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吃飯:那是孩子自己的事

分類: 家庭教育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3-03

閱讀 :134

  勤快媽媽

  天天是個活潑可愛的小男生,但是,3歲的天天卻還不會自己吃飯。

  聽天天的媽媽說,小時候的天天就不太愛吃飯。為了讓天天好好吃飯,媽媽沒少花心思。吃飯的時候,桌子上總是擺滿了玩具,有時候,天天還會把玩具放到碗里去;有時候,天天一邊吃飯一邊玩飯粒,把飯粒粘得到處都是;有時候,天天把飯菜含在嘴巴里,就是不咽下去,每次都要媽媽哄;有時候,媽媽甚至要用威脅,天天才會把飯菜咽下去。為了讓天天能夠把飯吃完,媽媽也總是容忍著。

  天天會走路后,就不愿意在餐桌前坐著,看到媽媽端著飯碗過來,他總是不停地跑,沒辦法,媽媽總是追著天天喂。每次吃飯,總得花費一個多小時。這樣一來,每次吃飯,媽媽都感覺是和天天在打仗,搞得疲憊不堪。

  即使有時候天天愿意坐在飯桌前吃飯了,他也總是看著飯碗發呆。媽媽不停地給天天夾菜,哄他好好吃飯,但天天似乎就是對飯菜提不起興趣。有時候,天天好不容易對飯菜感興趣了,也只是拿起勺子從一個碗里把飯舀到另一個碗里,然后再反過來舀。由于怕天天餓著,媽媽只好經常給天天加餐,牛奶、餅干、面包……家里供天天吃的食物應有盡有。但是,天天似乎也沒怎么吃。

  后來,天天越來越不愛吃飯,媽媽生氣、呵斥根本沒有效果,用好吃的零食引誘也沒有效果,媽媽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專家點評

  吃飯本來是生存的一種本能需要,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吃飯這個問題上讓父母操心。幾乎在每個小區,我們都能夠看到家長端著一碗飯追著正在玩耍的孩子吃飯,而孩子往往是搖著頭不愿意吃。

  那么,為什么孩子的吃飯問題會變得越來越讓人操心呢?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1.家長過于溺愛

  在中國,現在基本上是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孩子降臨后,家里所有人的視線都圍繞著孩子轉。孩子吃飯時,為了讓孩子多吃點,長胖點,家長不惜“連哄帶騙”。家長總是拿著勺子恭候在一邊,只要孩子張嘴,家長立刻眉開眼笑地把飯菜送入到孩子的口中。有時候,為了取悅孩子,讓孩子一邊玩玩具一邊吃飯,或者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家長則在旁邊陪玩,并伺機往孩子嘴巴里塞食物,希望孩子在玩耍當中不知不覺地進食。有些家長還不斷地給孩子吃高蛋白的食物,而忽視了蔬菜、雜糧等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的食物。孩子吃飯沒有了自主的權利,長久下來,孩子會形成這樣一種錯誤的信息:“吃飯是因為大人想要我吃才吃,吃什么大人已經為我準備好了,我張口吃就行了。”于是,孩子的吃飯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完全失去了吃飯的主動性。

  2.正餐與加餐不分主次

  許多家長都怕孩子的營養不夠,因此,總是不停地給孩子加餐,牛奶、蛋糕、甜點、水果等都成為孩子的加餐,各種各樣的休閑零食、飲料等都成為孩子口袋中常備的食物。

  這樣,孩子的胃很少有空的時候,而且,孩子的口味在甜味及各種調味品的刺激下變得越來越挑。

  事實上,雖然孩子正處于快速長身體的階段,但是,只要家長合理搭配飲食,正餐基本上能夠滿足孩子生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只要在午后增加水果,在臨睡前增加牛奶就可以了。

  3.過度“利誘”孩子吃飯

  許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把飯吃完或者多吃點飯,就會不斷地“利誘”孩子:

  “你要飯吃完,我就帶你去動物園,否則,就不帶你去!”

  “你要不要買那個遙控車?那先把飯吃完,否則,我就不給你買!”

  在父母的“利誘”下,孩子也變得越來越精明,有些孩子甚至把吃飯當成是與父母講條件的工具,孩子甚至會主動提出:

  “媽媽,要是我把飯吃完了,你就得給我買滑板車!”

  “媽媽,我把飯吃完,是不是可以看動畫片了?”

  就這樣,吃飯不再有味道,吃飯是為了獲得某種物品,滿足自己的某種愿望。孩子對吃飯也就越來越沒有興趣。

  “懶”媽媽

  我的表姐是個典型的懶媽媽,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一直鼓勵孩子自己吃。

  表姐的女兒寧寧11個月時,表姐就給寧寧買了一把兒童餐椅,高度正好和大人的餐桌一樣。當家人吃飯的時候,她就讓寧寧坐在餐椅上和大人一起進餐。剛開始,寧寧不會自己吃飯,都是她喂給寧寧吃。

  13個月后,寧寧突然喜歡自己動手抓食物了。于是,媽媽就在寧寧的面前準備了一個小盤子和小勺子,讓寧寧自己吃。寧寧每吃一口,媽媽就會在旁邊拍手稱贊。寧寧很高興,很快就把自己碗中的飯吃完了。盡管寧寧吃得滿身滿地都是飯粒,但是,媽媽從來不呵斥寧寧。

  媽媽還要求爺爺奶奶不要給寧寧吃零食,寧寧的零食只能是時令水果和新鮮的牛奶。

  后來,媽媽告訴寧寧,吃飯要快,半小時內要吃完。寧寧吃飯磨蹭時,媽媽就把飯菜撤走,不讓寧寧吃。在幾次挨餓后,寧寧逐漸養成了在規定時間內吃完飯的好習慣。

  如今,7歲的寧寧每次正餐的食欲都比較好,其他時間很少吃零食。每當吃飯的時候,她總會專注于吃飯,吃完飯再去做其他事情。當然,在媽媽科學搭配食物,不斷變換飯菜花樣的努力下,寧寧的臉色越來越紅潤,身體也非常健康。

  “懶”媽媽心得

  事實上,不管是勤快媽媽還是懶媽媽,都非常關注孩子的飲食問題,讓孩子好好吃飯,吃好每一頓飯是每一位媽媽的心愿。那么,怎樣讓孩子好好吃飯,不再讓吃飯成為父母的煩心事呢?讓我們來看看懶媽媽有什么心得:

  心得1:饑餓是最美味的食物

  在饑腸轆轆的情況下,飯菜肯定會被一掃而光。與其追著孩子喂飯吃,不如讓孩子稍微餓一會兒,待孩子饑餓了再讓他進食。

  懶媽媽要做的就是,在食物設計和烹飪技術上下點工夫。搭配好飯菜,給孩子提供色香味俱全、營養均衡的飯菜。讓孩子在饑餓的狀態下品嘗到飯菜的美味,從而留下美好的進餐體驗。在食物設計上,懶媽媽要注意,孩子一天當中的食物要多樣化,不要一連幾天重復吃同一種食物,這樣容易讓孩子失去食欲。

  食物搭配要合理,葷素搭配要恰當,也可以將孩子很喜歡的食物與不喜歡的食物搭配起來。

  孩子的飯菜應該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制作,要注重食物的造型和色彩,激發孩子的食欲。同時,菜肴應熟爛、松軟、易嚼、好消化、不油膩。

  孩子好奇心強,喜歡吃沒有吃過的東西,如果天天吃同樣的菜,盡管有營養,孩子仍會皺眉頭。因此,在烹飪技術上,懶媽媽也需要不斷學習,嘗試著用不同的烹飪方式來做同樣的原料,飯菜花樣常翻新,讓孩子在吃飯的過程當中留下美好的進餐體驗。

  比如,孩子不想吃米飯,讓孩子嘗嘗面條、餃子和餛飩等;孩子不吃雞蛋,可以做成雞蛋餅、蛋糕;孩子不吃青菜,可以把青菜剁碎包在餃子里。

  總之,美好的進餐體驗可以強化孩子進餐的主動性。懶媽媽會發現,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狼吞虎咽的進餐體驗中,變得越來越喜歡吃飯了。

  心得2: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吃飯

  許多父母擔心孩子沒吃多少會肚子餓。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孩子偶爾一兩餐吃得少,并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懶媽媽應該給孩子吃東西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決定吃與不吃。

  如果孩子不吃,懶媽媽也沒有必要采用強迫或者威脅的方式勉強孩子。孩子在家長的強迫與威脅下勉強吃下去的東西,往往會令孩子胃口大失,以后,孩子對吃飯會越來越沒有興致。

  著名演員嚴櫻蘭曾在某雜志上介紹過教育孩子的經歷。這篇文章講的就是孩子不愛吃飯,嚴櫻蘭采用“不強迫孩子吃飯”的措施,終于讓孩子愛上吃飯的典型事例:

  我精心為孩子做了各種食物都無濟于事,孩子越來越瘦,越來越虛弱。當時他除了喝飲料、吃零食外基本上不吃飯。每到吃飯時間我都要端著碗到處追著孩子喂。有幾次實在是沒有辦法,我把勺子扔到院子里就哭了起來。當時真是傷心透了。

  有一次,我在廣播里的幼兒教育節目中聽到“不要總是強迫孩子吃飯”。當時我覺得要是不強迫孩子吃飯的話,孩子可能會餓死,但我還是下決心聽從專家的建議。之后的兩天里,我痛苦地看著孩子,生怕他出事。到第三天,孩子終于主動要求吃飯,我就順其自然地給他盛了飯。從那時開始,孩子愛吃飯了,身體也越來越結實了。

  因此,當孩子不想吃的時候,懶媽媽不妨讓孩子自己做主,不再追著孩子喂飯。同時,在兩餐之間適當增加孩子的活動量,尤其是戶外活動,這樣,孩子在大量的活動后,就會有饑餓感,從而為下一餐進食作好準備。

  心得3:堅決不給孩子吃零食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沒有吃飯,就心疼孩子,于是將各種零食及時地送到孩子的嘴邊。孩子在品嘗過美味的零食后,對正餐的興趣就逐漸減弱,而且美味的休閑零食往往會極大地刺激孩子的味蕾,孩子對于普通的飯菜更加不屑一顧。

  懶媽媽要做的是,孩子進餐前一小時絕對不給孩子吃零食,即使一塊餅干也不給孩子吃,以免抑制正餐的食欲;孩子不想吃飯時馬上把飯菜撤走,同時,在下一頓正餐前堅決不給孩子提供能夠填飽肚子的零食,讓孩子明白:這頓飯不好好吃,就得等到下一頓才能吃。當然,水果、牛奶等有營養的食品可以讓孩子適當地吃一點。

下一篇:如何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自信: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最好的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铜山县| 子洲县| 靖西县| 临武县| 兴宁市| 包头市| 嘉义县| 定兴县| 本溪市| 崇信县| 原阳县| 太和县| 弥勒县| 驻马店市| 湄潭县| 静乐县| 天柱县| 林西县| 龙门县| 江安县| 卓资县| 奈曼旗| 齐齐哈尔市| 徐水县| 临颍县| 六盘水市| 元朗区| 临沭县| 丰县| 桐柏县| 保德县| 花莲市| 翁源县| 衡南县| 吉木萨尔县| 福建省| 重庆市| 邹城市| 浪卡子县|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