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團團爸爸,一身學者氣,在我們和團團媽媽溝通的過程中,他只是安靜的聽著,很少插話。團團媽媽對團團爸爸的評價就是:團團爸爸很聰明,很有工作能力和想法,但是不會生活、不懂生活,和他在一起沒有任何生活情趣,是永遠需要別人照顧的孩子。跟這樣人生活讓自己很累,很辛苦,自己沒有獲得幸福!
這就是父母需要的“天才”嗎?我們知道,“單純邏輯思維分析能力”的良好形成往往意味著“復合邏輯思維分析能力”的喪失或殘缺,而“復合邏輯思維分析能力”才是人類在社會生存信息環境中,關乎生存質量的決定因素。而“復合邏輯思維分析能力”是建立在廣泛的社會類信息、生活類信息和科學知識類信息豐富積累上的,是需要多類信息范疇中各種不同信息的相互支撐才能最終形成的。
什么是“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復合邏輯思維分析”?“單純邏輯思維分析”呢?
載體培育認為
“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在社會生存信息環境實際應用過程中,根據“目的性邏輯思維”不同的目的又分為“復合邏輯思維分析能力”和“單純邏輯思維分析能力”。
所謂“復合邏輯思維分析”是指進行分析的目的對象本質相對復雜,其需要邏輯思維進行多個范疇中的目的信息組合才可實現的、相對復雜的“復合目的性邏輯思維”的編織過程。
所謂“單純邏輯思維分析”是指在社會生存信息環境中某個相對獨立的社會信息范疇內,針對某個相對單純的邏輯思維目的進行邏輯思維分析的過程,其在進行邏輯思維分析的過程中所使用的信息基本上都屬于同一個信息范疇內的信息。
我們提醒父母:在是否過多培養孩子的“單純邏輯思維分析能力”這個問題上,父母應當給予慎重的考慮。
很多父母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在自己經濟條件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帶孩子出去看看,走走,多接觸一些信息,這是對的。起碼,培育“形式”實現了。那么孩子“能力”隨之提高了嗎?
顧先生常常問咨詢來的父母:“你們是否經常帶孩子去動物園?”
父母:“當然,幾乎每2周去一次。”
顧先生:“帶孩子去動物園的目的是什么?”
父母:“看動物呀!給動物喂吃的,孩子喜歡去。”
顧先生:“也就是,去動物園可以讓孩子認識很多動物,讓他們愛護動物。增加孩子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對嗎?”
父母:“對。”
顧先生:“你的目的實現了嗎?如何實現的,比如觀察能力。”
父母:“沒有想過,不用目的性這么強吧,孩子還小,只要孩子高興就好吧!”
這樣想未嘗不可,只不過喪失了很好地培育時機而已。我們知道父母和孩子去動物園的一日流程不外乎這樣:因為是周末,所以不會起的很早,何況經常去動物園,所以大概8點左右起床,收拾準備一下基本上9點半左右到動物園。到了動物園,你們就想趁著孩子精神好,趕快去看動物們,最好都能走一遍,把動物看全了。跑了一大圈,快到中午了,大家都累了,就想著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吃個午飯,然后下午4點左右到家,孩子在車上可能疲憊的還會睡上一大覺,一天的活動就這樣基本結束了。
上一頁123下一頁下一篇:情商對幼兒智力影響多大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讓孩子學會分擔與分享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