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社會的發展,網絡幾乎已經成為每一個人都離不開的工具。 “別的同學都上網,如果我不上,我就變成了‘外星人’,會被同學瞧不起的。”一方面,孩子上網可以增長見識,也是在同學中社會交往的需要。而另一方面,網上的信息雜七雜八,家長又非常擔心孩子缺少自我控制力,會受到不好的影響。面對網絡,家長究竟要怎么辦呢?
孩子愛上“網絡社交”
4歲的鵬鵬每天早上上幼兒園之前多了一個新“任務”:把爸爸、媽媽和自己種的菜都收完,才出門上幼兒園,還在幼兒園教其他小朋友“偷菜”。近日,專門針對7-12歲兒童開設的社交網站“摩爾莊園”在孩子中間日益流行。
正在流行的兒童社交網站則試圖營建“健康、快樂、分享” 的網絡空間,“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認識新的朋友、認養寵物、買衣服、裝飾小屋、參與各種活動和舞會……我們承諾綠色的網上空間,家長們盡可以放心。”經常光顧社交網站的三年級小學生林偉覺得“大人們都有網絡社區,我們小朋友也想要有這樣的空間。班里的同學很多都上這個網了,如果我不上,就感覺很落伍。”
觀點交鋒
支持者:孩子上網可提高能力也是社交需要
事實上,在兒童社交網站火熱之前,7~12歲的孩子上網已經不稀奇,獲取知識、聊天、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愛的網上活動。目前,很多幼兒園也已經添置了“幼兒上網教室”。很多幼兒園小朋友已經被允許上網,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一些精心預設的網上小游戲來學習英語。某幼兒園園長認為:“網絡本身并不是有害的,關鍵在于怎么用。今后上網是一種必備的能力,對孩子們來說,上網學習也更有樂趣,做到‘學得無意、學得隨意、學得樂意’。”
“兒童是未來的主人,互聯網是人類全球化的通行證。”支持“兒童上網”的專家認為,上網已經成為全社會不可阻擋的趨勢,網絡也是兒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孩子們甚至可以在網絡上學到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神經科學和人類行為研究院教授加里·斯莫爾還發表研究成果表示:“有上網經驗者腦部活躍區域范圍廣得多,從事認知活動者的大腦機能更好,洞察力更強。”這一結論為孩子們給自己爭取“上網的權利”又提供了有力的論據。
憂慮者:孩子上網缺乏自控力和判斷力
如果孩子們的上網都是有益而健康的,當然不會遭到家長的反對,但事實并非如此。很多家長都擔心孩子上網的時間太長耽誤學習、瀏覽有不良內容的網頁或是由于缺乏判斷力在網上結交到不好的朋友等等,使得孩子上網的問題很容易造成親子關系的矛盾沖突。
“現在一個星期里我只能見到兩次孩子的背影。”陳庭均在廣州做公務員,每天按時上下班,但他難得能見到自己13歲的兒子。因為兒子現在已經拒絕上學,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打電腦,常常清晨才睡。陳先生急得去做心理咨詢。
“雖然網絡本身并不是壞的,但如何正確利用它卻非常重要。應該提倡全社會來共同關注上網兒童身心健康,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適合的網絡生活環境。”專家認為,兒童的網上空間應該和所有兒童用品一樣有適應孩子健康成長的特性。“比如是否可以從技術手段方面多下工夫,比如使用‘兒童專用瀏覽器’,其瀏覽時間只在適合兒童上網的時間段開放,其余時間直接禁止用戶登錄,瀏覽的總時長超過時間限制也不能繼續登錄等。但現在專門為兒童設計的綠色健康的互聯網產品其實是嚴重缺乏的。”
下一篇:家長要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小板凳揉揉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