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常見疾病

常見疾病

孤獨癥常被誤診“多動癥”

分類: 常見疾病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7-14

閱讀 :453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 鄒小兵

  對于父母而言,孤獨癥(又稱“自閉癥”)孩子近在咫尺,卻又遙不可及:他們的目光清澈,卻對人視而不見;他們的聽覺靈敏,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專家指出,目前,孤獨癥無藥物治療,唯一的辦法就是經過專業的、一對一的互動訓練。經過訓練,約有30%的孤獨癥患者能康復,成年后可以獨立生活,其余將成為精神殘疾人,需要終生照料。

  國內至少有200萬患兒

  9歲的甘家豪是廣東佛山人,兩歲時認識了很多漢字,4歲時他能背下中學英語教材里的整篇課文。甘家豪對電腦也是無師自通,幾百塊的拼圖看一眼就能記住。一開始,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如此聰明感到很自豪,覺得孩子像神童一樣,但父母很快就發現家豪的異常——好動得一刻也停不下來,聽不明白大人的話,也無法與同齡人溝通,經常答非所問,自言自語,曾經三次被幼兒園退學。

  后來,媽媽不得不辭職在家陪家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鄒小兵說,“小家豪第一次來醫院就診時,就弄壞了我的電腦。這個孩子非常聰明,但他卻患有孤獨癥。”

  據統計,6-12歲的兒童,孤獨癥的發病率為1.3%。按照這個比例來計算,我國大約有200萬-300萬孤獨癥患兒。鄒小兵說,這類孩子有一個很特別的大腦,他們常常與眾不同,大約4歲至7歲的時候,家長以及老師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比較幼稚,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興奮和多動;做事我行我素,以自我為中心,對于老師和家長的指令往往置若罔聞;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部分孩子經常和同學發生沖突,吵架、打架等等。但他們卻不笨,有的在地理、歷史、電腦等某一方面具有天賦。

  常被誤診為多動癥

  大多數孤獨癥的孩子在1-2歲的時候,就會流露出種種“特殊”的跡象:比如眼睛不與人直視,不怎么說話,喜歡旋轉和擺動的物品(鬧鐘等)。父母叫他們的名字,常得不到回應。從眼神、表情、動作、語言這四個方面,可以察覺其與眾不同。作為疾病的診斷,其核心的表現就是社會交往障礙。

  如發現孩子異常,在孩子18個月時,可通過以下五種行為來測試一下孩子是否患有孤獨癥——

  1、目光接觸、呼喚其名字時,看孩子的應答反應是否很慢;

  2、交互性注意時看其是否有反應;

  3、裝扮性游戲時看其進入狀態是否比較慢;

  4、非言語溝通能力是否很差;

  5、言語發育是否很差。

  據了解,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診斷出最小的孤獨癥患兒只有9個月。大多數孤獨癥孩子在兩歲左右時,被家長發現其注意力很不集中,非常興奮和多動,就以為孩子是多動癥,以為打罵幾句或嚴加管教就能讓其安安靜靜的。實際上,這些孩子最大的問題不是多動,而是社會交往障礙。

  所以,要診斷一名孤獨癥患兒,醫生需要了解孩子的各種表現,結合這些“特殊”的表現得以診斷,而不是因為其注意力不集中就盲目給扣一個“多動癥”的帽子。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盡早識別高危兒童并進行強化訓練,這才是改善預后的關鍵。最好在兩歲前就能明確診斷,盡早干預。

  無藥可治,只能堅持訓練

  “目前還沒有藥物能夠治療孤獨癥,唯一的辦法就是持之以恒的互動訓練。”鄒小兵強調,只有通過訓練,讓孩子大腦里異常的神經與正常的神經聯接,從而改善其人際交往障礙的問題。大約有30%的孤獨癥患者通過互動訓練能夠獨立生活。而那些發現較晚、病情較重的患兒,則基本沒有康復的可能,一輩子需要他人照顧。

  家長對待孤獨癥孩子應遵循三個原則:1、理解容忍、接納和尊重;2、逐步矯正問題行為,改善社會交往;3、發現培養和轉化特殊興趣和能力。鄒小兵建議,無論孩子出現什么異常行為,家長都應學會容忍,不要打罵孩子。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許健

下一篇:關于感冒的10個秘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正確護理水痘患兒?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泽县| 三台县| 海南省| 惠安县| 甘孜| 绵竹市| 南开区| 神农架林区| 宕昌县| 德兴市| 梨树县| 基隆市| 科技| 保德县| 定远县| 蒙自县| 民县| 黔西| 公主岭市| 达州市| 土默特右旗| 高尔夫| 蓬莱市| 宽甸| 历史| 海丰县| 太仆寺旗| 田阳县| 孝感市| 临洮县| 南川市| 金阳县| 高邮市| 保山市| 五家渠市| 合川市| 吉隆县| 苏尼特右旗| 芜湖市| 东阿县|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