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在當今物質生活條件已不太困難的條件下,“愛心”和“金錢”不小心成為摧殘和打壓孩子的進取心的利器。
我有一個研究“心理生命圖譜”。我用舉例的方式講一個道理。
請問,人用什么品嘗食物的味道?
回答:舌頭。
不錯,但如果把你拉到一個黑屋子里面,用黑布蒙上你的眼睛,并讓你張開嘴,然后將各種各樣的食物塞進你的嘴里,但不告訴你是什么食物,會是什么感覺?
試試吧,一試你就知道了,你會全無感覺。蒙上眼睛吃東西你才會恍然大悟地發現,人,原來是靠“眼睛”來吃東西的。沒有了看見和知道,甚至吃大多數東西都會感到惡心和危險,這就是人的本能。面對著同樣的一桌的美味,睜開眼睛看著吃和閉著眼睛讓別人喂著吃,前者幸福無比,后者艱苦難忍,戰戰兢兢。
面對著一個從來沒吃過的食物時,我們的第一感覺也是緊張和陌生,要仔細地盯著那個食物看個究竟,并且要聽身邊十分可靠的人給我們介紹那是什么,怎么樣地好吃,我們才會小心翼翼地把它放進嘴里慢慢地品嘗,并等到嘗出美味時才敢放心地大口吃。
以上現象就是心理生命圖譜中的一個重要觀點:覺察與感受,是建立理解和接納的鋪墊和前提。
它的意思是說,人類在理解和接納一種事物時,必須首先對它有足夠的“知曉”和“感受”。知道、體驗、并喜歡,產生了喜愛的感覺和鋪墊,再去自發地投入精力去尋找和獲得,才是學習的最佳開始,才會有快樂學習和幸福學習的過程,才會有“無須揚鞭自奮蹄”的后續努力。
很多家長說,“看我們的孩子,天生就喜歡槍。”、“看我們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娃娃。” 其實,不是什么天生,一定是家長無意中為孩子創造了接觸“槍和娃娃”的機會,并讓孩子們覺察到了觸摸它們的幸福和快樂,孩子們才不知不覺地喜歡了起來。
請看心理生命圖譜中關于智商開發的一個“全程”觀點,這是人類學習一個事物或一項技能的最佳路徑和過程,而這其中的每個步驟能力,又都是開發智商的關鍵能力。
覺察、感受、選擇、注意、攝入、理解、記憶、貫通、表達……
請注意,覺察與感受,排在第一位置,它好比是1,后面的一切好比是0,有了它,后面的一切都有了,沒有了它,后面的一切全無,這是人學習一切事物的通理。人類學習一切事物的過程,都會不自覺地走過上述過程,或在上述過程中反復徘徊、跳躍、猶豫、互激與互補。會學習的人,或會指導孩子學習的家長,要把指導孩子學習的重點放在覺察和感受上,從而讓孩子自發地、強大地、并其樂無窮地執行后面的步驟。而愚蠢的家長,則一般忽視孩子的覺察與感受建設,造成孩子學習沒有原發樂趣和動力,只好拖著孩子、逼著孩子、打罵著孩子進行后面的艱難學習過程,結果自己也淪為“陪學奴隸”。
下一篇:中國孩子最常見的13件煩惱事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庭過分嚴苛有隱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