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大眾心理學上有個適用范圍很廣的名詞叫“comfort zone”(舒適區或舒適帶),它是指在參與某一事件、某種活動或某個情況的特定范圍里,能使得你舒適而且感覺自在。用比較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說,就是冬天早上暖暖的被窩;待在家里上網看美劇玩游戲;住了幾十年的小區;延續了幾十年的婚姻等等。你待在這個舒適區里不一定覺得快樂或幸福,但它至少讓你感到舒服和安全,因為在這個熟悉并可以自由掌控的地帶里,你不用面對挑戰,不需要冒險,也不會損失什么,所以你寧愿待著無聊,也不愿冒險踏出一步去改變什么。
在社會主流文化對女性約定俗成的角色認定中,女人,本來就應該和妻子、母親、被提供、被保護、妥協退讓、犧牲成全等這些象征著女性功能的符號之間畫上等號。待在由這些符號所建構的圍籬里,即使我們并不快樂,但卻覺得理所應當的自在,因為畢竟大家都在這么做,所以即使我很不甘心、很委屈,也總比我踏出了不知結果如何的那一步要安全得多。所以我們有時會看見一個女人明明知道應該逃離現有的婚姻,可卻愿意繼續留在這樁不幸福的婚姻里,只因為她非常清楚必須承受的“已知痛苦”是什么,而對離開后要面對的“未知痛苦”毫無把握,所以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心理動因作用下,選擇待在原地不動,以規避對未知的恐懼。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愿意走上“愛自己”這條漫長的學習之路,就必須從“更勇敢”這個起點開始。我們的勇敢,不是盲目地逞匹夫之勇,不是為勇敢而勇敢的河東獅吼,不是放棄女性柔性力量的粗魯彪悍。我們的勇敢,是敢于直面并聽見內心的聲音,敢于在必要時采取行動走出舒適區,敢于承認自己值得被尊敬被愛,敢于做出選擇并承擔結果。當我們真的勇敢了,也許生活依然忙碌,仍然蠟燭兩頭燒,但至少我們知道自己不是束手就擒窩囊的“被選擇”,而是在衡估情勢后做出的主動選擇,那么在心理情緒上就容易釋然和認份得多。
下一篇:讓孩子在城市里探險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親身體驗,勝過耳提面命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