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練習英語聽力和口語、學會與人相處、接觸異域文化……幾個中國孩子和小洋人們玩得很開心。一年半前,為了讓兒女的成長經歷更豐富,Raymond夫婦帶著4個子女,從加拿大出發,游歷了大半個地球。今年年初,一家人來到珠海,打算作較長停留,于是夫妻倆在珠海做外教。一直想讓孩子們體驗“中國式生活”的Raymond,受朋友啟發,想到了以家庭模式搭建中外孩子交流的平臺——“家庭夏令營”。8月初,Raymond在自己住的小區貼出了為子女尋玩伴的“征友帖”。沒幾天,十幾個孩子的家長應征而來,一個別有創意的“家庭夏令營”開營了!
通過特意的環境設置,游戲項目,引導孩子會“玩”,玩出水平,玩出情調,玩出特色和興趣,我對這種別致的“玩商開發”很感興趣。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玩,這樣的活動多了,其心智發展將更為寬松自由,更容易達到身心和諧,筆者小時候喜歡玩玻璃球、捉迷藏、扔沙包、跳房子、過家家、騎馬打仗等游戲,直到今天,仍覺得情趣盎然。
“玩商開發”常被我們認為“不務正業”。調查顯示,45.8%的人感覺高中以前偶爾能玩得比較開心,多數情況下提心吊膽玩不好,19.9%的人感覺沒時間玩。許多家長崇尚讓孩子加班加點、題海戰術,而忽略了孩子情商、玩商的培養。所以,這樣的教育即便能造就博士碩士,這些孩子卻未必是一個快樂的人。當今教育之所以出現太多非和諧因素,比如碩士生自殺、小孩子兇殘等,我覺得這與缺乏寬松玩樂的環境、情商匱乏不無關系。
不要小看玩,玩耍在豐富孩子視野的同時,更能為其智能發展提供支持,提供更多自信和自強不息的精神能量。對于發展而言,還有什么比得到自信而不知疲倦更讓人欣慰呢?所以,就是從功利的角度,注重對孩子玩商的開發,也能降低教育成本,符合家長們的“收益期待”。
為什么我們的家長、教育者不讓孩子玩耍,因為傳統教育觀念倡導“書山有路勤為經,學海無涯苦作舟”,其實,換用“學海無涯樂作舟”、“學海無涯玩作舟”,同樣能得到高收益。西方教育注重游戲、開放和無拘無束的教育模式,用我們的話說就叫“放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多元思考能力恰恰是我們缺少的。從這一角度上說,珠海這位老外,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一個游戲,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的沖擊。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游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小孩子只喜歡兩件事,一件是吃,一件是玩,玩比吃還重要?!彼拇ń逃龑W院王彤副教授認為:“家長應改變心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是讓他快樂,把孩子當做容器,一味填鴨未必能給他帶來快樂。”教育應切實轉變“玩樂妖魔化”的傳統認知,用理性、均衡、適量的玩耍為教育科學發展注入必要的元素補充,吸收西方教育這種思想,這對于孩子的科學發展、和諧成長會是一個積極的促進因素和動力。
下一篇:家庭育兒切忌早教過度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好家長培養出孩子的好習慣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