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教育經驗不足”
第一次當父母,幾乎所有人都缺乏教育經驗,但由于物質貧乏、教育觀念淡薄、孩子眾多等各種原因,這并不成為以前父輩、祖輩們最糾結的問題。時代變了,如今的新一代父母,他們普遍重視孩子的教育,一方面無法認同、傳承父輩、祖輩們的育兒經,另一方面又無法依靠自己去形成一套科學的育兒理念。指導思想的缺失,常常讓他們無所適從。
“要上班,精力不足”
盡管不少人有過辭職的念頭,但受現實條件的約束,參與調查的“80后”父母群體中,在職父母還是占了絕大部分。一個人的精力畢竟有限,工作不再像以前做得游刃有余,如何“分身有術”,平衡好家庭、孩子和工作的關系,這成為多數在職媽媽的必修課。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時候,就更考驗一個在職媽媽的抗壓能力了。
“缺少方法”
如今的孩子多是家長“獨苗”,集萬千寵愛于一身,造就了許許多多的“小霸王”。嬌氣、脾氣大、太自我,成為這一代孩子的典型特征。面對孩子千變萬化的情況,很多受訪家長感嘆,雖然孩子現在還很小,但已經拿他(她)沒辦法了。大家深知暴跳如雷或聽之任之都不是最好的應對方式,那么,如何巧妙接招?年輕父母們普遍缺少方法。
“與老人溝通困難”
調查中,很多“80后”父母因工作忙,只能將寶寶交給老人照顧,一方面很感恩于父母的辛勞,另一方面又對老人的育兒觀念和做法很不認同。這種糾結和沖突在婆媳關系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一位媽媽感嘆,老人家大半輩子都這么過來,讓他們改一點點都很難。把孩子早早送到早教學校,成為很多年輕父母的做法。
“養育經驗不足”
當了父母后大家一致感嘆:把一個孩子撫養長大,原來是這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兒。孩子3歲前,抵抗能力較差,除了日常飲食要精通,還要隨時防御孩子生病時帶來的突發狀況,年輕父母們顯然力不從心。如果有老人幫忙,多數人會倚仗父母的養育經驗,當然,也有一些勤快的媽媽選擇了自己充電,不少人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如今對兒童保健也頗有研究了。
“沒耐心”
這是比較具備“時代特征”的一個選項,曾經“80后”的孩子被冠以“太自我、怕吃苦、眼高手低”的特性,這勢必影響著他們升級為父母后的抗壓能力。調查中,許多年輕家長坦言,自己耐心不夠,太情緒化。特別在孩子發脾氣時,處理的方式也很暴躁,雖然知道發脾氣對孩子不好,事后也很后悔,但火氣上來時很難壓制自己。
“愛人配合不夠”
選擇這一項的,基本是媽媽。育兒期的幸福和困苦,讓媽媽們內心更需要體貼與關愛,更希望愛人在理解之余,還能花更多的心思在家里,一同承擔起教養孩子的重任。當爸爸滿腦子都是外面的世界,而媽媽心里只裝著家里的煩事,注意力的差異、信息的不對稱等,使再好的夫妻也容易產生隔閡,媽媽的不良情緒也會傳導給孩子。
“經濟壓力大”
面對孩子降臨后突然激增的家庭開支,原本生活滋潤的小兩口,要為孩子的奶粉錢打拼。雖然“80后”家長的工資水準難以支撐有孩子后的消費水準,但錢并不是大家最頭疼的問題。記者調查發現,這是因為在很多城市家庭中,兩代人一起養孩子的現象普遍,甚至有些年輕父母“只生不養”,孩子全權由祖輩代養。
“家庭關系難處理”
婚后的家庭關系不再像兩人獨處時那般簡單,當美好的夢想遭遇現實生活的種種挑戰,在為之付出犧牲和改變的過程中,許多人的內心感到痛苦而彷徨。孩子來臨后,由于夫妻之間、婆媳之間等育兒觀念不一致,做不到統一的思想和行動,原本磨合中的家庭關系變得更加錯綜復雜。希望孩子快樂,也許父母自身要錘煉好自己的抗壓能力,要學會讓自己先快樂。
“自己還沒長大、心理壓力大”
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原以為養寶寶如同養寵物一樣簡單,直到寶寶的降臨及養育過程中無數瑣事充斥著大腦的時候,才意識到一個嚴峻的現實:自己似乎還沒長大,卻要開始承擔著一個嬌嫩的生命。有人說,如果父母也是一種職業,那將是世上最難從事的一種職業。當這樣的重任落于肩上時,心理壓力是劇增的,但哭過后,要讓自己變得堅強。
下一篇:最有效率父母的共同特點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會孩子思考是無價的禮物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