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現在的爸爸媽媽總是竭盡所能,為孩子打造一個“無障礙”的環境,讓孩子順順利利長大。然而,研究顯示,越是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長大后生活應變能力越低,特別是孩子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的這個過程,對于孩子來講是個重大的變化,競爭的機會更多,能分出“高下”的場合也越多,很多從小被捧大的孩子往往因不適應而厭惡上學,影響孩子身心發展。所以入學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非常必要。
皂“輸不起”的孩子也贏不了
談起兒子小雨上小學一年級這一年的經歷,鄭女士真是苦不堪言。她因為工作關系要孩子比較晚,兒子一出生就受到了雙方老人和他們夫妻倆百般呵護,從小就給他報書法、舞蹈、珠心算等種種增強其綜合素質的輔導班,鋼琴也從三歲就抓起。兒子長得很也比較乖巧,受到了所有親戚朋友和鄰居的盛贊。上幼兒園后,兒子的種種特長使他有了很多發揮才能的機會,只要有演出他就會作為主角被推出,還拿了不少獎。
可就是這么一個被身邊人稱為“小神童”、“天才”、“小帥哥”的可愛孩子,從上學第一天就開始抵觸上學。起因是小雨想跟從小一個院里長大的朋友坐同桌,結果老師沒有同意。據老師說,小雨當時就眼圈紅紅的,回到家更是又哭又鬧,聲稱再也不想上學了。連續幾天都是鄭女士連哄帶騙送到學校的,最后還是她妥協了,找老師談話后,給孩子調了座位。座位的事剛平息,班里選班干部,班長沒選上,自己想當的文藝委員也落選了,小雨這次不哭鬧了,回到家就懨懨地到自己的房間,一聲不吭,連飯都不愛吃了。從未有過的挫敗感給了小雨很大的打擊,鄭女士跟小雨講了很多道理,小雨就是一句話“你們不是說我很棒嗎?是不是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我?”看著孩子委屈的小臉,鄭女士真是后悔萬分,從小被捧大的兒子現在輸不起了!
缺乏責任感是挫折教育缺失的嚴重后果
北京市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曾公布過一組數據顯示:國內每年至少有25萬人死于自殺,有200萬人自殺未遂。而在青壯年中,自殺列為死因的首位。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賈福軍所長曾對這一現象進行分析,最后得出結論是,這類自殺行為的根源在于現在獨生子女缺少挫折歷程,在碰到突發困難時毫無應急能力,第一個念頭就是用自殺來逃避現實,軟弱、不能承擔責任成為當代青少年的素質弊病。家長切忌過度溺愛,必要時要有意安排挫折教育,增強應對能力。
一個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在澳大利亞和北京做過的一個實驗——幼兒園的孩子,5歲,給面前放兩個盤子,里面放上巧克力,一盤多一盤少,桌上有個鈴。對孩子說:誰要是能夠堅持15分鐘再按這個鈴,就可以得到多的那一盤,你要是現在想吃你就按鈴,你一按鈴就給你巧克力吃,但是給你少的一盤。結果,80% 的中國幼兒都等不到15分鐘,但是66% 以上的澳大利亞的幼兒都等到最后。中國青少年研究所所長孫云曉分析說,這是一個長時間教育的結果。要讓孩子成為一個理性、克制一點的人,就要讓他學會等待,延遲滿足,而不要過度滿足。另外,懲罰孩子或批評孩子,要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采取不同的方法,比方說對于幼兒,他和別人搶東西、打架,美國人的方法是把他們強行分開,然后讓他在椅子上坐下不許動,好好想想做得對不對。當然年齡大了以后還可以用別的方法,但是不要打,不要罵,一定要讓他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多了之后,孩子會慢慢覺得我能負責任,我是有責任感的,碰到問題我知道該怎么解決,我通過承認錯誤、道歉,能夠解決問題,他同樣會體驗到一種自信心,一種自我解決問題的快樂。
下一篇:春季訓練建議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增強挫折抵抗力有章可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