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自然的后果
自然后果指的是事情自然而然的結果。如果你冬天出門穿很少衣服,你會著涼;如果你不吃飯,你會餓;如果你睡覺不夠,你會感到疲憊;如果你把手伸到火上,你會被燙傷……
家長要讓孩子避免某種危險的自然后果,好比不要讓孩子把手伸到火上去,或在街上打球。同時,盡管你不希望看到孩子有一絲一毫的痛苦,你還是應該讓孩子去體驗很多自然后果,如下面的例子。
在晚餐時,布朗家的氣氛常常是緊張不愉快的。兩個孩子哈利和瑞安不好好吃東西,對每樣飯菜都抱怨不停,什么也沒吃。在整個晚餐過程中,媽媽不停地讓他們把盤子里的飯菜吃干凈,他倆不聽,結果不是挨頓打,就是被罰關在自己房間里整晚不能出來玩,或者把爸爸氣得甩手而去。
同樣的情況,布朗夫婦可以更冷靜地給孩子兩個選擇,用自然后果讓孩子就范:
□ 如果他倆停止抱怨,好好吃,那可以和父母一起上桌吃飯。
□ 要不然,他們可以不吃,等下頓再吃。
布朗夫婦必須不能給孩子任何零食,讓他們體會到不吃飯的自然后果就是挨餓。一旦有了挨餓的體會,幾乎可以肯定,孩子們會乖乖地回到餐桌上好好吃飯,晚餐時間也會變成全家人高高興興團聚的時光。
在運用自然后果的時候,家長們應該保持冷靜而不發火。負面的評論或是人身攻擊只會讓孩子感到是在受處罰。在布朗家的例子里,如果當晚哈利和他弟弟說餓,媽媽和爸爸一定控制住說“我跟你們說什么來著”的沖動。他們只表示知道了,并且提醒孩子們選擇權都在他們自己手上。如果孩子不餓,他們也可以決定吃不吃下一頓飯。使用自然后果方法的關鍵,是家長不要介入,而要讓孩子充分體驗到自然后果的功效。
有邏輯性的后果
在有些情況下,自然后果是不可能出現的。比如,父母不可能讓孩子冒著被汽車撞到的危險在街上玩球,以此讓孩子學習其自然后果。不過,在以下這種情況下,具有因果關系的合理后果就很適用孩子。如果孩子本該在院子里玩球,結果跑到街上去了,合理的后果就是他將喪失在屋外玩球的權利,只能在家里玩,直到他保證可以避免自己出現不當的行為。下面舉幾個使用恰當有效的邏輯后果的例子。
學步的孩子 凱爾西有很多的玩具,不但在她屋子里丟得到處都是,也撒滿了整個客廳里。雖然媽媽總是跟在她屁股后面說讓她收拾好,可凱爾西就是不聽,她知道每天早晨保姆會來把玩具擺放整齊,因此自己收拾不收拾是沒什么關系的。
告訴凱爾西合理的后果是她父母的責任,那樣她才能懂得要保管好自己的東西。媽媽可以向她說明白,玩具在玩過之后要放回原處。媽媽要假定她會照做,如果她不收拾,那么丟在客廳和她房間里的玩具就會被當作不要的玩具沒收,捐給需要的小朋友。
第二天,媽媽看到幾件玩具扔在客廳地板上,媽媽收拾起來,放到了一個盒子里。盡管凱爾西反對,媽媽還是把玩具捐到附近的一家收容所去。這下可給凱爾西上了一節有用的課,讓她知道自己行為(在此是不收拾玩具)的邏輯后果。雖然她不大可能在一夜之間變得對自己的東西認真負責,但她終究會學會的。
學齡兒童 每天早晨利伯曼家都像打仗一樣。八歲的米凱爾總是不愿起床,不催上好幾遍都不出被窩。即使家長不停地催,他還是不緊不慢地穿衣服、下樓,結果上學總是遲到。即使有保姆幫忙,米凱爾每天總能享受他那磨磨蹭蹭的早晨時光,等他終于出門上學了,爸爸媽媽的耐心也都消耗殆盡了。
這種情況的自然后果或許是讓米凱爾遲到,可是這對開車送他上學的家長們來說是很不方便,也不尊重老師。不過,利用邏輯的后果可以這樣處理:父母告訴米凱爾早晨必須花多少時間準備好上學,早晨只叫他一次,然后讓他自己掌握時間。如果接米凱爾上學的車來了,不管他是蓬頭垢面,還是沒有準備好其他東西,他都要上車,就算穿著睡衣,沒洗臉刷牙,也要上車。
第二天早晨,爸爸媽媽聲調愉悅地把米凱爾叫醒,然后他們沒有再到他房間里反復催他。結果,米凱爾幾乎連吃早飯的時間都沒有,就勉強塞了幾口吃的,抓著梳子、鞋和襪子就跑出了家門。盡管如此,他爸爸媽媽也沒有出面幫他避免在汽車里穿衣服的尷尬,以及同學們的嘲笑。有了這次教訓之后,米凱爾大概再也不會在早晨瞎磨蹭,而是自己會為按時上學做好準備。
十幾歲的青少年 喬丹還沒有拿到正式駕照,就決定開朋友的車出去兜兜風。結果他撞了一輛停車場的汽車的前保險杠,也撞壞了朋友的車。
對于喬丹這不負責任的行為,他父母可以用兩種邏輯后果來處置:第一,讓喬丹自己賺錢來賠償修車的費用;第二,因為無照駕車是違法的,他必須等到法律規定的可駕車年齡之后的更長一段時間后,才能申請正式駕照。同自然后果一樣,家長實施邏輯后果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體驗到做錯事之后理當體驗到的困難、失望和難堪。
以剝奪某種特權(或待遇)作為后果
在有些情況下,不容易給孩子的行為找到自然的,或邏輯的后果。不過這時候,父母可以剝奪孩子的某種特權,從而達到統一的后果處罰方式。有責任心的孩子可以享受某種特殊待遇,而行為不負責任的孩子則不能。
這樣做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努力建立起有責任心的行為與其特殊待遇之間的邏輯關系。一開始,你要清楚地告訴孩子,特權就是他們現在可能已經享受著,或自認為理所應當,并且不可缺少的某種待遇。這一點很重要,因為在富裕家庭里,孩子在長大過程中可能認為下面列出的東西是他們理所應當擁有的:
□ 名牌服裝。
□ 屬于自己的私人洗手間。
□ 昂貴的午餐、晚餐和派對。
□ 新汽車或新摩托車。
□ 最新的體育健身用品。
□ 屬于自己的MP3、手機、高清電視、DVD和電腦等。
□ 昂貴的玩具。
□ 豪華的家庭假期。
□ 不經允許就邀請朋友在家過夜或度周末的自由。
□ 專業老師教授的音樂課、網球課、舞蹈課、武術課等。
先跟孩子講明這些東西都是特權,不是必需品,然后家長可以讓這類特權成為孩子良好表現的結果。如果孩子遵守家規,家長可以讓孩子享受某種特權,以支持、鼓勵他們繼續表現良好。可當孩子行為不端,又沒有合適的邏輯后果時,家長可以剝奪(拒絕)孩子享有這類特權。
當孩子對某個特權感興趣時,這種方法更容易奏效。比如,一個害羞內向的孩子做錯了事,不讓他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派對可能對他沒什么影響。相反,如果不讓他做他喜歡做的某件事情,比如不讓他看他喜歡的電視節目或DVD,恐怕會對他造成很大的影響。
下一篇:好孩子必備的14法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模仿要遵守準則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