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從孩子上學第一天起,我就成了忠實的陪讀者。”家長李先生無奈地訴說近來每晚的“必修課”。新學期開學以來,小學新生家長幾乎毫無例外地擔當起了“陪讀者”的角色。不過,針對孩子做功課,家長是否就應該天天做“監工”,也在家長和教師中引發熱議。
正方:“陪”的不是時間是責任
對“陪讀”,家長張女士很自覺,自打兒子進了一所辦學條件好的小學后,她便每晚在燈下陪兒子一起“做功課”。為了提高“陪讀”的技術含量,她甚至還專門去書店購買相關書籍。
對于家長“陪讀”,大多數一年級任課老師都表示認可。不少老師都表示,一年級學生尚小,家長適當“陪讀”,有利于孩子走上正軌,如果一點都不管,也說不過去。
為了給家長“陪讀”指點迷津,許多小學的班主任還每天讓學生帶回類似“備忘錄”之類的條子。說白了,這些孩子還看不大懂的指令,無非是老師給家長布置的“陪讀”作業。
反方:家長何必做影子老師
曉傅的兒子濤濤在幼兒園是一個惹人喜歡的男孩,經常會做出一些令人發笑的舉動,老師說他很有點“另類”童趣。
不過,今年秋季開學后,這位剛上一年級的“快樂小子”,就變得有些郁悶了:學校不像幼兒園那樣好玩,老師也比幼兒園老師厲害。
事實上,從上學第一天起,夫妻倆為兒子“陪讀”,就成了雷打不動的“晚間節目”。“孩子學校的老師很認真,每天都會讓家長督促孩子的作業。長此以往,我們豈不是要被深套了?”曉傅反問說,“難道今天做家長的,都該成為孩子的影子老師嗎?這是不是角色的錯位呢?”
折中方:應當“有限陪讀”
一位自稱對“陪讀”效果進行過調查的家長說,女兒今年上一年級后,他決定采取“中庸之道”。他認為,把“陪讀”演繹成每個家長的必修課,顯然有些過分;同樣,對孩子學習不聞不問,也有失職之嫌。因此,女兒回家后,他不是按老師的單子一一核查,也不當“監工”,而是有限度地陪伴,著重培養女兒的學習習慣。
對此,擔任小學校長多年的宋鍵表示贊同。她強調,一年級新生剛進入啟蒙階段,的確需要家長引導,但家長不應該包辦一切。對“陪讀”要有理智的態度,陪要陪出感情,讀要讀出名堂,要注重對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專注于“陪讀”的內容。 文/田園
下一篇:家長要鼓勵孩子樂學好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3歲培養性別意識的時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