲。
⑥別的小朋友想玩孩子的玩具,孩子愿意給他。
⑦比較容易配合爸爸媽媽的勸告,不無緣無故地伸手打人。
⑧如果媽媽爸爸生氣了,孩子能夠暫時收斂自己正在進行的不適宜行為。
⑨喜歡用拍手、擁抱、飛吻、揮手、握手、拉手等方式與人打招呼。
⑩當家長或老師表揚或獎勵同伴的時候,孩子沒有明顯的嫉妒行為。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小游戲能增強寶貝的體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幾歲開始寫字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