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近日,一首以媽媽的各種嘮叨表現為歌詞的《媽媽之歌》風靡網絡,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孩子對媽媽的嘮叨不勝其煩。
現象: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
近日一份針對兒童進行的心理問卷分析顯示:九成以上的孩子認為母親太嘮叨。嘮叨好像成了全世界媽媽的代名詞。這恐怕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弱點,也惹來不少孩子的厭煩。
已經大學畢業的小雪說:“我就是被媽媽嘮叨大的,有時候覺得真的好煩!大到戀愛標準、人生態度,小至飯前沒有洗手、臉上沒有抹油,媽媽都嘮叨個沒完。我現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趕快嫁掉,遠離媽媽的嘮叨?!?/p>
對于母親的嘮叨,有的孩子顯得很無奈;有的進行反抗,不再尊重父母。也有的學會了陽奉陰違: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根本不當一回事。
家長:想不嘮叨不容易
嘮叨有時不由自主?!皣Z叨的確招人煩,我自己也知道?!本W友Vila說,“我都曾經嫌過父母太嘮叨,可是輪到自己做媽媽,才發現想不嘮叨孩子真是太難了。當孩子調皮搗蛋不聽話的時候,除了苦口婆心地嘮叨他,還有別的辦法嗎?如果有的話,真希望專家能教一教。”
嘮叨里面藏著愛。“嘮叨是為了孩子好?!弊鲐攧展ぷ鞯牧盒〗氵@樣看待嘮叨:“我們小時候也會嫌家長嘮叨,但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發現,原來嘮叨是出于家長對孩子的愛。小孩子都是懶惰的,如果你不嘮叨他,很多事情他都不愿意正確地去做?!?/p>
專家:哪種嘮叨效果都不好
教育心理專家表示,事實上家長的嘮叨本質并不相同,但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嘮叨都最好少用為妙。親子專家將嘮叨概括為四種情況:
關心式
家長嘮叨的本意是出于對孩子的關心。比如“不要邊看電視邊吃”,“放學了不要在外逗留”。這類家長事實上把孩子當成了永遠長不大的小不點,不敢放手讓他獨立做事。
嘮叨的結果:孩子產生了依賴心理——— 反正有人提醒我。因而可能變得懶惰、散漫,沒有責任感。一旦不在父母身邊,孩子很難獨立料理自己的生活。
命令式
有的孩子頑皮貪玩,父母認為這樣的孩子需要人催促,比如“該做作業啦!”“該上床啦!”等等。然而這類家長的管教方式太過簡單粗暴,難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
嘮叨的結果:催促過多過量,孩子會在內心對家長產生抵觸或怨恨情緒,疏遠了親子關系。孩子長期帶著這種負面情緒不容易養成開朗的性格、寬闊的胸懷和積極的處世態度。
習慣式
有些家長對于批評自己孩子的詞簡直是“張口即來”、“花樣百出”。比如“你天天賴床,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就你這樣愛看電視,以后就只能當‘坐家’?!钡鹊取R话銇碚f,這類嘮叨和個人的性格有關,批評自己的孩子其實更多是一種自言自語。
嘮叨的結果:在孩子還小,不懂事的時候,長期被家長批評容易使其產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問題。在孩子成熟后有自己的判斷力之后,會對于這樣的家長產生怨恨情緒,從而疏遠了親子距離。
發泄式
有些家長當遇到工作上的壓力或生活中的不愉快時,就很容易嘮叨。其實這是不良情緒的一種無意識的轉移。比如,“你怎么還出去玩?快去寫作業!”等等,平時本來允許孩子做的事情,突然就變成孩子的不對了。這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嘮叨的結果:孩子成了家長的出氣筒,當家長存在這樣的情緒狀態時,孩子也可能被“傳染”,養成反復無常的情緒。 文/馮曉曉
下一篇:不打孩子更符合“常春藤原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偶像的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