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孩子“告狀”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現象。
孩子“告狀”的動機和目的,一是受了欺負想尋求大人的保護;二是檢舉他人,希望成人對他的是非判斷作出肯定;三是追求自我表現,想從成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評價;四是做錯了事想逃避責任,免受批評或懲罰;五是嫉妒他人,企圖利用告狀來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對待“告狀”的孩子,必須持慎重態度。如果對孩子的告狀不予理睬,或不分青紅皂白批評“告狀”的孩子,這可能使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時的補救,而且會混淆孩子的是非界線,挫傷孩子的正義感和同情心,并給其他兒童帶來消極影響。如果鼓勵孩子“告狀”,則兒童會爭相模仿,什么雞毛蒜皮的事也告到老師、家長那里,孩子獨立處理一些小朋友之間的小糾紛的能力會被削弱。更嚴重的是會使一些小孩子養成時時窺視他人秘密、監視他人行為、檢舉揭發他人的極不正常的心態。
那么,如何正確對待兒童的“告狀”呢?
1.在傾聽“告狀”時要認真,不要打斷或者斥責孩子,也不要偏聽偏信,先要弄清事實真相;如果孩子一時說不清楚,大人們可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孩子回想一下發生的事情,同時父母可以適當地安慰孩子。
2.在了解事實后,大人們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處理方式。若是有理的“告狀”,一定要及時給予肯定,讓他們養成正確的是非判斷力;若是其他類型告狀,則通過耐心與孩子溝通,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為人處世的原則。
3.當自己孩子與別的孩子發生矛盾時,當父母的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并借此機會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技巧。可以問問告狀的孩子:“你覺得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養成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
4.對于3歲以上的孩子告狀時,應盡量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否則會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助長孩子只看別人缺點、不看別人優點、搬弄是非等壞習慣。孩子學會了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后,就不會動不動告狀了,而且對他將來面對困難、解決問題也有幫助。
5.敷衍甚至不管的態度,可能會導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更會混淆孩子的是非觀,挫傷孩子的正義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勵”孩子的告狀,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總是得不到發展,還會影響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相信只要父母、老師能耐心、細心地對待,孩子會很快變得不愛告狀了。 王 文
下一篇:不同孩子注意力集中時不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童扮性感危害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