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

孩子天生是不會說謊的

分類: 家庭教育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7-06

閱讀 :144

  孩子天生是不會說謊的。

  圓圓四歲時,我和她爸爸帶著她在北京已漂了近兩年。戶口沒著落,房子也沒有,我們一家和另外一個姓高的朋友合租了一個有三間平房的小院,圓圓管那人叫高叔叔。高叔叔很喜歡圓圓,經常和她說話。當時我們想找個能解決戶口和住房的地方安頓下來,正好煙臺有兩家設計院希望我先生去面談,于是我們帶著圓圓一起去煙臺。臨走前,因為考慮到能不能談成還是個懸而未決的事,沒必要向別人聲張;所以先生在臨走前一天遇到小高時,說我們準備回內蒙古老家去。

  到煙臺后,和一家招聘單位初步談好條件,決定來這里,但先生需要留下試用一周。于是我帶著圓圓先回北京。因為我考慮事情還是要等到先生在那里工作一周后才能最后確定,為穩妥起見,在回京的火車上對圓圓說:你回去見到高叔叔不要對他說我們來煙臺了。

  圓圓懂事地點點頭。

  結果,我和她回到那個小院后,圓圓一看到小高,就趕快宣布:“高叔叔,我不能告訴你我去哪里了。”小高說:“你不是回內蒙古了嗎?”圓圓說:“不是,我媽媽不讓我告訴你我去哪里了。”弄得我只好把實話都講出來。

  我們到煙臺后,單位很快把戶口給辦好,還給了我們一套三室的房子。漂泊幾年后,來到這樣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有了這樣一份安穩的生活,這讓我們覺得非常幸福,心里很感謝招聘我們過來的院長,于是春節回老家時花二百元買了一對有蒙古特色的工藝小銀碗,準備作為老家特產帶回去向院長表示感謝。

  我和先生從沒給任何領導送過禮,這一次送這個小工藝品雖說只是出于感謝,但真拿著“禮物”帶著圓圓往院長家走時,心里還是有些不好意思,似乎很害怕別人知道。圓圓不理解我們的心情,她來去都興高采烈的,很為自己去給別人送了點什么而愉快。所以當我們回來走到樓下,看到和我們同住一個樓的她爸爸單位的同事時,她就興沖沖地對那人說:“熊伯伯,我們剛才去院長爺爺家,給院長爺爺送禮去了!”她爸爸只有尷尬得嘿嘿笑的份兒。

  這些事現在看來只是笑話,很有趣,當時卻弄得我們很不自在,有些下不了臺。但我們沒責怪孩子一句,也沒有試圖再說任何一點掩飾話來圓這個場。如果當時為了面子,當著孩子的面說些謊話,我們自己可能不尷尬了,卻是教給孩子說假話。這樣的事不合算。

  我們一直注意發展圓圓的誠實品格,除非是極偶爾的情況下出于善意的需要,否則絕不教她說假話;同時我們也注意盡量以身作則,自己首先做誠實的人。

  “不說謊”是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一個假話連篇的人,即使他以世俗的標準看有多么“成功”,他實質上也不是個幸福的人,因為他的道德一直懸空著。

  小孩子都非常聰明,能很細膩地體察大人的反應。可能是那次“給院長爺爺送禮”讓我們一瞬間臉上流露的窘迫太多,圓圓回家后似乎有一些不安,她覺得自己做錯事了。我們立即安慰說,沒事,原來只是覺得沒必要說,你說了也沒關系。她爸爸更嘉獎似地抱起她說:爸爸就這么點秘密,全讓你給抖落出來了!宛如她做了件有功的事。

  我們都笑起來,圓圓一下輕松了。

  圓圓在一天天長大,越來越懂事,她以后肯定不會因為我們這樣一種坦然的態度,就總去“抖落爸爸的秘密”。有些東西隨著年齡的增長自然能明白,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她只要有健康的心理,就一定會把握好這個分寸。

  如果說某個孩子有說謊的壞毛病,這一定是他的成長環境出了什么問題。

  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一個是迫于壓力。每個孩子最初的謊言都是從這里來的。

  首先是模仿大人。雖然沒有一個家長故意去教孩子說假話,即使經常說謊的家長也并不喜歡自己的孩子說謊。但如果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為了哄孩子聽話,經常用一些假話來騙他;或者是家長經常對別人說假話,不時地被孩子耳聞目睹,孩子就會慢慢學會說假話。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出于成人社會里的某種掩飾需求,經常說些虛飾的話,雖說并無道德上的不妥,只是一種社會交往技巧,但如果被年齡尚小的孩子注意到,也會給孩子留下說假話的印象,教會他們說假話。

  墨子就染絲這件事比喻教育上的影響,“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故染不可不慎也。”所以如果孩子出現說謊的毛病,家長一定要首先進行自我反省。

  造成孩子說謊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壓力”,即家長比較嚴厲,對孩子的每一種過錯都不輕易放過,都要批評指責,甚至打罵;或者是家長太強勢,說一不二,不尊重孩子的想法,不體恤孩子的一些愿望。這些都會造成孩子的情緒經常性地緊張和不平衡,他們為了逃避處罰、達成愿望或取得平衡,就去說假話。

  一位母親為她孩子的說謊問題來向我咨詢。她和她愛人都是博士,從她身上可以看出知識分子的良好修養,我想她孩子說謊應該不是從父母那里模仿的。

  她的孩子是個女孩,當時讀初二。我和這位母親就從具體的事情上聊起。

  她說,就拿最近的一次說吧。我花1000多元給我女兒買一個彩屏電子詞典,一再囑咐她不要丟了,因為我這個孩子經常丟東西,她從小就有丟三落四的毛病,說過她多少次也改不了,她爸因為這事有一次懲罰她在房間里一動不動站了兩個小時。她得到這個彩屏詞典也非常喜歡,向我們保證說要認真保管,肯定丟不了。結果這么貴的詞典用了一個多月就丟了,丟了她也不跟我說。我發現她詞典不在了,問怎么回事,她說是借給同學了。我讓她趕快要回來,結果好幾天拿不回來。她開始幾天總說那個同學忘了給她帶來,追問了幾天她說要回來了,但轉手又借給另一個同學。我有些懷疑,讓她兩天后必須拿回來。兩天后她對我說要回來了,但放在教室里了。我不信,說要第二天親自跟著她到教室看看,她到這個時候還裝得很鎮靜。直到第二天早晨我真要跟著她去學校,她才哭了,說詞典丟了,承認她這些天一直在騙我。

  這位母親說,以前孩子說謊還有些不自在,現在那么多天編謊話騙家長,居然說得像真的,沒事人似的。她不能理解自己那么用心教育孩子,孩子怎么能學會撒謊。她說她能原諒孩子丟東西,但不能原諒她說謊騙人。

  我能理解這位媽媽的氣憤,但這件事讓我聽得內心隱隱作痛。這位媽媽只看到了孩子丟東西的過失和撒謊的過錯,卻沒有細心體會孩子在那些日子內心所受的煎熬。

  我對這位媽媽說:就這件事情中孩子的表現,應該不叫說謊,她只是想隱藏一件事。孩子丟了東西,根本不是你以為的沒事人似的,她內心其實很痛苦。正常情況下,孩子應該尋找父母幫助解決,可你的孩子為什么不去尋求你們的幫助,寧可以拖延和撒謊來應付?這是因為她沒有把父母當作不幸的分擔者。孩子這樣的反應肯定是出于經驗,我可以猜測,在你們以前的生活中,一定是孩子一做錯了事,總會遭到批評,是這樣嗎?

  這位媽媽想了想,點點頭說,我們對她要求是挺嚴的。

  我說,你們認為嚴格對孩子好,但孩子可不覺得好。她知道,這件事告訴了父母,不但詞典不能找回來,還會挨一頓批評——她干嗎要把一件壞事變成兩件呢。所以她寧可選擇隱瞞。

  這位媽媽有些吃驚地說,這樣分析是有些道理,不過我們從來不打不罵孩子,她做錯了事,只是批評她幾句,最多罰站一會兒。這有什么呀,哪個孩子不挨父母批評呢。再說,紙包不住火,靠說假話拖延那么些天有必要嗎?

  這位媽媽不知道兒童其實十分好面子,大人以為無所謂的事,兒童往往會看得很嚴重。我們絕不能以我們的感覺來衡量孩子的壓力。大人經常隨口批評孩子幾句,就像說平常話一樣,可它們給孩子留下的,卻是非常消極的情緒體驗。盡管孩子也知道紙包不住火,事情用不了幾天終會露餡,但為了逃避大人訓斥,她就能拖幾天算幾天,這符合兒童的思維方式。

  并非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緊張,那幾天其實她天天都生活在緊張之中。不管成年人還是孩子,為隱瞞一件事而不斷撒謊,是很痛苦的,事實上沒有人喜歡撒謊。孩子寧可承受拖延的痛苦,也不告訴家長——這其實是個信號,說明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出了問題,孩子在潛意識中已不信任家長,并且排斥家長。作為主動方和強勢方的家長必須要進行反思,必須要改變自己了,否則以后可能會因此產生一系列的麻煩。

  我把這些想法對家長講了,她不住地點頭。我能感覺到她是在真誠地反思自己。她有些為難地問我,那你說我以后該怎么辦,孩子犯了錯誤難道我們裝作沒看見,就不說嗎,那樣能行嗎?

  我說,這不是個裝不裝的問題,而是你如何理解孩子的問題。你們以前的失誤就是容不得孩子有任何錯誤,所以批評一直貫穿在生活中,似乎家長不說,孩子就不懂得改變,不說就沒有盡到做家長的責任。事實上,犯錯誤是兒童成長的必修課,家長要學會接納孩子的錯誤,用不著一發現孩子哪里做得不好,就批評教育一頓。在讓孩子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的過程中,“不說”往往是最好的“說”。孩子犯了錯誤心里已很難過了,家長給予理解,倒往往比給予批評更能讓孩子記住教訓。即使說,也要采用不讓孩子丟面子的說法。

  博士點點頭。我看她很愿意聽,就繼續說:就孩子經常丟東西這個壞毛病,既然已經說過許多遍,而且懲罰過,說明這些方法都沒用。如果再用下去,不但丟東西的問題解決不了,還讓孩子多出了說謊的毛病。以后在這個問題上要用“辦法”來幫助她,而不是用“批評”來教育她。

  我給她舉了自己的例子。比如我女兒圓圓有一次乘出租車把太陽帽摘下來放在旁邊座位上,下車忘了拿;又過一段時間和我一起乘出租車,又差點因為同樣的原因把新買的一件衣服丟在車上。我們就總結,以后乘出租車,絕不能把東西隨手放在座位上,一定要拿在手里,不要嫌麻煩。如果拎了幾個袋子,要放在下車的門口,這樣就不會丟下東西了。

  幫助孩子想一些預防方案比批評有效得多。如果孩子真有一個毛病無法改變,只要問題不是太大,可以隨他去。用“理解”和“辦法”都解決不了的毛病,用“批評”一般來說也解決不了。愛一個人不也包含著對他缺點的接納嗎?

  這位博士媽媽是個特別善于學習的人,她是我遇到最能誠懇地探討并進行反思的家長。我們這次談話后,她又和我通過幾次電話,她對于“不讓孩子丟面子”這一點領悟得非常好,夫妻倆在處理方式上想了很多辦法,完全不和孩子沖突了。她說孩子不僅不再“說謊”,而且性情也平穩了許多,學習成績也有明顯進步。我僅從她的語氣中,就能聽出她一家人轉變后的輕松。

  很多人習慣把兒童的品行問題歸咎于孩子自身,所以習慣指責孩子;可我從自己及他人的經歷中真切地看到,孩子的品行習慣是如此依賴家長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哪怕你認為孩子的毛病就是來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責任通過改變你自己喚起孩子的改變。不這樣思考,你就永遠找不到改變孩子的路徑。

  2007年7月30日我在北京電視臺看到一期叫“作業/謊言”的節目,一個女孩不愛寫作業,經常因為寫作業說謊,父母又打又罵都不管用,全家人來節目現場,求助專家幫忙解決。通過他們的敘述可以一眼看出來,問題的核心是父母不當的教育方法導致孩子厭學,并由于害怕受到懲罰而說謊。所以改變孩子的根本,在于父母教養態度的轉變。

  但被邀請來的一位“心理專家”卻把重點放在教育孩子上,對孩子大談一氣“聰明與智慧”的辯證,最后只對家長輕描淡寫地說一句“你們也有一些過錯”,根本沒認真提醒家長反思自己。

  專家的話聽起來沒什么錯,卻等于什么也沒說出來。大道理誰都會講,可小小的孩子,她哪里能每天面對讓她煩惱的作業時,通過思考“聰明與智慧”而獲得寫作業的動力?

  節目結束前,在主持人的努力下,孩子當場保證說以后要好好寫作業,再也不說謊了。看得出,孩子之所以說出那樣的“保證”,顯然是由于節目現場氣氛的脅迫,還有對成人的畏懼,以及對自己“變好”的渴望。

  孩子下保證的時候我相信她是認真的;但我也相信,做完節目回到家中,只要日常包圍她的“教育生態環境”不改變——主要是父母的態度不改變——她就不會改變,很快又會回到原狀。事實是,可憐的孩子不由自主地在節目現場又說了一個大大的“謊言”。

  可以推測這個女孩說謊的成因——最初因為沒好好寫作業,父母就提出批評,并要求她做出保證,于是孩子許下一個好好寫作業的諾言。可兒童往往對自己履行承諾的能力沒有估計,她只是迫于家長的壓力去承諾,既缺少踐約的理性也缺少踐約的興趣。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缺少細致入微的體貼和恰到好處的推動,結果只能是孩子食言,因為有太多的原因會導致她完不成諾言。

  孩子的每一次食言都會引起大人的不滿,批評她說話不算數,并流露出不滿,甚至是鄙視。孩子自己也會因此瞧不上自己。她慢慢失去自信,也失去自尊,對他人的要求和自己說過的話越來越滿不在乎了,為了逃避處罰,可以隨時拿出假話進行抵擋——她不但學習沒搞好,還發展出說謊的壞毛病,臉皮也越來越厚了。

  說謊和厚臉皮往往聯系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知羞恥是由不肯履行自己的諾言產生出來的” 。  說謊的次數多了,他自己都辨不清楚哪句是真哪句是假,一個人的道德也隨之開始墮落了。

  當一個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后,他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去說謊。

  我有一次聽到一位高中生的家長說他的孩子總說謊,比如本來有足夠的零花錢,但為了在同學面前擺譜或亂消費,就經常編各種謊話來騙父親的錢,或者是直接從抽屜里偷錢。父親認為這是孩子天生帶來的貪欲,哀嘆自己命苦落這么個兒子。這個父親的苦惱我能理解,但他這是在亂歸因,把結果當原因來理解了。他兒子之所以把說謊騙人看成平常事,在他前面的成長中,一定有一系列的事件損害了他的道德,而不是“對錢的需求”本身讓他這樣。

  所以,在解決兒童說謊問題上,家長一定要體察孩子為什么說謊,不要孤立地看一件事,要看到事情的來龍去脈,看到背后隱藏的癥結。從癥結入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要沒有誘因,孩子就沒必要拿說謊來為難自己,孩子天生不會說謊。

下一篇:孩子“考好了不獎勵”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九歲的女兒為啥愛頂嘴?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岳阳县| 上虞市| 梁河县| 九台市| 南城县| 漯河市| 德令哈市| 宝丰县| 高尔夫| 鲜城| 康保县| 岳阳县| 阜康市| 阿巴嘎旗| 图们市| 江口县| 辽源市| 自治县| 霍邱县| 罗定市| 衡山县| 伊川县| 定襄县| 六枝特区| 麻阳| 贡觉县| 沅江市| 梧州市| 拜泉县| 诸城市| 定远县| 西安市| 甘南县| 新龙县| 车致| 平定县| 闽清县| 关岭| 东台市|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