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魯魯說,他語文考試得了102分,老師獎勵他們幾個100分以上的孩子吃糖。他真的是當場走上講臺去領的糖!我不禁笑出聲,這讓我看到希望。
我的印象中,魯魯從小到大,遇到的英語老師都會經常發糖果、貼畫或者其他小禮品,語文老師則從來沒有;英語作業本上經常有印章蓋上去的“優”
“獎”“好”,還有大拇指等圖案,語文作業本上則從來沒有。魯魯無論在哪所學校都很喜歡英語課,對語文卻怨言頗多。都是語言課,學英語和學漢語難道不是一回事嗎?為什么學英語就更令他喜歡呢?
英語和漢語不僅處在兩種語系,而且還處于兩種文化中,所以連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都帶有不同的色彩。
孩子的英語書有許多兒歌、磁帶、課件、游戲等,漢語能不能也開發出這些呢?肯定也能,但少有人去做。漢語學習就成了現在這種死板的樣子。
英語老師上課給學生發糖、發小貼畫,漢語老師則幾乎沒有,更多的是訓斥。孩子上英語課和上漢語課,心情和感受不一樣。
再說寫作。魯魯上初中后,第一次開家長會,我參觀了他們班上的墻報,每個孩子都寫了一篇英語作文。魯魯為這篇作文花了兩個晚上,寫他去體育用品商店買東西,和售貨員的對話,包括商品價格、明星代言和他自己的評價,等等,甚至還有點幽默感,其中議論一雙耐克鞋,他認為貴了,售貨員卻認為很值,“因為是喬丹代言的,他是個大明星”。最后兒子買了那雙鞋。在這篇作文里,不光有文字,還有圖畫,包括價目表、鞋、商店,等等,看上去很像時尚雜志的版面,只是畫得粗糙些而已。
不光魯魯,每個同學都精心地設計著自己的故事,有的寫看電影,有的寫郊游,有的寫逛商場,那一墻的內容非常豐富。
我們的漢語作文為什么不可以這樣生活化呢?按理說,寫漢字的障礙遠比寫英文小得多,我們為什么不能用漢字這樣興致勃勃地去講述、去表達?
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寫作的本意是什么。寫作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表達!所以要給孩子表達的機會,要鼓勵他們表達的欲望,要教給他們真正有用的表達技巧,不要被條條框框所束縛。
各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八股”,老“八股”走了,新“八股”又來了,只有真正能夠堅持自我的人,才能從中跳出來。而對于寫作來說,所謂的堅持自我,就是表達自己,以及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我有一個朋友,有段時間對基督教感興趣,每次聽她說話,都感覺她像傳教士。后來她又開始學佛了,她的話語體系又完全變成了東方感覺。
人往往是害怕孤獨的,總想從屬于一個群體,從屬于一種標準,讓別人認可,也獲得自我認可。但可惜,這種標準并不可靠,也并非人人都能靠得上。有時候盲目投入,會在事后像夢醒一樣虛幻。
只有源于自己本身的真實表達,才是可靠的,才不會過時,也不會顯得虛假可笑。真正能令人感動、給人啟示,能長久留存的,都是對于真實存在的你這個人的種種表達,而不是你竭力想要變成的那個樣子。
人不能堅持自己的原因,往往在于認不清真實的自己。一個人,如果他的靈魂是完整的、健全的,他應該通過自省就能看清自己。但不幸的是,我們常常通過別人的眼睛來看自己。
如果一個人從小被告知,你只能像你周圍的人一樣做個平常人,他就會自動地修正自己不同于平常人的地方,像平常人一樣思維和行事,最終放棄自己的本性和潛質,成為一個和大家一樣的平庸的人。
所以啊,要忠實于自己,自己才是宇宙的根本,自己就是一個堅實的世界,足夠你探索和依靠的。
附:魯魯的作文
墻
這個水庫曾經是一個給我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
小時候,每當遇到周末有好天氣,我們全家就會開車上山,在水庫旁邊玩。特別是秋天,漫山的紅葉、湛藍的湖水,讓我心醉。記得有一次,我們全家人在大壩上散步,看著晚霞染紅湖水,群山逶迤壯觀,我們久久不愿離開。年齡再大些,我又和伙伴們去水庫野餐,留下了多少浪漫的記憶。我慶幸身邊有個水庫,水庫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
慢慢地,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這里的美景,來這里玩的人越來越多,以至于景物被慢慢破壞,再到秋天時,我發現樹葉沒有以前紅了,水也沒有以前藍了。
2008年,奧運會的鐵人三項比賽要在水庫舉行。為了保護水質,水庫的整個水域被鐵絲網攔了起來。這樣我就沒法到大壩上去了。一開始我很反感,但是想到這是為了奧運會,也就接受了。
自此以后,水庫周圍就一直隔著里三層外三層的鐵絲網。奧運會之后,直到現在,這鐵絲網也沒有拆去。每當我再來這里時,只能隔著鐵絲網望著水庫,回憶以前的那些日子。
我一直都希望這些鐵絲網能夠消失,有時我甚至想用鉗子拆了它們,痛痛快快沖到水邊、沖到大壩上。
那天我站在鐵絲網前,看著長長的大壩,秋風吹過,我突然感到氣氛是那樣凄涼,昔日游人不絕的大壩已經不復存在了。看看現在的大壩,空無一人,直愣愣地橫在水庫上,幾只飛鳥孤獨地站在護欄上,兩邊的路燈有的已經破了,有的則落滿灰塵。我又不禁想起了我與家人一起在大壩上散步、看晚霞……
后來因為學業愈加繁重,水庫我就去得少了,即使去最多也只是繞著水庫轉一圈,或是爬周圍的山,但是每次我都會向往在大壩上走的感覺。
去年秋天我又去了一次水庫,經過叫賣小販的指路,我找到了一條可以繞到水邊的小路。小路旁是新搭起的一面鐵絲網,能繞過它,我心中真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畢竟我繞過了這面阻擋我的墻!
來到水邊,我突然發現這水真的好清,仿佛是最初的那個水庫,陽光照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有大石頭露出水面,浪花一下一下輕輕拍打著石頭,留下淡淡的水印。在水淺的地方,能清楚地看到水里的野草隨著水流漂動。岸邊是大小不一的石子,有的地方還有白色的細沙。這景色讓我覺得回到了從前。
不遠處還有一個水灣,我記得曾來過這里。那時,這個水灣里漂滿了垃圾,現在卻干凈了。在旁邊一塊突出的巖石上,坐著一位正在釣魚的老人,他神色安詳,一動不動,眼睛沒有看著魚漂,而是望著遠方。我順著他的視線望去,看到了那空無一人的大壩。夕陽的余暉斜射在老人的臉上,我感覺他的眼中略帶著一絲憂傷,像是若有所失的樣子。他可能不是來釣魚,而是來回憶往事的吧。
在回去的路上,當我再次繞過這鐵絲網時,我似乎明白了這墻的意義。它確實把我與美好的事物分開了,只給我留下了過去美好的回憶,但是能有這些回憶也就足夠了。有時現實會破壞原本美好的事物,用一面墻把“美好”與現實隔開,雖于心不忍,但可能卻是最好的選擇。當有幸再一次看到它時,發現它竟然有當初那樣的美麗,內心就會感到無比的欣喜。
(寫于初中三年級時)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