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女兒像個假小子——順應孩子的本性,讓孩子自由綻放
老劉有一個8歲的女兒,讀小學三年級,非常活潑開朗、調皮好動、潑辣灑脫,她經常和班里的男孩子一起瘋鬧,用她媽媽的話說,是“女兒不像個女孩子,卻像個假小子”。
老劉像很多做父親的一樣,喜歡女孩,但他喜歡乖順的小淑女。對于女兒比較瘋狂的一面,老劉認為不好,所以他要求女兒改變某些行為。
他常常責怪女兒說:“你看你,每天瘋跑瘋鬧,像個野小子,沒一點女孩子樣,長大了誰要你啊?”
對于爸爸的責怪,女兒始終不當回事,常常沖爸爸嘿嘿一笑,照樣瘋跑瘋鬧。
但老劉還是開始有意識地訓練女兒的音容笑貌和言談舉止,希望她變成為一個小淑女,達到他心目中的那種女孩形象。
遵照自己的“淑女標準”,老劉細心地教女兒如何與人說話,如何“笑不露齒”,吃飯時如何閉嘴不出聲地咀嚼,舉止如何溫婉、賢淑,等等。
可是,老劉的女兒卻覺得爸爸那一套太拘束、太死板,經常拒絕爸爸的要求,依舊“我行我素”。
或許老劉并不知道,女兒的本性如此,或許女兒并不適合做一個溫柔、靜雅的淑女,老劉的做法或許只會壓抑女兒的個性。
可見,父母要了解孩子的本性,不能遵照父母自己的標準和要求,強求孩子改變他的某些行為。
新新是我一個小學同學的孩子,比桐桐小四歲,他特別調皮好動,精力非常旺盛,無論在哪里,他常常會“鬧翻天”,這讓照看他的媽媽每天都筋疲力盡。
一次,新新媽媽帶他到我家來做客。母子倆剛一進門,新新就跑開了,他跑到我家臥室里,將椅子上的幾件衣服抱起扔到了床上,而他坐到了椅子上去。
剛坐了幾秒鐘,新新又從椅子上爬下來,來客廳里看桐桐繪畫,看著看著,他拿起旁邊的一張紙和一支筆,也胡抹亂畫起來。
不一會兒,新新就將整整一張紙畫滿了,全都是些沒有任何規則的線條。畫完了,他對著自己的“作品”哈哈大笑,并嚷嚷著讓我們看。
玩繪畫玩膩了,新新就走到墻角那些摞起來的塑料凳子旁,一一將凳子取下來,并在客廳的空地上一字排開,排完了,他又將凳子一一倒過來放在地上。
新新媽媽覺得兒子這樣亂動我家的物品,有些不好意思,就一直在勸阻兒子不要動這個,不要動那個。
“沒事,讓他玩吧。”我說。
“這孩子太調皮了,總是這樣亂動,他每天不把我折騰到沒有一點力氣不罷休。哎,愁死人了。”新新媽媽說,看上去很不滿意兒子的表現。
我笑著說:“我覺得您兒子很好啊,他活潑,精力很旺盛,好奇心很強,有很多的能量……”
“哎,您是不知道啊,他在家常常到處亂沖亂撞,亂摸亂動,每天都大鬧天宮,總是弄壞了物品,搞亂了環境……”
“很正常,調皮好動是孩子的本性,不好動的孩子反而可能有問題。我們允許孩子多活動,釋放孩子的精力和能量,只對孩子可能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和環境的行為給予引導就可以了。”
是的,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要對孩子的行為有過多的限制,要在安全的許可下,讓孩子多活動,以發展孩子的身心和大腦。
我曾見到過一個非常文靜的男孩,別的孩子在一邊瘋玩的時候,他總是安靜地坐在一邊,看著別人;即使與別人一起玩時,他的動作也總是輕輕柔柔的,缺少別的男孩那種陽剛的性格,而更多地顯示出“柔”的特點。
男孩的媽媽擔心兒子“將來被欺負”,希望她變得陽剛一點,就總是要求兒子和陽剛、豪放甚至有些粗野的男孩一起玩,而不讓他和女孩玩,目的是想讓他培養更多男孩的個性。
有時,見兒子如此“懦弱”,媽媽會批評他,指責他不夠“勇敢”。
但媽媽的指責、教育似乎沒有作用,兒子依然像個“老蔫”。
事實上,我了解到,這個男孩的父親也具有像兒子一樣的性格。
或許媽媽真的不喜歡兒子的個性,也或許是兒子遺傳了父親的秉性,媽媽把對丈夫的不滿轉移到了兒子身上,她指責兒子、要求兒子改變,其實也是在指責丈夫、希望丈夫改變。
孩子本來的性格如此,媽媽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孩子多跟男孩子一起玩,培養兒子陽剛的個性,但不可強行孩子改變個性。
對于這種情況,我想,如果孩子的性格、個性并不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麻煩或傷害,就不要強求孩子去改變。
成墨初給您的教養建議
了解是教育的第一步。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天性使然,父母不要輕易判斷好壞,要先多和孩子交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真正了解孩子后再進行教育。
給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發展,孩子沒有了條條框框的束縛,思維和能力都會得到大幅度提高。
利用孩子的天性進行教育。孩子的天性不同,對應的教育方法也不同,用適合孩子天性的方式進行教育,教育會更加有效。
下一篇:習慣是家教中最重要的兩個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父母資格測試:你合格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