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觀察力的培養有利于促進孩子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能力,通過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而調動孩子的各種感知途徑,促進孩子的思維,鼓勵孩子的想象,從而加深對某一事物的理解與記憶。
提高0-6歲寶寶的觀察能力
特邀專家/陳國鵬(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媽媽,你看這條魚的血是藍色的!”
“爸爸,為什么小雞不會游泳,而小鴨子會游泳?”
“老師,你今天怎么穿紅顏色的衣服了? ”
……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有的孩子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都能讓他們問出“為什么”,而有的孩子卻對此熟視無睹,即使你問他:“寶寶,今天家里有什么變化嗎?”明明多出了兩盆好看的花,可他還是會習慣性地說:“沒有!”這就是觀察能力的差異。
什么是觀察呢?觀察就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觀察能力的高低首先反映了孩子感知能力的高低,比如 :同樣是一片樹葉,觀察能力強的孩子,會通過各種途徑去認識樹葉,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而如果觀察能力弱的孩子,可能只看一眼就沒有興趣了,覺得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綠葉嗎!
其次觀察力也是孩子思維能力發展高低的表現。因為觀察不是簡單地看,它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看,除了需要感知的支持,也需要思維的幫助。觀察力強的孩子會用一個個的思維假設來引導自己的觀察,從而發現更多深入的發現。比如,還是那片葉子,觀察力弱的孩子只停留在綠色上,而觀察力強的孩子可能會抓住“黏”這個特點,去繼續思考:這層東西有點像膠水,如果小蟲子碰到會不會被黏住呢? 在這個思維假設下,孩子可能會嘗試用一些東西去檢驗“黏”,獲得新的觀察信息。
利用興趣,引發孩子觀察
觀察的前提首先是注意,只有孩子注意到了什么,才可能進入觀察。所以,父母首先要善于讓孩子注意,這就需要了解孩子的興趣了。比如:年齡小的孩子對橙色、紅色、黃色等鮮艷的顏色非常注意,那么父母就可以利用這一點,拿相應的顏色來摸一摸—毛茸茸、軟綿綿的;捏一捏—喲,還會叫呢!看,這是頭、眼鏡、翅膀、小腳丫……“還比如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車,那么父母就可以讓孩子觀察各種各樣的車,在觀察中讓孩子學會認識車身、車輪、車燈等部位的不同功能,讓孩子在興趣中逐漸發展觀察的深度與廣度。其實在大千世界中有無數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只要父母稍稍留意,就能發現。
利用問題,誘發孩子觀察
做父母的,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原本對于司空見慣的東西已經麻木了,比如對回家路上的風景,可卻能被孩子的很多問題問得重新留意起來:“爸爸,渡船旁邊干嗎綁那么多輪胎呢?”“媽媽,你知道地鐵關門的時候笛聲響幾下嗎? ” ……同樣,對于“麻木”的孩子,父母也一樣可以利用問題來誘發他觀察:“寶寶,你看,這個洋娃娃的眼鏡是不是比那個的大? ”“寶寶,你告訴我,冬天與秋天有什么不一樣嗎?”“寶寶,你們班上男孩子最喜歡玩什么玩具呢? ”
利用交流,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的方法
小小年紀的孩子,精鹽有限,對事物的觀察也處在自發的狀態中,其精度、深度、廣度自然都很有限,更不要說將觀察的結果條理清晰地描述出來了。所以父母可以通過孩子的交流,將觀察的方法自然而然地教給孩子,并啟發他用更多的觀察方法。
首先,可以通過提問來傳遞方法。具體地說,就是通過你問孩子來讓他學習觀察。比如,觀察同一幅畫,你問的問題不一樣,所引發的孩子的觀察視角就會不同,請比較以下兩句話:
“孩子,你看,這幅畫畫的是什么? ”
“孩子,你看,這幅畫上有什么啊? ”
前面一個問題是引發孩子觀察畫的意義,是一種從整體開始的觀察,而后者則是引發孩子觀察畫的內容,是一種從部分開始的觀察,前面一個問題可能引發孩子說,畫的是兩個小朋友在玩皮球;后面的則可能引發他說,畫上由兩個小朋友,還有皮球。所以,請留意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提問,看自己在引導孩子一種什么樣的觀察視角。
其次,你可以通過示范性描述來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比如,你可以指著窗戶外面對孩子說:“寶寶,你看,遠處有一座山,上面長著好多好多的樹,樹下面有小草,還有小花呢。”顯然這是一種“鏈條式”的觀察,就是從A到與A有關系的B,再到B有關系的C,再到C有關系的D,一步步下去。孩子在聽你描述時,已經不知不覺地在學習觀察方法了。
最后,你還可以通過孩子觀察的描述進行反饋,給以引導。也就是積極鼓勵孩子將所觀察到的用口頭方式描述出來,所謂“語言是外化的思想”,一般他怎么說的,也就是怎么想的。比如,孩子在看一個玩具的時候,說:“綠色的,小青蛙,兩只眼睛,四條腿,身上有花紋。”那么可以看出孩子的觀察方法是由整體到局部的;而如果孩子說:“這有花紋、眼鏡、腿,這是只青蛙。”那么孩子是先局部再整體進行觀察的。而你認為先整體更好,你可以這樣反饋給孩子:“對的,這是一只綠色的小青蛙,它有兩只眼睛、四條腿,身上還有花紋呢!”孩子會在你的反饋中學習進一步系統地觀察。
觀察的方法
順序法
就是以一定的順序來進行觀察。比如,由近及遠或遠及近,由里到外或由外到里,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由整體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體等。觀察的順序有很多,并不是要求孩子刻板地只用哪種方法,而是為了幫助孩子有效率地觀察與有效率地記錄、描述觀察。
多種感官配合法
就是鼓勵孩子嘗試多種感官來進行觀察,包括看、聽、聞、觸、動等。比如,一個玩具看上去世紅色的,摸起來是軟軟的,捏一捏還會響,扔到地上還能彈起來,聞一聞有種說不出的味道。這樣的多感官觀察當然就比單一的看要更豐富、有趣。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去動、去聞、去觸的,要注意區分。
比較法
就是啟發孩子在觀察中學習比較、概括,找出事物之間的同與不同,提高孩子觀察的精度、深度與廣度。這實際上就是通過思維來促進觀察,當然也在觀察中發展了思維。比如,“小鳥與蒼蠅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狗與小豬、小羊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爸爸和媽媽有什么不同?”“今天幼兒園里有什么不一樣?”“E和F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孩子對所觀察的對象會有更深、更細、更多的認識,而且便于記憶。
利用日常生活,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力的培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日積月累。良好的觀察習慣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步發展起來,做父母的可以嘗試以下的做法來培養孩子良好的觀察習慣。
鼓勵孩子發問,對孩子的問題要耐心,不回答也沒有關系,但不要阻止孩子問。當孩子問了一個很精彩的問題時,要善于肯定與激勵。
鼓勵孩子對日常生活的留意與發現。比如,看交通警察的動作、看馬路兩旁的建筑、聽不通汽車的聲音、聞不同調料的氣味、嘗不同口味的面包、發現每個小朋友的特點等。
鼓勵孩子用獨特的方式來表達觀察。可以用語言、可以用動作、可以用繪畫,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做“觀察記錄”與觀察報告,并給以必要的反饋與引導。
培養孩子觀察力的小游戲
名稱:蓋瓶蓋
目的:學習觀察瓶蓋與瓶口的大小比例
準備:各種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瓶與瓶蓋若干。
方法:1、將不同的瓶與瓶蓋分別放在兩個籮筐內,讓孩子嘗試為各種瓶配瓶蓋2、最初游戲可以先容易些,選擇特征差異較大的瓶和瓶蓋,數量以2-5組適宜。
如果孩子游戲實在有困難,可以先在每一個瓶子的瓶身和瓶蓋上分別貼上相同的圖案,幫助孩子完成瓶子和瓶蓋的配對。
3、逐漸增加瓶、瓶蓋的數量,和孩子一起看看全部配完需用多少時間,慢慢加快速度。
4、在瓶、瓶蓋特征差異上不斷給孩子新的挑戰,練習細致的觀察,能目測岀不是很明顯的特征差異。
名稱:聽聲音尋寶藏
目的:仔細聽辨聲音的能力。
準備:空罐若干;積木、黃豆、綠豆、大米、糖、紙團、棉花等。
方法:1、讓孩子在空罐內分別放入積木、黃豆、綠豆、大米、糖、紙團、棉花等材料,然后蓋上蓋子,在反復搖晃中體會不同材料發出的不同聲響。
2、家長事先將不同材料放進3-5個空罐中,玩尋寶藏的游戲,要求孩子通過搖罐聽聲音,找岀所要尋找的寶藏如“大米”、“糖”。
名稱:動物找家
目的:學習仔細觀察、發現錯誤
準備:多個動物卡片或玩具,以及相應的生活環境(陸地,天空,水里,森林,草原)。
方法:1、家長故意把各種動物卡片放錯位置,例如:把小鳥放進水里,把小魚放到樹上,小豬放在天上……。
2、要求孩子仔細觀察圖片,找出哪些動物有錯誤并糾正。
下一篇:促進06歲寶寶的觸覺發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寶寶早教的幾種方法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