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親子理財個案
當當是初一的學生,雖然年齡不大,但卻有很強的金錢意識。有一天媽媽加班回家晚了,當當就問媽媽:“老板給您加班費了沒有?”當當的媽媽詫異地回答說:“要什么加班費啊,這都是我自愿的!”,當當不理解地看著媽媽說:“媽,您傻啦,不多給錢您主動加班?”
當當的媽媽看著兒子認真的模樣笑著回答說:“我收獲的比加班費要多得多。”然后她告訴兒子,那天是被老板剛提拔上去,因為接觸到新的工作內容,向上級請教學習,才回家晚了。上級提拔自己而沒有提拔別人,是因為自己平常工作賣力,不為金錢工作才換來的。
當當聽完媽媽的話,雖然似懂非懂,但他隱約感覺到媽媽做的應該是正確的,不為金錢而工作可能收獲的會更多。
理財教育專家分析
金錢,是人們生活所必需的東西,金錢是人們勞動的報酬。一般隨著勞動時間與勞動量的增加,大部分職員都會要求老板增加工資,連上例的孩子當當都有如此想法,感覺延長工作時間沒有增加報酬很吃虧,還讓媽媽向老板索取加班的報酬。
這種為金錢而工作的人很多,因此有很多人都很平庸,多少年工作之后還只是一個普通職員,能力沒有提高報酬也沒有增加;像當當的媽媽那樣不為金錢而工作的人比較少,所以這些人成為了精英,能力提高了、職位高升了、工資也隨之增多。前一種行為的大部人都好像很聰明,當時看似一點都不吃虧,但卻吃了大虧;后一種行為的少數人看似不知計較得失的傻子,卻收益頗多。
之所以有差距,是因為那些為錢而工作的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而且眼睛只盯著當前的利益,沒有長遠的眼光;而與當當的媽媽類似的人看得比較遠,樂在工作中,盡可能地抓住時間多學一些東西,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計較眼前的得失。結果,為錢而工作的人工資少得可憐,不為錢工作的人卻報酬豐厚。
因此,父母要盡早告訴孩子,雖然工作是為了掙錢,但不能光為錢而工作,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而應時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將來不是自己去找錢,而是讓錢來找自己。
父母應該這樣做
方法一:教孩子不要斤斤計較工作的酬勞
雖然說一定量的勞動應該獲取相等的報酬,但是在很多特殊情況下,臨時延長一下工作時間,或者因開會討論問題下班晚了些等,這時候就沒有必要斤斤計較工作時間與酬勞的不相等,否則會引起老板的反感。
社會中本身人多職位少,有可能還會因這樣的小事丟掉工作。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學會不去為金錢而工作。
方法二:讓孩子明白工作不僅只是為了金錢
金錢是人們生活所必需的財富,每個人工作主要都是為了獲得金錢。但工作又不只是為了金錢,因為工作能夠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發揮,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做自己愛好的工作還能樂在其中。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工作不只是為了金錢,使孩子去體驗金錢以外工作帶給自己的快樂,能夠避免孩子把眼光總盯在勞動與報酬上。
方法三:教孩子學會找工作酬勞以外的價值
工作雖然是為了取得報酬,但不能應付,更不能偷懶,那樣看似對自己有益,反而會害了自己。
父母要教孩子學會去找工作酬勞以外的價值,讓孩子利用工作時間用心去學習業務技能,做一個出色的員工,這樣看似付出多了一些,孩子的能力卻提高了。不僅如此,老板也會重用這樣的員工。
方法四:告訴孩子要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
把工作看成掙錢的手段,就會感覺工作很辛苦,但如果父母告訴孩子在工作中不斷地提升自己,把工作當成學習的機會,孩子就不會感覺到工作的勞累,同時也就不會計較工作在金錢方面的報酬。而這樣不為金錢而工作,相反會使自己的物質方面更加豐富。
方法五:讓孩子改變工作的態度
為工作而工作,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樣的工作態度永遠難以提高自己,因此報酬也會很低。父母讓孩子明白僅靠工作積累不起來財富,有利于改變孩子為金錢而工作的態度,從而幫助孩子從本質上提高自己,也讓財富主動去找孩子。
財智教育金言
不為金錢而工作,乍聽有些不合情理,但細想卻存在著很高的智慧,這樣能更好地工作。因此,父母要讓孩子多去尋找工作以外的價值,不要斤斤計較工作報酬上的得失,孩子才能得到更多。
下一篇:物質家庭的心理貧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培養善交際的“萬人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