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菜場買來的香菜,把根放在一小盤水里,它天然的向光性可以使軟塌塌的香菜一夜之間無依無靠也能筆直地站起來;紫甘藍擠點汁可以變成酸堿試劑,看著它加白醋變成黃綠色,加肥皂水變成粉紅色,又加醋又加肥皂水則又恢復成紫色;玻璃杯倒滿水,再把硬幣放上去,會發現硬幣浮在水面;用硬紙板可以比賽誰撐的書最多……“其實,培養孩子的科學素質,可以多讓他們動手,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奇妙,在動手中感受求知的欲望”,上海交通大學MED-X中心研究員王永亭博士已經連續為小朋友做了4次關于火山爆發的科普講座,在上海,活躍著一群像她一樣熱心為幼兒做科普講座的年輕學者。對于他們來說,給大字不識幾個的學前兒童做科普講座,帶他們做科學實驗,其實意在實驗外——主要是為了告訴家長,科學教育很簡單,利用身邊的材料就可以開始了。
動手給孩子帶來驚喜
“閃電就是像火球一樣,從天上掉下來的”、“雨水是太陽生氣吐出來的口水”、“火山的巖漿是水被火烤焦了才發紅的”、“火山給我們帶來營養和火山灰”……這些看似可笑的回答,是在不久前的科普講座上,孩子們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詮釋。王永亭和上海氣象局的研究員王嬌,以及他們的同事已經多次為幼兒進行科普講座。他們原本以為這些講座會乏人問津,沒想到卻是場場爆滿。王嬌在給孩子做了幾次氣象講座后十分感慨:“每次做實驗擺弄簡易的氣象監測儀時,不管是3歲還是10歲的孩子,個個都驚奇得張開小嘴,既激動又陶醉,真的很有感觸。”
王永亭稱,科普與家庭教育應該是一體的。所謂兒童的能力培養,不單純是傳遞知識,還要培養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以及把自己所觀察到的和所學到的知識進行邏輯組織的能力。“很多時候,把孩子丟給各種興趣班,還不如帶著他們動手做點實驗,讓他們感受到動手的樂趣。”就像在火山實驗中,小朋友未必能夠理解酸堿中和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們看到自己做的模型“火山”中噴出大量火紅的像巖漿一樣的泡沫,就會感到非常驚喜。
對多數小朋友來說,不一定要知道是為什么,不一定解釋清楚為什么,關鍵是他們做了。因為他們總有一天會把自己做過的實驗和知識產生聯系起來。理想狀態是父母自己有完整的知識體系,并且能夠為孩子搭建一個完整的體系,然后一步一步地引導孩子自主學習。
父母要做足夠的準備
不久前的一次調查顯示,有8成以上家長具備一定的兒童成長知識和學習兒童成長知識的意識,但是家長與孩子參加科普活動的意識和行為還比較弱,即使是在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北京、上海,也只有12.5%的家長表示經常帶孩子參加。高達85.1%的家長表示偶爾或根本未參加過科普活動。
在獲取科學信息方面,62.3%的家長期望以電視為獲取科學信息的途徑,56.4%的家長期望以互聯網為獲取科學信息的途徑,34.3%的家長期望以報紙雜志為獲取科學信息的途徑。而且調查顯示,很多家長從互聯網上獲取喂養孩子的信息,卻很少從互聯網上獲取如何實現親子互動的信息。
“我曾經問過一些爸爸媽媽,你們有沒有在網上搜索過‘兒童科學小游戲’……他們的回答都是沒有”,王永亭博士說,現在很多人因為工作或者是娛樂的關系,每天都趴在網上,但卻忽視了在網上可以搜索到大量兒童科普游戲等讓孩子感興趣的信息。在網上除了可以搜索到各類兒童科學小游戲以及詳細的解釋以外,還可以搜索到藝術類、創意類的兒童網站。比如寫了很多全世界小孩都知道的毛毛蟲故事的瑞典兒童文學家Eric Carle,他的官方網站就有如何教孩子畫畫、做創意手工的示范,不比任何一家早教機構的教材遜色。
很多家長都認為“我是很重視孩子的,我給他買的奧特曼都不下100個了”,但專家認為,讓孩子快樂并不需要很多的玩具,也許我們只需要把在網上閑逛、聊天的時間用一點點在搜索互聯網的相關信息上,我們也可以給孩子帶來很多的快樂。
下一篇:幼兒性是必須的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是否“聰明”新的度量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