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那么,究竟通過什么樣的途徑才能更好地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能力呢?我們知道,傾聽能力與表達和交流能力不同。書面表達能力形成于文字,口頭表達和交流能力形成于聲音,可是傾聽能力卻沒有獨立的物質外殼,似乎難以捕捉,這就為其培養帶來一定的難度。但是,傾聽能力雖為無形,卻往往交融于口頭表達和交流能力之中,這便為我們探討培養途徑提供了有益的啟發和線索:有效的教育在于引導幼兒經歷以下傾聽階段的發展。教師應為幼兒傾聽能力的發展提供機會。
首先,分解傾聽能力發展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如剛開始只要求孩子擁有傾聽的意識即可,知道傾聽很重要,能夠集中注意力去傾聽。如有聲音嗎?是什么聲音等等。在此基礎上,逐漸讓孩子養成傾聽的意識和習慣。教師要注意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鞏固和強化。當傾聽的外在行為養成之后,教師應注重培養傾聽能力本身,讓幼兒不但能夠傾聽,且能夠對傾聽的內容進行加工和提高,如幼兒能夠對聽到的內容進行加工整合,抓住傾聽內容的重點等。
其次,從常規入手,注意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
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幼兒傾聽能力的重要保證。在常規活動中,應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傾聽意識和習慣。具體到日常活動中,要求幼兒基本做到:1.別人對自己說話時,能集中注意地聽,看著對方的眼睛,注意口型、表情和姿勢,做出相應的反應;2.別人在說話時,要保持安靜,有禮貌地傾聽;3.能辨別不同的音素、聲調、語調,能聽懂并執行別人對自己提出的指令、要求;4.能聽懂普通話,能辨別普通話與母語的不同發音、不同表達方式等。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講述有趣的故事,如《愛插話的小八哥》等,引導幼兒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傾聽他人。還可以用復述的方式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在幼兒聽同伴或老師表達之后,請幼兒盡量能夠將他們聽到的內容原封不動地復述。
再次,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對幼兒傾聽能力的培養,讓其有意識地傾聽
1.活動之前給幼兒提出傾聽任務,給予幼兒任務意識,讓幼兒帶著任務去傾聽。如一個幼兒回答問題之前,對其他幼兒布置任務:讓幼兒重復老師提出的問題或轉述別的小朋友的回答;也可以要求其他幼兒認真傾聽同伴回答,輪到自己回答時,答案和別人不一樣;或評價哪一個小朋友回答得最好,哪一個回答的不好等等。通過這種有意識的培養激發幼兒認真傾聽的動機。2.在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回應幼兒,通過提升性的回應提高幼兒的思維水平。如在《禮物》讀本教學中,老師在導入活動的時候,用紙盒包裝了一個大的禮物讓幼兒猜測:“是什么禮物?”一個幼兒回答是小貓,老師緊接著讓小朋友想一想有沒有什么不一樣的?接著幼兒回答:小狗、小兔子。然后,老師變換回應方式:“剛才小朋友講的都是小動物,還有沒有可能是別的禮物?”于是幼兒的思維經過進一步的發散:有可能是鮮花、巧克力、蛋糕等。老師又進一步總結和提升:“剛才小朋友講到了盒子里面的禮物可能是小動物、植物、吃的東西,除了這三種類型的東西之外還有沒有可能是別的呢?”
最后,加強對傾聽能力的評價
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只表揚回答問題的幼兒,而對認真傾聽的幼兒也要及時肯定和贊揚。如果在一節課結束之后,教師只表揚那些積極發言的幼兒,久而久之,會給幼兒一種導向:只有積極回答問題才能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為了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教師應有意識地增加對傾聽的正面評價,對傾聽能力好的幼兒給予表揚和肯定。長期堅持,幼兒就會學會有意識的傾聽。
除以上方式方法之外,教師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一些小的細節問題。如了解幼兒的興趣愛好,幼兒喜歡聽什么類型的故事,注意投其所好;活動難度的選擇要與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相適應,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易;觀察幼兒注意的程度,并相應地調整音量,運用低音來吸引幼兒注意;兩個可能打鬧的幼兒不要坐在一起等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幼兒的注意力。此外,教師的某些行為、語言和動作會影響幼兒的傾聽,如熱情、活躍(但不要過度),視線的接觸等。
傾聽是一種習得行為,傾聽能力隨著經驗和環境的影響而不斷提高。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精心設計有計劃的活動,使幼兒可以持續地發展傾聽能力。
上一頁12 下一頁下一篇:孩子天生就是個創造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5大創造力造就小小智慧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