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wǎng)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xué)習(xí)網(wǎng)站!
給孩子一個獨立的空間
有一道著名的選擇題:如果母親和老婆同時落水,你是先救母親還是先救老婆?
不管你先救誰,都會吃不了兜著走!
它的難于回答之處在于,每個被問的男人,同時都兼具兩種角色——兒子和丈夫,而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這兩種角色所代表的根本利益發(fā)生了激烈沖突,你必須維護一方而放棄另一方。任何人都會難以抉擇!
生活中這樣的沖突是很多的,所以很多人會焦頭爛額。
能不能跳出這個坑呢?母親和老婆,最好不要同時落水。即使同時落水,最好有兩個男人在場,這樣,各救各的老婆,兩個男人都成了英雄,兩個女人都很幸福。
很多時候,類似難題之所以出現(xiàn),是因為女人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母親應(yīng)該和老伴在一起,而不是和兒媳爭奪兒子的愛。之所以到兒子成年之后,母親還不能退出兒子的生活,往往因為在兒子年幼的時候,母親將過多的心血傾注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的存在,也忽略了夫妻間的關(guān)系,這不僅對自己的家庭有害,對自己的人生有害,對孩子的將來也是隱患。付出越多,要求的回報也就越多,孩子就越難做人。
我們這些已經(jīng)成年的人都有感受,很多時候,父母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好,就是對兒女最大的支持。同樣的情況,最終也會落到我們和孩子之間。作為父母,自己的成長和強健,自己身心的安頓,也是孩子幸福的前提。
其實,女人要明白,當(dāng)你落水的時候,真正最應(yīng)該救你、也最可能救起你來的,不是別人,是你的丈夫。在你的人生中,真正能夠陪伴你一直到老的,不是別人,是你的丈夫。人生中最重要的關(guān)系不是親子關(guān)系,而是夫妻關(guān)系,對孩子過多的付出,不僅是對自己和伴侶不公,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負擔(dān)。
這一點,我從自己身上感受很深。
魯魯去上初中后,寄宿,周末才回家。他爸正好也辭職在家,我們一度非常難受。兒子一走,家里好像空蕩蕩的,那段時間,回憶兒子成了我們倆最主要的話題,無論什么事都會聯(lián)想到他,經(jīng)常弄得淚眼相對,很慘。
但不久就慢慢適應(yīng)了。沒有兒子的日子,我們開車出去玩,拍點照片。回來自己做兩個好吃的菜,喝點小酒。晚上出去散散步,想走多遠走多遠,再也不擔(dān)心兒子在家沒人照顧。還認識了一幫踢毽的朋友,每天聚在一起玩上一兩個小時。一段時間下來,瘦了好幾斤。更重要的是,老夫老妻之間,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溫馨,一起做飯,一起游玩,一起討論各種事情,一起接送兒子,為兒子的回家做各種準(zhǔn)備……孩子的離開,讓我們真正有了相依為命的感覺。
孩子遲早是要飛的,遲早會去建立他自己的人生,留給我們的,還是夫妻兩人的世界。
當(dāng)我有了這種感覺的時候,對教育的問題也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灑脫。孩子是一個獨立的人,他應(yīng)該有更多自己的空間。
其實,當(dāng)我們真正這樣想、這樣做時,孩子并不會因為我們的松手而墮落,反而會飛得更高,在精神上更加強健而豐富。因為他是一個自主的人,他是在為自己奮斗,為自己負責(zé),而不是為父母。我們所感覺到的溫馨,同樣也會傳遞給他,家庭的和諧讓他在心理上更加陽光,這也是一種動力。
這個周末,魯魯寫了篇作文,標(biāo)題就是《 進入初中,我不再依賴父母》。讀著他的作文,心里很感動,當(dāng)我們在思考我們和他的關(guān)系時,他也在思考他和我們的關(guān)系。所幸的是,我們的思考,方向是一致的。我相信,在并不遙遠的將來,我的兒子,至少有一點,他不會陷于救母親還是救老婆的困境,他將有著更加自由的心靈。
附:魯魯?shù)淖魑?/p>
進入初中,我不再依賴父母
進入初中快半年了,在初中生活中,我有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一點就是我不再去依賴父母了。
剛進入初中時,我對不依賴父母的理解是自己在寄宿制的學(xué)校里,父母都不在身邊,就算是想依賴,也依賴不了。
記得剛開學(xué)沒多久,有一次,我睡完午覺起床,發(fā)現(xiàn)床單上有一些血漬,原來是手破了流血弄到床單上的,沒辦法,在學(xué)校里又沒人能幫你,只能自己解決。于是我一邊抱怨自己倒霉,一邊拿出備用的床單,花了20分鐘時間,終于把床單鋪好了。這時,我才意識到宿舍里已空無一人,去看了看別的宿舍,也沒有人。我狂奔到教室,上課已經(jīng)10分鐘了,老師讓我罰站。
下課后,我不停地抱怨自己今天多么地倒霉,多么地點兒背,還時不時地說一句要是爸媽在多好啊,兩三分鐘就搞定,也不至于被老師罰站。現(xiàn)在想起當(dāng)時的舉動,覺得自己太愚蠢了,明明是自己做出的事,自己做出的選擇,所有的決定都是自己做出的,那為什么不能自己承擔(dān)后果呢?抱怨有什么用!
現(xiàn)在對不依賴父母的理解是,既然自己在學(xué)校里生活,要培養(yǎng)的就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還什么事都依賴父母,那么這場游戲就沒有意思了。
在上上周三,我發(fā)了一次燒,早上一起床就感覺頭疼,之后去洗了一把臉,感覺稍微好了點,但是還是有些頭疼。上午上課時一直想睡覺,但還是艱難地熬過去了。午飯后,回到宿舍,上床沒過五分鐘就睡著了,一直睡到打起床鈴,起床后感覺精神好多了,頭疼也沒有了。后來才想起,自己沒有靠別人,只是吃了一包感冒清熱顆粒和自己身體的調(diào)節(jié)。我個人認為,這樣做是要比打電話回家再去醫(yī)院折騰一大圈好。這一次我也是用自己的力量戰(zhàn)勝了困難,但是與前一次不同,我感覺很快樂。
為什么兩次都是自己的力量去戰(zhàn)勝困難,而前后的心情卻不一樣?第一次是抱怨,而第二次是快樂?我認為應(yīng)該是你對一件事物的看法以及態(tài)度。
就像我之前說的,人生好比一場游戲,你可能會需要別人的幫助、合作,但是所有的成功都應(yīng)該是經(jīng)過你自己的手創(chuàng)制出來的。成功靠自己,這好比就是游戲中一條最重要的規(guī)則,如果你是通過違反規(guī)則獲得了最后的勝利,這場游戲還有什么意義?勝了也不會高興!
2008年12月21日
下一篇:父母如何對孩子講解生殖器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故意輸給孩子能使他輸不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