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研究表明,每個孩子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覺統合失調。在國外,感統訓練已經是一項普及訓練,中國家長也逐漸意識到感統訓練的重要性。3~9歲是感覺統合最佳訓練期,媽媽們仔細觀察寶寶,及早發現問題,就能及時應對解決。
寶貝感覺統合自測及居家訓練方案
小伙伴和健健玩,常常告狀說健健愛打人。媽媽批評健健,健健卻委屈地說是小伙伴先打他的。在幼兒園里,老師也反映健健很愛生氣,別人稍碰他一下,他就不樂意,非要反擊一下不可,小朋友經常告他的狀。
診斷:
事實上,健健存在觸覺過分敏感的問題,別人的輕輕一碰,他感受到的是“打”。這是由于健健早期觸覺發育不完善造成的感覺統合失調,于是他對觸覺刺激缺乏安全感,不喜歡有人的身體親密接觸,健健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鍛煉觸覺適應能力。
不少媽媽覺得陌生:什么是感覺統合失調呢?感覺統合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具體指外部的感覺刺激信號無法在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進行有效的組合,而使機體不能和諧的運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種障礙。
何謂感統失調?
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 ,簡稱感統理論是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專家愛爾絲博士(Ayresa.J)在1972 年提出的。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水平正常,但其綜合能力不足會抑制孩子的智力發展,使孩子原本很多優秀的地方表現不出來,長大后在學習或性格上出現這樣那樣的障礙。
感覺統合失調有先天生理原因和后天環境因素。在先天因素中,可能有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也可能有因早產或剖腹產引起壓迫感不足導致觸覺失調。相對于先天因素,后天環境的影響因素更多。包括爬行不足造成前庭平衡失常;家長管束太多,造成孩子觸覺刺激缺乏;家長事事包辦,導致動作協調不良、本體感失調;長時間看動畫片導致閱讀視覺不良等等。
寶貝自測:
感覺統合失調有5大具體表現,來測一測,你家寶貝有沒有感覺失調問題吧。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孩子身體靈活度不足,雙側協調不佳,多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語言發展遲緩、說話晚,語言表達困難,平衡感差,易暈車暈船等。
2.視覺感不良:孩子喜歡長時間地看動畫片、玩電腦或電動玩具,卻無法流利地閱讀,朗讀時經常多字少字。寫字時偏旁部首常顛倒,甚至不愿認字,學了就忘,不會做計算,常抄錯題等。
3.聽覺感不良:經常對別人的話聽而不見,或者聽了就忘,經常忘記老師說的話和布置的作業。在學習中記憶力差,生活中容易丟三落四。
4.本體感失調:坐立不安、坐姿不良、走路跌跌撞撞、容易摔倒、不敢下樓梯,方向、距離感欠缺,手腳笨拙,精細動作困難等。
5.觸覺過分敏感:緊張、孤僻、膽小內向、不合群、偏食、固執、脾氣暴躁、害怕陌生環境、吮手指、咬指甲、愛哭、愛玩弄生殖器等。
孩子感統失調,媽媽分類訓練
前庭平衡訓練:可以采用一些玩具器械,幫助孩子調整前庭信息及平衡神經體系自動反應機能,促進語言神經組織和前庭平衡覺健全。如玩一玩滾圓筒、平衡腳踏車、按摩大龍球、滑滑梯、晃動獨木橋、平衡臺等游戲。
視覺感訓練:首先要控制孩子看電視和玩電腦的時間,避免干擾視覺發展。家長可以和孩子玩一玩吹泡泡、放風箏、游戲棒等游戲,讓孩子多一些訓練,幫助加強眼部肌肉的控制,提供視覺和前庭覺的整合練習。
聽覺感訓練:孩子的聽覺太弱,受不了太大的聲音。如果家長經常大聲責備孩子,會造成孩子形成自我保護,養成拒絕聽別人說話的習慣。因此,家長首先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音調。另外,經常和孩子開展聽覺專注力的訓練,如玩一玩聽聲音找動物、聽聲音找樂器的游戲。
本體感訓練:本體感失調容易導致孩子關節緊張、對肢體控制能力不強、重心不穩。因此,要先加強孩子的關節活動,使孩子的關節肌肉放松,提高孩子對關節的支配能力。可以多開展一些大運動項目,如上下樓梯、平衡木、蹦床等,使孩子的肢體靈活起來。
觸覺感訓練:和孩子玩撓癢癢游戲、用柔軟的刷子或稍微粗糙的毛巾給孩子按摩全身、給孩子梳頭、吹干頭發這些生活小事都可以幫助緩解孩子觸覺過分敏感。另外,安全玩水、玩沙、玩土,都是觸覺訓練的好辦法,給孩子換上易清洗的衣服,讓他盡情去玩吧。
感覺統合失調的癥狀有輕重之分,如果是輕度癥狀,家長可以在家庭生活中逐步糾正。如果孩子的癥狀比較嚴重,可以去一些專業機構進行感覺統合的強化訓練。
下一篇:早教早得太離譜寶寶會糊涂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玩耍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