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自由設計師彼得和律師連恩在同十歲的女兒薩沙相處時有了麻煩。當他們問薩沙問題時,她往往瞥一下眼睛或干脆當做沒聽見;薩沙未經允許就借穿連恩的衣服;在彼得打電話時,也會時常打斷他。當彼得的父母來訪時,薩沙只顧干自己的事,都不到門口去和爺爺奶奶打聲招呼。
“碰到她這么做時,你有什么感受?”我問彼得。
“我們?yōu)樗械诫y過,因為她并不想親近我們?!北说谜f。
“難過?”我問道,“難道你不覺得煩惱?我單是聽你們說這件事就夠煩惱了。你考慮過要告訴薩沙,她跟家中的長者講話時需要懷著敬意嗎?”
“我們希望在家里有平等和相互尊重,”彼得回答說,“我不喜歡那種強加的而非自然而然的權威?!?/p>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我的思緒回到了“質疑權威”的時代,想起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印著“別相信任何超過30歲的人”的T恤。這是一對三十好幾的父母,其平等政治理念破壞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彼得和連恩為了維護薩沙自我表達的權利以及沒有尊卑的家庭權利結構,而在為自己的惱火、氣憤以及受傷的感覺自圓其說。他們表示,這個家庭畢竟也是薩沙的。
內心充滿了負疚感的父母
當單親媽媽塔瑪拉六歲的小兒子杰克表現得像個愛挑毛病的丈夫,對她所選的指甲油顏色、廣播節(jié)目和晚餐表達不滿時,或當她的大兒子萊恩不理會宵禁時間的時候,她感到目瞪口呆。當塔瑪拉對兒子的行為感到惱火時,便告訴自己說這個年紀的男孩都這樣,或是勾起了自己內心的負疚感,反而對孩子們感到抱歉,因為孩子的爸爸并不關心他們的生活。離婚所帶來的內疚,使塔瑪拉以為自己虧欠了孩子一大筆債,而不會認為孩子們已經虧欠她尊敬之類的東西。
“只要成績好,你就可以視我如糞土”的父母
海瑟和羅伯特的六年級兒子蓋文,在功課和體育方面很優(yōu)秀。他在家里簡直是頤指氣使,等著讓別人來伺候他。父母對他這種不合禮節(jié)的行為并不以為然,只為他各方面的成績感到驕傲,他們對待孩子的哲學是“要是沒壞,就不用修理”。
認為“孩子自己有數”的父母
艾瑞娜和亞歷山大剛從俄羅斯移民來到美國,正設法入鄉(xiāng)隨俗。雖然這對夫妻都很有成就,艾瑞娜是生物學家,亞歷山大是個工程師,但他們卻讓出了不少身為父母的權威,因為他們把兩個念小學的孩子看成比自己更像“美國人”。孩子們每天把很多時間都花在看電視上,講話也流里流氣的。當他們用“隨便”或是“那我干嗎要知道”來回應父母的問題時,艾瑞娜和亞歷山大表現得像是聽不懂孩子所用的貶損語氣和詞句似的?!斑@就是美國,”他們這么提醒我,“所有的孩子不都是這樣講話的嗎?”
過度關注孩子感受的父母
戴維的兒子格蘭特12歲了,戴維認為自己的父親是“孩子聽大人的話就行了”的那種類型。戴維自己為人之父后卻很注意聽取兒子的感受,盡管格蘭特行為輕率、浮躁而且不肯合作,對自己父母想要了解他的誠意也不為所動。每當夜深人靜時,戴維就會思考格蘭特的將來。他明白,除非事情有所轉變,否則格蘭特一輩子都很難跟老師、教練和老板相處。
如今,父母都比較尊重子女的想法和感受,這是沒有錯的??墒且坏┳优莆樟嗽捳Z權,而父母卻屈居在下時,這世界就顛倒過來了。
孩子并不是我們的同輩,而他們也不想當這種同輩。在上課研討時,除了教授猶太智慧,我經常引用另一批賢人——馴狗師為證。這些專家知道,當狗頭一次到人家家里時,樹立起權威對它有多么重要。馴狗師教新主人不斷加強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方法是不讓狗坐得比主人高,也別讓它們跨過門檻。倘若狗會說話,馴狗師肯定也不會讓它們頂嘴。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小孩。
“民主制度”并不太適用于小孩:那只會讓他們覺得不安。由于孩子很懂得狡辯,父母經常遭到捉弄,但孩子的心理尚未足夠成熟到贏得這些爭論。他們在節(jié)制看電視的時間、控制自己的語言或是教會自己遵守禮儀方面,并沒有足夠的成熟度。我們或許都讀到過類似的俗語:“以孩子該走的路子加以訓練,長大時就不會走上歪門邪道?!碑斪优€小的時候,就開始教育他們你才是老大,并不斷提醒他們直到長大成人可以離家為止,這一點很重要。
同樣的道理是你要樹立自己在家中的權威。首先,盡管孩子懂得玩上整整四個小時的游戲是不健康的,但也可能會一直玩上那么久,這是人之常情。只有一股更強大的力量,才能使他們擺脫這種誘惑。此外,有些誡命孩子會執(zhí)意不理:“為什么克爾克總是在我們家玩?為什么我不能去他家?”那些頑固的孩子,每到傍晚甚至會抗議:“為什么在做功課之前,我不能看《科學小子》呢?那很有教育性?。 备鞣N嚴肅和無趣的問題會接踵而來,你可能花一兩個鐘頭也沒法解釋每個問題。孩子有權了解道理,但真正重要的是你的話語,而不是你的解釋。
猶太律法劃分成律令和律例兩種。律令具備清楚的邏輯,律例則是指沒有合理解釋的律令,它們超出了我們的理解范圍。律法要求我們尊重長輩,這其實就是一種律令,而教導孩子尊重也有很多實質性的好處。這么一來,對于父母的要求是否合理,就沒有了爭議,也就不必談及合乎實際和邏輯的議題,孩子僅僅因為這是律法的指示而加以執(zhí)行。
下一篇:父母必教孩子的六個道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高考狀元與芬蘭的無競爭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