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近年來,吃“憶苦飯”在美國不少中小學甚至幼兒園流行開來。馬里蘭州的一所小學為全體學生舉辦了一次為期3天的“要飯”課,由少數學生擔任慈善機構的工作人員負責發飯,其他大多數學生則扮演流浪漢、乞丐或窮人。盡管這種生活體驗課的形式十分活潑,但孩子們的神情卻相當嚴肅,因為他們都鄭重其事地看作是一次寶貴的生活體驗。
筆者不禁聯想到不久前親身組織參與的一次優秀學生的假期培訓班。班上50幾名初中生均是經學校選拔推薦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組織者在生活上極盡所能地為這些孩子提供優越條件,還特地請了個擅長做兒童配餐的師傅,變著花樣地調劑,甚至每天還提供飲料、冷飲。然而這些在餐桌上已經吃飽喝足了的孩子們仍是零食不離口、零錢不離手。
我們經常提要增強民族競爭力,對比一下美國孩子的憶苦教育,我們的家長、老師難道感覺不到危機嗎?吃難吃的飯本身不是目的。憶苦飯也好,憶苦報告也罷,只是個載體。因為無論怎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古訓,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下一篇:完善孩子,家長還應做些什么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子,我該不該“管緊”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