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20世紀60年代末,當時在斯坦福大學的米舍爾因設計“棉花糖實驗”而聞名。在這項試驗中,一名工作人員將四五歲的孩子帶入一個房間,桌子上放著一個棉花糖。工作人員告訴孩子他將離開房間一會兒。如果孩子在他離開期間不吃棉花糖;他將獎勵他兩塊棉花糖。如果他等不及就吃掉了,則沒有獎勵。
這是一項艱難的實驗。這些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參加實驗的653名孩子,只有1/3能在工作人員離開的15分鐘內堅持不吃棉花糖;另外一部分孩子,有的在工作人員一離開就忍不住吃掉了糖,大部分孩子都只能等30秒鐘。
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米舍爾再次追蹤當年參加實驗的孩子,以觀察他們成為青少年后是否有差別。他和他的同事發現了一個顯著的關聯:孩子在4歲時堅持等待的時間越久,其長大后,在米舍爾和同事設計的評估表現中得分就越高。在其他能力中,能夠延遲滿足的孩子的關注力和推理能力更好。米舍爾和同事在1988年發表論文表示,他們“不容易在壓力面前崩潰”。
讓孩子延遲滿足——像法國中產父母做的那樣——最終能讓他們變得更平靜、適應能力更強嗎?而不是像美國中產家庭的孩子,習慣百呼百應,遇到壓力就崩潰嗎?是不是法國的父母再一次根據傳統和本能,采取了像米舍爾這樣的科學家建議的做法呢?
對于有求必應的小豆豆,有時候臉上前一秒還陽光明媚,下一秒就電閃雷鳴了。每次我回到美國,總能看到大喊大叫的鬧人孩子,哭著要求從兒童推車里出來,或者坐在人行道上大哭。
而我在巴黎就很少見到。很奇怪,法國嬰兒和幼童更有耐心,在需求不能立刻得到滿足的時候,表現得比較平靜。當我去法國朋友家做客,和他們孩子相處時,這些孩子明顯比較少哭鬧和抱怨。或者至少比起我家來,每個家庭成員都很平靜,并投入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當中。
在法國,我常會看到以下奇跡般的情景:雖然有小孩在家,大人們卻能不受打攪地喝完咖啡、聊完天。而“等待”甚至也成為育兒語言的一部分。孩子吵鬧的時候,法國父母通常都會短短地說“attend”,意思是“等等”,而不是說“安靜”或者喊“停”。
米舍爾還沒有在法國孩子身上做過棉花糖實驗。(他也許需要將棉花糖換成一個法國巧克力可頌面包。)但是作為一個對法國有長期觀察的人,他說已經對法國和美國孩子的差別感到驚訝了。
在美國,他說:“讓小孩自控已經越來越困難。”有時在他自己的外孫們身上也能看到。“我不喜歡當我給我女兒打電話,她說她現在無法講電話,因為一個孩子正在推她,她無法說‘等等,我正在和外公通電話’。”
有一個耐心的孩子,可以讓家庭生活更愉快。法國孩子“似乎被管教得更好,更像我小時候受的教育那樣。” 米舍爾說,“當法國朋友帶著小孩子到訪,你依然可以享受一頓法式大餐……你知道法國孩子在場,他們會表現得安靜又得體,并且也能夠享受晚餐。”
“享受”在這里是一個重要的詞匯。法國父母多半不希望他們的孩子沉默、無興致并且抱怨。他們認為,如果寶寶不能控制自己,就不能玩得盡興。
下一篇:海峽兩岸著名家共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種類型父母易養出不孝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