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在漫長的成長歲月中,大部分的我們在頭六年丟失了自我,然后用剩余的時間,孤獨地尋找……
從來沒有去確認過是不是這世界有很多的人都像我一樣,在人群擁擠或者四寂無聲的時候,在繁星漫天或者細雨迷朦的時候,在任何一個不期然的瞬間,無法感覺自己的存在,慌亂。拼命工作,讓疲憊充斥自己的腦細胞,緊張地工作換來不必過多地思考,可是當青春的面孔變得憔悴,還是不得不面對迷失的慌亂;努力想要找個人安頓自己,即便他不是我想象的那個他,也可以當作救命稻草一般緊緊抓住,于是有了婚姻,同時把快樂和期望寄托于斯。然而,該來的還要來,當新鮮的生活歸于瑣碎,最終,還是不得不繼續面對那些不期然的瞬間:我,在哪里?
今天是孫老師的課,講訴一個關于“自我”的話題。在生命孕育的初期一同誕生的還有一個精神胚胎,那是“自我”的種子。物理胚胎在母體溫暖富足的子宮里安全地成長了10個月后,化做那個獨一的存在降臨人世;而精神胚胎卻要在漫長的六年里,在紛繁復雜的人世間艱難地完成它形成“自我”的全過程。我是一個成長在七十年代的人,相信同在更早的時代里的人們一樣,接受過一個“傳統教育”的洗禮,這樣看來,我們生命的最初六年,顯得艱難。因為沒有足夠的物質條件滿足我們的口腔、四肢、娛樂等等作為自然人應擁有的一切;也因為沒有足夠開闊的精神世界任由我們馳騁,沒有足夠溫暖的關注讓我們勇往直前。那時,沒有“愛與自由”的世界讓“自我”伴隨我們健康地成長。那不是我們父輩的錯,我寧愿相信那僅僅是人類社會進程的一個不得不摔的跟頭。那是怎樣的一個情形呢?我已經不必再提及物質條件的匱乏對我們造成的影響了,因為今天人們對金錢的渴望程度已經是每個人都了然于胸的,沒有多少人會去苛責一個追求金錢的人,因為,那段貧窮是刻骨的。就說我們物質以外的生存環境吧,在我們連世界是個平面還是個空間都沒有分清楚的時候,就得要去學著講衛生懂禮貌了。不許吃手指,不許扔東西,不許亂摸,不許亂爬……無數否定的概念在我們的腦海里填充;應該學會算術,應該背唐詩,應該學會做乖孩子以得到叔叔阿姨的肯定……我們生命的軌跡在強行地偏離,但這一切還不足以讓我們的“自我”消亡,因為我們不是生來就知道聽從的,我們的生命在自發地抗拒,我們不舒服,不喜歡,我們要哭、要鬧、要找比我們更弱小的來發泄。于是,“管教”來了。壓制,壓制,只有這樣才有人喜歡,只有那樣才不會挨罵,只有怎樣怎樣我們才可以讓自己安全。我們眼中的世界變得焦慮、不安,我們忘記了自己喜歡什么,能做什么,忘記了自己也可以有一個不一樣的夢想,我們需要花極大的精力去應付生存的壓力,那些導致不安的思想的火花還是熄滅吧,寧可不被發現地平庸地長大,也不要因為我的獨特去承受那些無端的指責吧。對,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在生命的最初六年里,我們的“自我”沉睡在了精神胚胎里,寂靜得連呼吸都沒有。孫老師說這是一種死亡,“自我”的死亡,就像沒能破繭而出的蝴蝶,再也無法享受自由飛翔的生命。而我更愿意稱之為沉睡,那些沒有得到和經歷的,將要用余下的一生來追尋,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那些本應源自我們體內的一切感動,都將從外界尋求。而“自我”則安靜地等待著被喚醒的一刻。這也許就是我不得不面對那些不期然的瞬間的原因吧,我的“自我”沉沉地睡了過去,我弄丟了我自己,于是寄托別人幫我找回,可是別人也弄丟了他自己啊,還有誰可以來安頓我不安的心靈?
我發現一個更可怕的一個潛藏。我們還要繼續弄丟我們孩子們的自己嗎?突然間我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的父輩也是因為弄丟了自己,才把希望寄托在孩子們的身上,希望在他們那里挽回那個失去的自己。愛,雖然愛了,愛的卻是自己;辛苦一生,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給了孩子,無非是給自己一個安慰;要孩子幸福,其實是要孩子擁有自己眼中的幸福!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事實,可是因為他們都不知道,這個可怕的事實變成了愛、變成了理所當然的愛,但這愛,只是他們尋找自我的又一個絕望的方式。
今天,我終于知道了。知道了便再沒有借口要求另一個人來安頓我。安頓我的人沒有別人,是我自己。不論人聲嘈雜還是長夜漫漫,不論晴空萬里還是風雨雷霆,我還有一個“自我”在陪著我,惟有勇敢、堅定、自信地走下去,我那一息尚存,被短暫喚醒的“自我”才會守護著我的心靈,再不寂寞;也期盼這弱小的“自我”能守護一片更廣闊的天地,讓更多的孩子在“愛與自由”中慢慢長大,長成他們高貴的自己,直到他們的“自我”強大到可以張揚地支配他們絢麗的生命,安頓他們美麗的心靈。
下一篇:不要自帶情緒解決孩子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