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挫折對于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壞事,關鍵在于他對待挫折的態度。”所以,明智的父母從小就應該讓男孩吃點苦。
常常有父母在想:“兒子還缺什么?給他買一個機關槍呢,還是電動摩托車呢?”但是,很少有父母會想到孩子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在中國式家庭中,孩子是整個家庭的希望,很多上輩人都會過分溺愛、袒護下輩人。“讓孩子吃苦”的觀念恐怕會讓很多上輩人大跌眼鏡。事實上,就一個人來說,吃苦耐勞是他的立世之本;就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吃苦耐勞是立國之本和立族之本。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孩子將來就難以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所以,父母一定要舍得讓男孩吃苦,否則他的將來會更苦。
有這樣一篇報道:一對夫妻把兒子辛辛苦苦養大,兒子大學畢業后上了班,有了收入,父母就不再給他零花錢。可是進入社會的兒子不但要用好的、吃好的,還要追流行,錢根本不夠花。最后,他對父母說:“如果你們不能給我提供一輩子的優裕生活,為什么讓我從小就養成這種習慣?”
看了這個故事,每個父母都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家里有沒有這種潛在的危機?這對夫妻極其溺愛兒子,表面看他們是“愛”兒子,結果卻是“害”兒子,讓兒子在成長生活中養尊處優,習以為常,直到自己走進社會時,才發現自己的收入根本養不起自己,從此生活在痛苦之中。父母不可能供養孩子一輩子,孩子的成長也只有一次,而且不可逆轉,父母只有讓孩子從小吃些苦,學會獨立自主的能力,懂得感恩和珍惜,孩子將來才能有幸福的生活。
在很多發達國家,都很重視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
在美國,南部一些州立學校特別規定:學生不帶一分錢,必須獨立謀生一星期才能予以畢業。通過這種吃苦訓練來培養孩子獨立生存的能力。條件盡管苛刻,卻讓孩子們受益匪淺,家長們對這項活動也全力支持。
在瑞士,父母從小就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讓孩子學習自食其力,以免將來成為無能之輩。如瑞士有德語區和法語區,瑞士的父母會讓成年的孩子到不同語言的家庭去做工,既鍛煉勞動能力,又有利于學習語言。
在德國,父母從不包辦或代替孩子做任何事情。相關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里承擔一些家務勞動,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勞動能力,還培養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在日本,“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座右銘。他們鼓勵孩子在課余時間外出打工賺錢,通過在飯店做服務生,在商店做售貨員,或是做家庭教師等來賺取零用錢。
在加拿大,為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和獨立生存能力,父母有意識地讓孩子學習獨立生活。有位父親讓上小學的兒子每天早上到各家去送報紙,因此孩子每天要早起,無論刮風下雨,都沒有耽誤過。
與這些國家的吃苦教育相反,中國的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一點點苦。很多孩子從小就泡在“蜜罐”里,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吃苦,導致他們上大學后仍然無法獨立生活。有些家長抱著這樣的心態:我們年輕時已經吃了很多苦,絕不能再讓孩子像我們一樣吃苦。也有些父母發現孩子吃不了一點苦,因此對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于是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把孩子帶到貧困的農村住幾天,或者去夏令營進行吃苦鍛煉,但往往事到臨頭,又下不了狠心。孩子們沒有體驗到吃苦的感受,因此仍然不懂得珍惜。
其實,讓男孩吃點苦是對他的毅力和生活能力的一種磨煉,不能吃苦的孩子很難對現實有深刻的了解和理解。給孩子適當進行吃苦教育,是一種“大愛”的表現,是對孩子負責的表現,是有助于孩子成長的表現。嚼得菜根,百事可做。為了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從小樹立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信念,讓孩子經受更多的鍛煉。
今天的孩子所面臨的是一個處處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社會,優勝劣汰是普遍的現象,每個人將來都要站在競爭的第一線,面臨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這種情況下,單憑知識和智力,缺乏吃苦的精神,沒有拼搏進取的意志,沒有堅韌不拔的毅力,是很難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的。
培養孩子的吃苦能力,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孩子在做事時可以體會到父母的辛苦,能夠增強孝敬父母的情感。孩子在生活里鍛煉的過程中,真正參與到現實生活,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才能發現自己生活的珍貴,才能明白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得到。
哪一個父母都不可能終生跟隨孩子,更不可能照顧孩子一輩子。現在舍不得讓孩子吃苦,孩子得到的知識和經驗就少,將來吃的苦可能就更多。所以,父母要及時引導孩子學習生存的本領,讓孩子掌握獨自開拓未來的能力。
強調讓孩子吃苦,也不是說孩子吃的苦越多越好,更不是說吃的苦越多學習就越好,而是提醒父母不要刻意去避免孩子受苦。很多父母只把孩子讀書看做學習,沒有把做其他事情看做學習,對于孩子來說,經歷的所有事情其實都是學習。經歷的事情越多,學習的機會就越多。如果父母怕孩子吃苦,自己幫忙把孩子的事情都做了,就等于讓孩子失去了學習和自立的機會。
當然,家長愛孩子也是值得大力提倡的。在愛的呵護下成長的男孩,感受著家庭的溫暖,有益于他的身心健康,會使他更加健康地成長。總之,家長越是愛護孩子,就越要對孩子進行全面教育,尤其是要加強“吃苦”教育。當今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如果現在不抓緊時間進行“吃苦”教育,他們在以后的升學、就業等競爭中,遇到挫折有可能就會郁郁寡歡、偃旗息鼓、一蹶不振,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別說干一番大事業,就是在社會上立足也會是個大問題。
下一篇:父母對孩子不要“心太軟”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杜絕男孩亂花錢的習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