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競爭的負面效應
寶寶對競爭的相對性看不透,太容易被競爭的結果左右情緒。寶寶們還小,不懂矜持,贏了的就大叫大嚷,不懂掩飾自己的得意;輸了的就大哭,而且所有的孩子都會一窩蜂地成為贏者的粉絲,少有人會跑過去安慰一下輸者,導致落敗的孩子在很長一段時間落落寡歡。如果輸者的父母心疼孩子,不想讓他這么小就經歷失敗,就有可能帶著他歸避競爭。這樣來“保護”孩子,是短視性的行為,相當于把孩子圈養在溫室里,不讓他接觸外面競爭的風雨,最終會使孩子走上社會時,耐挫力更差。因此,在寶寶們為競爭結果所左右,陷入大喜大悲時,父母萬勿被寶寶們的情緒所左右;對于喜形于色的寶寶,應適當澆點涼水,告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對于沮喪不已的寶寶,應以鼓勵的態度添上一把火,告訴他,“你這次輸了,不等于什么都不行。”及時夸獎他的長處,讓他意識到自己有“光榮與夢想”。
競爭態勢帶來的虛榮情緒。聽過寶寶們這樣為自己打氣嗎?“雖然我跑步不如他快,但我有比他更漂亮的跑鞋”;“雖然我畫畫不如他好,但我有72色水彩筆,顏色多得誰也比不上”;“雖然我旱冰沒有他滑得溜,可我的旱冰鞋價值2000塊,他的冰鞋有這么好嗎?”“能力不夠,物質來湊”,寶寶比大人更本能地熱衷于此,但一旦以物質來代替能力來為自己的競爭加分,只會引發其他小朋友的反感。虛榮的孩子,最后被排斥在競爭圈子以外,這種“你想跟人比,沒有人接你的茬”的打擊,可比失敗沉重多了。父母應趁勢教育孩子,輸贏其實沒有你想見的那么重要,如果你遵守規則(比拼物質條件那可是另立一套規則),憑實力去拼,輸了也會受到喜愛與尊敬。
輸家的厭倦心態。競爭的結果直接左右了寶寶們在某一特定事物上維持興趣的長短。比如某女孩很喜歡跳舞,就因為在領舞的競爭上沒有勝過別人,就聲稱她再也不喜歡跳舞了;某男孩本來就特別喜歡當“水上漂”,就因為沒有其他小朋友游得快,就說他再也不喜歡游泳了。經過殘酷的對比和競爭,輸家的情緒會很快由沸點來到冰點,此時,父母的難題之一,就在于不著痕跡地解決孩子那種突如其來的放棄心態。對這么小的孩子去講“笑對失敗”的大道理,寶寶未必聽得懂,不妨用物質鼓勵來留住孩子的心,如給聲稱再也不喜歡跳舞的女孩買小天鵝裙子,給聲稱“再也不游泳”的男孩買一頂變形金剛或“蜘蛛人”式的泳帽,只要孩子能在獲得禮物的驚喜中堅持一周,時間會很快沖淡失敗的沮喪,孩子也不再會因為一次較量的受挫就輕言放棄。
寶寶爭強好勝過分。大約有8%~12%的寶寶好勝心極強,凡事都喜歡與人一爭高下,如果其父母認為競爭心態有利于孩子在走上社會舞臺后贏出,有意識地煽動孩子的好勝心,讓家庭生活的每個環節,包括吃飯、穿衣、鍛煉,都成為你追我趕的大比拼,甚至每天都以勝敗論犒賞,孩子就會有過大壓力。他會產生這樣一種傷心錯覺:爸爸媽媽的愛,與我的成績和能力有關。這樣的孩子未來有可能滿足于單槍匹馬逞能,而不是與他人密切協作。其實,這個年齡的競爭無需如此功利,“團隊贏出”比“個人贏出”將給孩子帶來更持久的快樂,父母應多創造條件讓孩子與其他寶寶合作游戲,創造“讓我們一起贏”的氛圍。當孩子習慣了協作做紙模、協作搭積木、協作走平衡木之后,多少會學會以游戲的態度去競爭,以競爭的態度去游戲,這樣一來,贏者不會狂妄自得,而輸者也不會沮喪莫名。
贏家和輸家
該做的N件事
剛剛當了贏家的寶寶應該做到:
1 與輸者分享自己的糖果和獎品。
2 下一次比賽挑選搭檔時,與自己的“手下敗將”做搭檔。
3 與輸家下個周末一起去玩一趟,比如去一次“充氣城堡”。
4 假如是“常勝將軍”,那么就不應該在自己不擅長的項目上藏拙,應該勇敢地去輸一次,這樣可以使寶寶在群體中獲得更好的人緣,也有利于寶寶將心比心,體會到輸者的心境。
5 如果發現輸者哭了,一定要遞手帕給對方,并擁抱對方。
剛剛當了輸家的寶寶應該做到:
1 承認失敗,擁抱打敗自己的人。
2 如果心情很壞,可以涂鴉發泄。哪怕是黑色的涂鴉作品都有利于排譴出孩子心中沉重的一面,令他感覺輕松。
3 對贏了自己的寶寶表示贊賞和羨慕,并樂意當對方的“學生”。
4 多多微笑。哪怕很傷心地哭過,強迫自己微笑,也可以很快從沮喪的、落落寡歡的心境中解脫出來。
5 謝絕安慰獎,說“我還會回來比試”。有些父母為安慰孩子,會買來與冠軍一模一樣的毛絨玩具或水彩筆、積木來獎勵落敗的孩子,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在真實的“競爭”中不會有安慰獎的存在,輸了就是輸了,父母不要給孩子“輸贏”的幻覺,而應該鼓勵孩子承認失敗、面對失敗、通過努力改變落后的局面。
相關報道:3-6歲孩子潛能培養黃金期
報班前你了解孩子的潛能嗎
如何開采孩子的潛能
孩子自信從挖掘潛能開始
幼兒期寶貝超常潛能早知道
下一篇:玩游戲培養孩子記憶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做做小游戲提升專注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