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老師到底該不該懲罰學生?怎么懲罰既不傷害學生又有效?……在昨天上午召開的河南省中小學教育懲戒研討會上,與會的專家們均認為,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隨著“賞識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種具體表現被廣為推廣,“懲戒教育”日漸淡出人們的視線,甚至到了談“罰”色變的地步。面對不服管教的孩子,很多教師紛紛發出“老師越來越難當”的感慨,消極應對的結果是,包括肇事孩子在內的多數學生利益受損。
所謂懲戒,不僅是指對孩子的違紀行為做出懲罰,而且還要幫助他們戒除某種不良的習慣。某種意義上說,教育本身就包含著懲戒的意味。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由此不僅意味著要傳授知識,同時還要按照社會行為準則規范學生的行為。為了確保法律法規和社會規范的嚴肅有效,現實社會中充滿了懲罰,如果孩子從小就不能學會為自己的錯誤埋單,他們又該如何去適應今后必然面對的充滿懲罰的社會?正因為如此,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如果學校中沒有懲罰,必然使一部分學生失去保障。在必須懲罰的情況下,懲罰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也是一種義務。”
質疑懲戒教育者顯然是模糊了懲戒與體罰兩種概念,現實生活中持有此看法者不在少數,甚至包括一些教師。概念的模糊直接導致了學校教育中的兩個極端——要么認為懲戒是體罰而對孩子放任自流,要么以為體罰就是懲戒而對孩子大打出手,而這兩者無一例外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懲戒與體罰的根本區別在于,懲戒旨在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增強為自己過失負責的責任感,而體罰不過是教育者個人情緒的宣泄。兩種不同的態度導致了截然不同的方式:懲戒是無損身心健康的適度處罰,體罰則是毫無顧忌對身體惡意侵犯。將兩者混為一談的質疑聲越強烈,越足以說明教育部門致力于理清懲戒與體罰邊界的努力十分必要。
無論“賞識教育”還是“懲戒教育”,教育的本身都是一門“愛的藝術”。因此,衡量一種教育手段是否科學合理,首先就要看是否將滿足孩子的需要、呵護孩子的成長放在了首位,而大可不必對其中“懲戒”之類的字眼過度敏感。實際上,只有將“懲戒教育”與“賞識教育”結合在一起,學校教育才談得上完整——沒有懲罰就無從感受賞識,沒有賞識也將無從體會懲罰。兩者相輔相成,卻又同樣過猶不及。
下一篇:在孩子走向社會前如何武裝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愉快生動的創作小游戲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