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新西蘭人的親子關系
一個就讀研究所的學生,讓我看了一卷他在新西蘭寄宿家庭中所拍攝的錄像帶,內容記錄了新西蘭的父母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
片中有一個五歲左右的小男孩,他帶著一臉不悅的神情從幼兒園回家。
“你怎么啦?”
“××沒有經過我同意,就擅自拿我的蠟筆去用。”
“是嗎?然后呢?”
一旁的媽媽非常冷靜地聽著孩子說,等孩子講完后,她這樣回答孩子:
“這樣真的會讓人覺得很生氣喔!你一定覺得很不高興吧?”
但接著,這位媽媽這么詢問孩子:
“你覺得××為什么要拿你的蠟筆去用呢?你想不想把蠟筆要回來?那你覺得要怎么樣,才能把蠟筆要回來呢?”
這個媽媽一直設法讓孩子自行思考這件事情的起因,甚至為了讓孩子自己尋找解決的方法,而非常有耐心地在一旁等候著孩子思考。這位孩子想了想后說:
“大概是因為我沒把蠟筆借給他,所以他才擅自拿去用吧?下次我會跟他說,我會借他用,所以請他把蠟筆還給我。”
接著媽媽說:
“你好棒喔!我想這樣××就會把蠟筆還給你的!你一定要加油喔!媽媽會一直幫你加油的。”媽媽只用了這幾句話,就大大地鼓勵了孩子。
在這個例子里,媽媽最主要的做法是引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若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亞洲,或許場景就不是這樣了。我想許多人大概會說:
“媽媽去跟老師說,叫他把蠟筆還給你。”
亞洲的父母恐怕會搶先一步解決問題,造成孩子無法在適當的時機中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新西蘭的媽媽認為“這是孩子必須自己解決的問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就會不斷訓練孩子自行思考、自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一項數據顯示,亞洲孩子的自信心較低,也就是比較缺少“認為自己其實還蠻不錯”的感覺,其實這是一種相信自己的自我信賴感。人如果缺少這種自我的信賴感,對他人的依賴性就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就會偏低,這也許就是由于父母總是搶先一步幫孩子解決問題所造成的。在父母的保護下,孩子無法訓練出“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就沒有機會對自己產生自信,于是遇到問題時,就容易不知所措。
我從這位新西蘭媽媽的身上,得到一個親子溝通的重大啟示,并整理出“親子溝通四步驟”:
1.仔細聆聽孩子所說的話。
2.與孩子產生共鳴,例如說:“原來是這樣啊!”
3.引導孩子思考,例如說:“你覺得要怎么做才好呢?”
4.鼓勵孩子,例如說:“我會幫你加油的,要好好努力喔!”
因此,所謂的四步驟,就是“傾聽→產生共鳴→一起思考→給予鼓勵”,親子溝通就是這么簡單。只需執行這幾個簡單的步驟,就能促進親子間產生良好的對話與溝通,同時能訓練孩子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培養孩子擁有自我信賴感,最后變成一個對自己有自信的人。若將這四個步驟以英文來表示,那就是:
1.傾聽:Listen
2.產生共鳴:Sympathize
3.思考:Think
4.鼓勵:Empower
各取第一個英文字母,就是“LSTE”,因此我們就將這項原則稱為“LSTE方式”。
相信只要能采用這種LSTE方式來與人溝通,不僅能大大提升親子間的關系,也能大大改善夫妻間的關系,甚至是朋友間的關系。雖然這項原則非常簡單,卻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依據各種不同的場合,利用這四步驟來思考看看,該如何進行溝通。
下一篇:與孩子相處要建立“共情”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時間管理保證身體健康和休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