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等到寶寶過了兩歲生日的某一天,媽媽突然發現家庭中多了一個“隱形人”:吃飯的時候,寶寶非要多放一個碗:“這是給我的好朋友小兔菲比的。”游戲的時候,寶寶對著空氣自言自語:“這是我做的餅干,貝貝,給你吃。”
左看右看,身邊除了寶寶沒其他人,更沒有什么小兔小狗之類,媽媽們大驚失色:寶寶撒謊了?!當然不是了,這是寶寶假想中的朋友。在寶寶的小腦袋里,它們真實存在著,并且陪伴寶寶度過他的童年。
假想中的朋友會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慢慢消失,所以不用過于擔心,但是假想朋友的出現給爸爸媽媽們提供了一些信息,帶領爸爸媽媽們走進寶寶的內心世界。
朋友一——擁有超能力的保護神
也許是受動畫片叮當貓的影響,2歲半的丁丁擁有一只超能力的小狗,每當和小伙伴爭搶玩具的時候,小狗就會出現:“你搶我的玩具,我叫小狗把你變成木頭!”“我的小狗可厲害了,它的力氣很大,能搬動一座大山呢!”
專家解析
這類朋友一般具有超能力,以英雄的姿態出現,在寶寶遇到困難的時候,被小伙伴欺負的時候,能夠給他壯膽,并且幫他解決所有的困難,是寶寶的保護神。這類朋友的形象固定,長期存在并且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他的出現,暗示著寶寶缺乏安全感。
所以,爸爸媽媽應該在寶寶遇到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和寶寶一起分析原因,并且幫助他解決,而不是一手包辦,讓寶寶知道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你都會陪在他身邊。建立和寶寶之間的信任感,等到寶寶一有困難就來尋求大人的幫助時,假想的保護神會自然而然消失。
朋友二——做錯事的替罪羊
只聽見“轟”的一聲巨響,回過頭,就看見貝貝一臉無辜地站在滿地碎片中,還沒等到媽媽質問她,貝貝居然“惡人先告狀”:“不是我干的,是小花貓在房間里跑來跑去,不小心打翻的,媽媽,你不要罵它哦!”
專家解析
在做錯事之后,為了逃避媽媽的處罰和批評,有時候,寶寶便虛構出這么一個朋友(有時候是人,有時候則可能是動物)。這類朋友的作用僅僅是為了幫助寶寶擺脫困境,替他扛下所有的錯事,承擔所有的后果,甚至接受媽媽的處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反而是一件好事,證明寶寶已經有了是非對錯的概念,并且知道做錯事要承擔相應的懲罰。
雖然寶寶推卸責任是不對的,但是媽媽們千萬不要拆穿寶寶的“謊言”或者大聲責罵寶寶,而應該讓寶寶和他假想的朋友一起承擔后果:“嗯,小花貓太不小心了,寶寶以后一定要提醒它走路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在房間里面亂跑。”
朋友三——忠誠的游戲伙伴
周末,想開車帶甜甜去郊外玩。臨上車前,甜甜突然想起了什么,對媽媽說:“媽媽,我帶上我的好朋友惠惠一起去好嗎?”經得媽媽的同意以后,甜甜小大人一樣對著空氣囑咐:“一定要系好安全帶!”
專家解析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缺少同齡人的陪伴,這使得他們更加渴望擁有一個朝夕相處的好朋友,可以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玩游戲。當現實生活不能滿足的時候,他們便自己創造出一個虛擬的好朋友。爸爸媽媽應該多帶寶寶出去和同齡的小孩子一起玩,帶他結識真實的朋友。等到寶寶有了自己要好的朋友,就不再需要“看不見”的朋友了。
下一篇:中西方關于性的理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要從小強調孩子性別差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