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語言心理

語言心理

孩子愛告狀怎么辦?

分類: 語言心理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3-07

閱讀 :210

  生活中我們發現,3-6歲的孩子特別愛告狀,因為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是非判斷能力和獨立處事能力都相對薄弱,所以他們會經常向成人告狀。但是,我們提倡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作為父母,要耐心分析孩子的告狀心理,正確處理孩子愛告狀的行為。

  本文根據孩子“告狀”的目的,選取三種典型場景,讓媽媽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有效的引導。

  表現一:檢舉家人

  案例

  鏡頭1:“媽媽,爸爸今天又吸煙了!”

  鏡頭2:“媽媽,哥哥還沒洗手就來吃飯了!”

  原因分析: 對規則的敏感性

  成年人所講的告狀,是指告密或搬弄是非。這是不正派的行為。可是幼兒的告狀是性質完全不同的概念。這說明兒童已經開始有了進行是非判斷的意識。因為三四歲的孩子已經能記住父母定下的規矩了,如他們記得媽媽規定爸爸不能抽煙,所有人吃飯前必須先洗手等,并且大都無條件地相信它們的權威性,對這些規矩極其敏感,一旦誰沒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規則去做,他們就會覺得不能理解。對一個人不可以的事,對所有的人都應該是不可以的,怎么可以有例外呢?

  對策:

  (1)及時安撫

  對寶寶來說,告狀是個很嚴肅的事情,他需要你的耐心與關注。而且寶寶告狀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你與他站在統一戰線,先不論事實如何,都要及時地安撫寶寶的情緒,比如“媽媽知道了,一會去把爸爸的煙都搜出來!”“哦,媽媽知道了,讓哥哥馬上去洗手了再來吃飯。”讓小家伙知道,他的“努力”是值得的。

  (2)積極處理

  告了狀,就要結案,這樣才是對寶寶真正負責任。要根據你得到的信息,采取最積極的處理辦法,比如當著寶寶的面,讓爸爸把煙都交出來,并說明抽煙是有害健康的。讓哥哥先去洗手再來吃飯,并告訴哥哥,不洗手就吃飯是不衛生的。要讓寶寶知道一些正確的規則是應該遵守和堅持的。

  表現二:檢舉犯錯誤的朋友

  案例

  鏡頭3:“媽媽,明明又掐花骨朵兒啦。”

  原因分析: 渴望獲得成人的肯定

  孩子告狀,常常是希望獲得父母肯定、認同的一種方式。這也是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之一。因為在我們的文化傳統里,老師和父母對循規蹈矩的孩子一貫是鼓勵的。所以寶寶會檢舉他人,追求自我表現,希望成年人對他自己的是非判斷做出肯定。同時,告狀說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別是非的能力。他也許會想“我要是摘了花兒,媽媽要發脾氣的,因為媽媽說過不能摘花,所以我沒有摘花兒”。但孩子總是先看到別人的缺點,而對自己的缺點,即使這些缺點與別人的一樣也不容易發現。所以,孩子喜歡告別人的狀,以示別人不好而自己好。

  對策:

  (1)對寶寶好的行為給予肯定

  渴望受到大人的關注和夸獎,是幼兒的一種普遍心理。但是這個時期的孩子,雖然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獨立意識,但他們的是非辨別能力和實際處事能力又相對偏弱,所以遇到問題時,孩子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狀”,向成人求助。針對這種行為,首先我們應該對他的行為給予肯定,如我們可以表揚他說:“明明摘花是不對的,你沒有這樣做是好孩子。”這也是培養兒童形成正確的判斷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2)把“被告”當作一面鏡子

  有些孩子告發別人的缺點的同時,自己身上也恰恰有這些毛病。其實,這是教育孩子改掉壞毛病的一個好時機,父母可以趁勢啟發孩子說“明明這樣做不對,你應該怎樣呢?”并鼓勵讓孩子自己說出正確的行為,以此幫助孩子從中吸取教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表現三:檢舉與自己發生矛盾的朋友

  案例

  鏡頭4: 大型玩具里有一個小秋千,過了一會兒寶寶急匆匆跑過來對媽媽說:“媽媽,小吉不讓我蕩秋千。”

  (案例)鏡頭5:“姑媽,姐姐不讓我玩她的布娃娃,還說:‘想玩,就回家玩自己的去!’”朵朵跑到陽臺,哭著向正在晾衣服的姑媽訴說著小表姐的“罪狀”。

  原因分析:

  (1)宣泄緊張情緒

  當寶寶與伙伴發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狀時,這實際上是孩子宣泄緊張情緒,減少憂慮,以求達到心理平衡的一個過程。告狀時他心里會想“我每次蕩秋千的時候,都讓小吉和我輪流打,可是小吉只顧自己一個人打,根本不讓我打,不對的是小吉啊!”

  (2)尋求幫助

  4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們在一起玩的時候不時會出現一些分歧、不夠友好、甚至是暫時的“水火不容”。面對如此“意外”,有些寶貝不知道該怎么對待和處理,尤其是當自己受了委屈、處于劣勢或感到了壓力的時候,第一時間閃現在頭腦中的辦法就是向家長求助。實際上,孩子的這類告狀,是為了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以求獲得大人的幫助,即希望通過大人們的“干預”,說服對方,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對策:

  (1)認真傾聽,弄清事實

  不要說話,有禮貌的傾聽孩子的心聲,要設身處地地理解寶寶的感受,敷衍和心不在焉的態度會使孩子更覺得委屈,而且對孩子也是一種不禮貌、不尊重。如果孩子一時說不清楚,父母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一下發生的事情,同時父母可以適當地安慰孩子。一旦大人能夠耐心傾聽孩子的傾訴,很多問題孩子自己就能想出辦法。

  (2)對癥處理

  弄清楚了事實的真相和孩子告狀的原因之后,父母們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可以問問告狀的孩子:“你為什么告訴我呢?”或者“你覺得這對你來說是個問題嗎?”然后默默的觀察孩子的反應,這為某些孩子創造了思考問題的機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充足的理由說這說那,或者這對他們來說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

  (3)教孩子換位思考,正確對待

  當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發生矛盾時,當父母的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正確對待矛盾,并借此機會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如可以告訴朵朵“姐姐不給你玩玩具,你不高興,如果有一天,姐姐也來咱們家里玩,你也什么都不讓她碰、不給她玩,那她是不是也會不高興啊?所以你應該知道,要友好對待朋友。”

  父母們也可以利用文學作品或一些孩子們熟知的動畫片中的事例、人物行為來教育孩子,如海爾兄弟、大頭兒子、一休小師傅都是很好的例子;有時也將寶寶和其他孩子的矛盾編成故事,加上和好的結尾,暗示寶寶正確的做法。以后,再遇類似事件,他就會學著換位思考,正確對待。

  (4)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寶寶不停地告狀,說明他們的獨立性還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依賴心理還比較嚴重,解決困難的能力也不強。因此,當他們面對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想到找成人去解決。所以每次寶寶告狀的時候,都要問他一個問題:“寶寶覺得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把問題拋給他,我們要讓他知道,除了發泄情緒之外,還要學著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會慢慢地學著自己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告狀,期待別人的幫忙。

  文:刑玲玲   

下一篇:不該讓孩子玩超年齡的游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該怎么限制孩子看電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漳州市| 名山县| 和林格尔县| 阳高县| 康保县| 若尔盖县| 乐昌市| 上高县| 夏河县| 巨鹿县| 清苑县| 孙吴县| 固阳县| 孟津县| 珲春市| 定西市| 揭阳市| 长宁区| 池州市| 临泉县| 黎城县| 浦江县| 新密市| 焦作市| 阜平县| 北京市| 亚东县| 利津县| 景宁| 太谷县| 寿宁县| 绥芬河市| 乳山市| 阿尔山市| 南皮县| 海城市| 尤溪县| 德昌县| 九寨沟县| 金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