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痛苦的陪讀日子里,舒梅夜里睡覺從沒有脫過衣服,為的是隨時起床追著女兒去網吧。那一段日子,舒梅像是掙扎在死亡線上,有許多次,她覺得自己再也支撐不下去了。每一次都是曲倩的班主任鼓勵她:“曲倩本來是好孩子,絕不能放棄呀!”每一次曲倩不上課,班主任都會及時發現,并派學生到家里、到網吧尋找。
為了把女兒從網吧里拉回來,舒梅把所有的方法都用盡了。她曾氣沖沖地找網吧老板算賬:“我女兒還未滿18歲,如果你再讓她來你的網吧,我就舉報你違法!”網吧老板果然不再讓曲倩進門。結果,曲倩去了另一家網吧,舒梅一連幾天找不到她。此后,舒梅再也不敢找網吧老板算賬了。
舒梅也曾悄悄地給曲倩的網友寫信,囑咐他們保密,懇求他們勸曲倩回學校讀書。曲倩收到一個網友勸她上學的信后往桌上一摔,黑著臉對母親說:“你要的結果出來了,可是,我的結果自在我的心里!”
4月底,曲倩已經近20天沒有去學校,舒梅向學校申請,幫女兒辦理了休學手續。
在這萬般無奈之下,舒梅寫信給《武漢晚報》,懇請讀者給她支招,幫助她把愛女從網吧拉回來。
文章在《武漢晚報》頭版頭條發表了,曲倩的班主任看了十分難過,他打電話給舒梅:“讓曲倩回校讀書吧,數學課由我給她補?!笔婷犯袆拥每蘖恕?/p>
最幸運的是,從美國回來后一直在華中師大任客座教授的教育專家陶宏開致電報社,表示可以幫曲倩。前幾天,陶教授上班時路過一家網吧,看見里邊坐著幾十個孩子,他心里一直沉甸甸的:正是上課時間,這些孩子怎么了?他想,要幫孩子就從幫曲倩開始吧。
舒梅和陶教授通了電話,陶教授為她這個家長開了“藥方”:當孩子迷上網絡游戲時,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孩子出問題往往是家長的教育先出了問題。有些家長在物質上對孩子有求必應,卻忽視了和孩子在精神、情感上的溝通,令孩子的心情無著落處,加上學校的教育很枯燥,孩子在學校里得不到快樂,如此,孩子自然容易沉溺到游戲虛擬的快樂里。
另外,被溺愛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不知道體諒父母,也不知道為自己負責,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迷上游戲。所以做父母的要學會自愛,如果父母總是給孩子做牛做馬做仆人,孩子就會把父母當成牛馬當成仆人。做父母的要學會在孩子面前叫苦,多給孩子講自己的辛苦和不易,這樣孩子才知道心疼父母。
舒梅聽得連連點頭。
第二天,舒梅想辦法把曲倩騙到了陶教授家。一進門,曲倩就往沙發上一坐,眼睛看著地板。教授問:“小姑娘多大了?”“17歲!”“你讀幾年級了?”曲倩斜了他一眼,不耐煩地回答:“高二!”“成績怎么樣?”“不怎么樣!”她巴望著談話快快結束,好去網吧玩。
陶教授并沒有生氣,他打心眼兒里沒有把曲倩看成壞孩子,在美國搞了多年教育,他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學生,而他尤其反對給孩子貼標簽——壞孩子、迷網吧、心理有問題等。陶教授把曲倩當成與自己完全平等的朋友,和藹地對曲倩講起了自己的坎坷經歷。
曲倩有點兒驚訝,也有點兒感動。被大人當成朋友,這還是第一回呢。母親雖然嘴上說和她做朋友,可總是放不下家長的架子,說話時總是居高臨下,所以她很反感。
陶教授講完自己的經歷后注視著曲倩,說:“問你一個問題,在自己、家庭和國家三者中,你把哪個放在第一位?”曲倩回答:“自己,我最愛自己。”她本以為陶教授會說應該把國家放在第一位,不料陶教授高興地拍手說:“好!曲倩,你是個誠實的孩子,不撒謊。我贊成你的意見,人應該先愛自己,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愛,又怎么會愛父母愛國家?一個人如果對自己都不負責,又怎能指望他對父母負責、對國家負責呢?”見曲倩的臉上有了一絲笑容,陶教授由衷地稱贊:“你笑起來的樣子很好看,只是笑容有點兒勉強,再開心點兒笑,就更漂亮了?!?/p>
陶教授看著曲倩的眼睛,溫和地問:“曲倩,你說你愛自己,可我覺得你并不愛自己,至少,上網以來你不太愛自己。熬夜、吃方便面,你看你的臉色好差。來,做個游戲。舉起手來,我數一、二、三,你的手不要抖?!鼻慌e起手,因為身體很虛弱,她的手不停地發抖。陶教授溫和地說:“你才17歲,身體就成了這個樣子,你這叫愛自己嗎?你知道怎樣才算愛自己嗎?”
曲倩坐在那里,大眼睛眨巴眨巴地望著陶教授,顯然,她開始認真聽了,因為她從陶教授的語言、表情甚至肢體語言里,感到了他對自己發自內心的平等和關愛。
陶教授接著說:“愛自己,就是用心給自己積累三種財富:把身體鍛煉得棒棒的,讓自己的人格日趨完善,讓自己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有一支筆,一張嘴(指好口才),一口流利的英語,到哪里都能找到好工作。”曲倩若有所思。
溫馨點讀
了解了關于陶教授的事情后,記者飛抵武漢,當天下午到陶教授家進行了面對面的采訪。第二天,陶教授去給一個中專學校演講,記者陪陶教授一同前往。后來,陶教授在珠海演講時,記者又從廣州專程趕到珠海去探望。
關于網癮,這里多講幾句。通常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即使打游戲也不會有網癮。記者的女兒也玩“仙劍傳奇”游戲,但并沒有網癮。她解釋自己為何不會有網癮:“我成績不錯,學習有樂趣,也有好多朋友,可以聊天逛街,我還喜歡游泳,喜歡和大人聊天,也喜歡看電視,總之,生活中有很多樂趣,如果只打游戲,我會誤了重要的事,會錯過很多快樂?!?/p>
沉迷游戲的孩子,往往過得不快樂。他們或者在學習中非常失敗,或者在人際關系上遇到了嚴重挫折,比如,跟父母感情不好。只有那些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失意、心靈上傷痕累累的孩子,才會選擇在虛擬世界中尋找快樂,體驗成就感。
當家長想把孩子從虛擬世界拉回來時,就應該考慮如何用別的快樂替代孩子從游戲中得到的快樂,積極讓孩子擁有多種快樂,培育孩子的多種興趣,比如,閱讀、打球、下棋、玩撲克、多交朋友等。家長要特別注意增加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優越感,比如在寫作上或者在某一項體育運動上。很多孩子在生活中很失敗,所以才到游戲里找優越感,一旦他在現實生活中能找到自己的優越感,覺得自己還行,就不會那么強烈地需要游戲來補償現實中缺少的優越感。
父母一定要意識到,孩子過度上網,不出門,不去學校學習,這并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孩子所處的關系出現了問題。要治療的不僅僅是孩子,更要解決好孩子和周圍的關系,最重要的是他和父母的關系。
心理學家曾奇峰在他所寫的短文《被網絡隔斷的親情》里列了父母與孩子互動可能導致的結果:
A。父母與孩子關系好,孩子上學,不上或者少上網。
B。父母與孩子關系好,孩子上學,也上網。
C。父母與孩子關系好,孩子不上學,只上網。
D。父母與孩子關系不好,孩子不上學,不回家,上網,亂交友。
E。父母與孩子關系惡化,逐漸導致極端惡果,如孩子離家出走、搶劫、殺人、吸毒,或者孩子患上嚴重的精神病,甚至自殺。
曾奇峰問前來咨詢孩子網癮的家長:“假如殺人放火偷盜是最壞的,壞到了10分,那么有網癮的孩子,壞到幾分?”那個家長想了想說:“也就兩三分吧?!?nbsp;曾奇峰對學生的家長說:“我做心理咨詢已經20年了,以上所列的ABCDE各種結果都見到過。你們到目前為止,都試圖達到A目標,或者最少是B目標,結果卻不滿意。這樣做的直接惡果是,父母和孩子的關系變壞,實際上可能導致E后果。心理醫生或者其他任何人都不是神仙,不可能向你們承諾怎樣做可以讓孩子上清華北大。但是,心理醫生的絕招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最壞的結果。在一般情況下,孩子不一定有什么驚人成就,但可以過健康的日子;也有可能孩子自己想通了,開始努力學習,以后考上清華北大,但我們不把這些作為目標?,F在的問題是:你們愿意有跟自己關系好的、健康的兒子,他將來有機會結婚生子,讓你們抱孫子、享受天倫之樂,還是愿意讓兒子永遠從視野里消失,或者把他送到精神病院?”
當然,所有的家長都想要健康正常的孩子。
下一篇:賈容韜的演講吸引了無數家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在暴力中長大的孩子,心中只有對父母的恨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