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成人需要幫助孩子在工作中獲得更多的發展,需要引領孩子進入更高一級的工作狀態,這對成人的育兒素養是一個考驗。
無論在家庭還是在幼兒園,孩子都需要一個工作區,這個工作區能夠吸引孩子,讓孩子喜歡呆在這里進行自己的創造、思考、探索和發展,讓孩子覺得這里是自己的世界。
工作角的裝飾要體現美感,讓孩子感覺精神的放松和舒適。父母要為孩子配置適合孩子高度的柜子,用來擺放孩子的工作材料,便于工作材料和工具的歸位;需要給孩子配置一張供孩子工作的小桌子,一些孩子喜歡在地板上進行工作,所以,要配置一張小工作毯;父母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提供工作材料,工作材料與季節、孩子的興趣相結合,工作材料要豐富,可以供孩子進行多項工作,3個月左右要更換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材料和內容,以保持孩子的工作興趣。一些父母雖然為孩子準備了工作區,但是工作材料少和長年不更換工作材料,讓孩子失去了對工作區的新鮮感,不再保持工作興趣。更多相關內容可以參閱北京李躍兒巴學園網站。
擺放工作材料的柜子
在北京李躍兒巴學園研究期間,我看到了李躍兒與老師們對孩子工作的引領,在此將我所見與父母交流。在家庭里,父母引領孩子工作需要把握的原則。
原則一,及時發現孩子的需要,幫助孩子實現工作目標。
如果孩子正在進行的工作有困難,父母要及時發現,然后幫助孩子解決困難。在幫助的過程中,成人要對孩子進行工作方式的示范,而不要只用語言教孩子如何做。
孩子學習工作方法
一個兩歲多的男孩自由選擇了顏色配對的蒙氏教具進行工作,這項工作的目的是發展孩子對顏色的認知,工作的方式是將小棒插入顏色相同的小孔。男孩打開工作箱后,不知道如何下手,看到遭遇困境的男孩,李躍兒上前和男孩坐在一起,她先拿了一根紅色小棒對準紅色小孔,說道:“這是紅色,我們把它插到紅色的小孔上。”然后又拿出一根黃色小棒,說道:“這是黃色,我們把它插到黃色小孔上。”幾次這樣的動作后,男孩看明白了,自己動手開始拿小棒,然后按照相同的顏色進行插孔。看到男孩已經進入了工作狀態后,李躍兒離開了,男孩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中。
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工作目標,雖然這個工作目標與教具本身的目標不同,父母不可以干預孩子達成自己的目標。但是,對于沒有工作目標、不知道如何利用工作材料的孩子來說,父母和老師一定要進行引導。
孩子已經學會如何工作
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會主動尋求成人的幫助。一個4歲男孩找到賀靜老師,他想做一只鴨子的刺繡,但不知道如何做,請求賀靜老師的幫助。賀靜老師帶孩子來到縫紉刺繡工作區,和孩子一起準備工作材料,孩子在已經繃好的刺繡布上畫了一只鴨子,賀靜老師給孩子示范如何使用針線,孩子看明白后,賀靜老師把刺繡遞給男孩,看到男孩已經掌握了方法,進入了工作狀態,賀靜老師便離開男孩,讓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中。
原則二,當孩子已經進入工作,工作將由孩子做主。
在巴學園的廚藝課上,老師為每個孩子準備好了面團,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將面團做成各種形狀,然后由老師將孩子們做好的面團集中送進烤箱,烤成香香的小面包后,每個孩子在盤子里找尋自己的那一個,然后享受自己做的美味。在每個孩子都明白了自己的工作目標后,他們開始動手,按照自己的方式做面團,此時,工作完全由孩子做主,如果孩子不尋求幫助,老師不會打攪孩子,老師自己也在做面團。
原則三,如果孩子工作目標不清楚,成人要主動引領。
在巴學園的戶外,有一個建筑工作區,這里堆放了一些木板和圓形短木樁,3個4歲左右的男孩來到建筑區,負責該區的老師遠遠地觀察著孩子們如何進行工作。當老師發現孩子們沒有工作目標后,老師上前與孩子們一起工作,他引領孩子搭建了一個滑板,可以讓圓形的木頭順著這個滑板從上往下滾動。當孩子們明白工作目標后,他們積極行動起來,目標達成后,他們有了成就感。
孩子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已經搭建好了工作模型,進入工作狀態。
原則四,如果引領失敗,不可以強求孩子進入工作。
原始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欲望被破壞了的孩子,很難進入工作狀態,他們不愿意工作或者不會工作,成人需要有極大的耐心修復孩子的工作熱情。在引領孩子進入一項工作時,如果孩子不愿意工作,不可以強迫孩子進行工作,要給孩子觀察、了解和克服內心障礙的時間,幫助孩子打消顧慮,比如害怕弄臟衣服,擔心手臟等。
看到毛毛老師正在用泥巴做出各種形狀的東西,3歲的女孩很想與毛毛老師一起來做,看得出來她對玩泥巴很有興趣。但是,她坐在毛毛老師身邊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動手,眼神里既有渴望也有焦慮,她擔心手被弄臟。毛毛老師把自己做好的小動物給她看,但毛毛老師沒有提出讓孩子來做。半小時后,趁毛毛老師有事離開,女孩用指尖碰了一下泥巴,然后縮回手指,這樣反復幾次后,女孩開始用兩個手指去捏一塊小泥巴,然后看看手指是否弄臟了,在衣服上擦干凈手指,不再碰泥巴了……毛毛老師心里明白,女孩還需要時間來克服家人給她的心靈桎梏。
原則五,完成工作后與孩子一起歸位。
工作是一件有始有終的事情,工作完成后,孩子的心力已經不足,成人要與孩子一起,幫助孩子將工作的材料和工具進行歸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
在廚藝區里,老師們為孩子準備了洗凈的水果和蔬菜,每天早上都有孩子選擇廚藝作為自己的工作。這一天,5歲的毛娃和大寶寶選擇了廚藝,他們一邊聊天一邊干活,將水果和蔬菜做成了一盤漂亮的色拉,兩個人享受完自己的成果后,將工具一一拿到水池沖洗干凈,然后歸位到廚藝柜,擦干凈桌子后才離開,他們已經養成了歸位的好習慣。
下一篇:性關懷兩大法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性需警惕“親熱不設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