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尚沒有明確的診斷指標可以確診川崎病,只能根據臨床癥狀來判斷
●持續發熱且用抗生素治療無效是川崎病的重要診斷標準
●阿司匹林和丙種球蛋白是治療川崎病的常用藥物
醫學指導/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內科副主任、小兒心臟科主任陳筍
“我家兒子得的是川崎病”,丁小姐的兒子高燒了四五天,雖然用了頭孢等抗生素,但高燒就是一直不退,當她在兒子的病因終于找到后告知親朋好友時,他們中大部分的反應是:“這是什么病?”“可以預防嗎?”“可以治愈嗎?”
對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內科副主任、小兒心臟科主任陳筍表示,雖然對于普通市民來講,川崎病顯得比較陌生,但是對于兒科醫生來說,這早已經不是什么罕見病,雖然目前無法預防,而且容易和鏈球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但絕大多數川崎病都可以治愈,不會留下后遺癥。
案例:
持續高燒四五天不退
丁小姐的兒子剛滿19個月,在打了白百破的最后一針后四天開始發燒,開始是37.6℃,到了傍晚,耳溫竟然升到了39℃,服用美林降溫后,4至6個小時又開始高燒。第二天一大早,丁小姐就帶著孩子到了醫院,血檢結果顯示CRP和白細胞的指標都很高,醫生一看結果就說,必須要輸液了,于是,當天就用了頭孢。
本以為用上了頭孢,發燒的情況就可以好轉了,“誰知剛輸完液,還沒離開醫院呢,兒子的體溫又升到39℃以上了,醫生也沒有更好的建議,只是繼續輸液。用了兩天頭孢后的血檢結果是,白細胞指標下來了一些,但仍然高,同時,CRP指標還上升了。”丁小姐有點耐不住了,問醫生,到底是身體哪個部位發生了炎癥?為什么沒有什么癥狀?“醫生反問我:‘這不是很明顯的上呼吸道感染嗎?還要怎么明顯?’確實,從發燒起的第四天開始,兒子有點流清鼻涕,并帶有偶爾的咳嗽。于是,換了頭孢,改用青霉素,又是兩天,病情仍然沒有好轉,似乎還越來越嚴重——兒子的精神狀態明顯變差了,不愿意吃喝,也不準我們動他,顯得有點煩躁,整天都在昏睡。”丁小姐說。
到發燒第五天時,丁小姐發現,兒子的眼睛紅紅的,布滿紅血絲,口腔里面也是紅彤彤的。丁小姐根據兒子的癥狀上網一搜,一個奇怪的病名躍入她的視線——川崎病,這是什么病?丁小姐頭皮一麻。
治療:
絕大多數川崎病可治愈
“川崎病多發生于5歲以下的兒童,最多見的是1至5歲的兒童。雖然對于普通市民來講,川崎病顯得比較陌生,但是對于兒科醫生來說,這早已經不是什么罕見病了,兒童持續5天以上的高燒,以及CRP、白細胞指標高企不下的高燒,兒科醫生都要考慮到川崎病的可能性。”陳筍表示,川崎病并不是疑難雜癥,對它的治療也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方法,主要有兩種治療藥物:一是阿司匹林,早期需要的劑量會比較大,主要是針對炎癥,后期繼續使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是防止血小板聚集、防止冠狀動脈的血栓;還有一種就是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90%的人對丙種球蛋白都是敏感的,所以,大劑量的丙種球蛋白使用后,一般在48小時之內,持續的高熱就可以退下了,血檢指標所呈現的炎癥也顯示得到控制,也可以減少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率。
冠狀動脈病變是川崎病最重要也是最嚴重的并發癥。不過,陳筍表示,由于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的普及,冠狀動脈病變發生的比例已經由20%~25%降低到5%左右。
陳筍表示,絕大多數的川崎病都可以治愈,患者通常在3至4天后就可以出院,但冠狀動脈的病變有可能滯后,所以在治愈后的2至3個月內,要繼續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并定期進行心臟彩超的復查,必要時還要做心電圖,3個月后,可停用阿司匹林,但在半年至數年內,仍需要做心臟彩超的隨訪,國外甚至推薦川崎病發生后終身隨訪。
診斷:
高熱用抗生素治療后無效
“這是比較典型的川崎病。”陳筍表示,川崎病目前尚沒有明確的診斷指標,只能根據臨床癥狀來判斷:1.用抗生素治療無效的持續高熱,通常大于五天;2.身體有些部位出現皮疹;3.結膜充血,眼睛紅,像眼淚汪汪一樣,但是很少眼屎等分泌物;4.嘴唇紅和干裂,舌頭呈楊梅狀;5.部分兒童會有明顯的淋巴結腫大;6.手指腫脹,肛周脫皮,后期通常手指會有脫皮,有些小孩手心會有紅斑。另外,這些兒童血象非常高,C反應蛋白非常高,小孩通常很煩躁,對小嬰兒來說,卡介苗的接種處在結痂好了后再發生紅腫破潰也是提示川崎病的重要表現。
陳筍表示,川崎病有很多癥狀和鏈球菌感染相似,很容易混淆,所以在診斷上,川崎病有個重要診斷標準就是用抗生素治療無效的發熱,因為鏈球菌感染通常用抗生素是有效的。(周裕嫵)
下一篇:專家指導:孩子夏季感冒怎么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天氣炎熱孩子暑熱感冒怎么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