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潛能開發

潛能開發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分類: 潛能開發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08-20

閱讀 :344

  一位美術老師發現孩子們把魚兒畫到了天上,就告訴孩子們:“畫畫先要畫一條地平線”。我兒子在一個小時內畫了十幾張畫,每張畫上都有一條橫線。一個小孩子理解什么叫地平線嗎?成人用自己的經驗逼孩子,用各種方法暗示孩子 ,就算我們說的都對,又能怎樣?兒童認識世界的經驗成人不能替代。

  當孩子的心理和意志具備了發展的內在條件時,就有了追求獨立的沖動。而家長通常是怎樣做的呢?比如說,一個孩子,一個一歲多的孩子,他要自己用勺子吃飯。舀上舀不上他都要自己舀,結果弄得滿桌狼藉,這個時候他在學習獨立,學習吃飯這個獨立的能力。但是大多數父母在這個時候最喜歡做的是:喂!很簡單,喂了以后衣服和桌子上都不會弄臟,這個行為就剝奪了兒童獨立的權利。

  我想起那次在北京坐公共汽車碰到的小女孩。小女孩兩歲多,要紅薯,她媽媽買了一個烤紅薯。上了車,媽媽坐在那兒剝紅薯皮,小女孩著急地嚷嚷著:“我來剝,我來剝……”她媽媽說,“你剝不衛生,吃了會生病的。”小女孩急迫地說:“我要剝嘛!我就要剝嘛!”她媽媽嚴厲地說:“不行!”女孩滿臉的乞求、痛苦、尷尬,最后紅薯剝完了,她媽媽說:“好了,吃吧!再急也要講衛生。”女孩說:“我不吃。”她媽媽說:“什么?!花了錢,費了這么大的事,不吃啦?這不是折騰人嗎?……”

  那小女孩要的是剝紅薯皮的動作、剝紅薯皮的過程、剝紅薯皮的經驗和感覺。這是她的內心需要,是她的心智發展的需要。到底這經驗有什么作用?沒人能知道。那可能正是成就一個偉大科學家、政治家或其他什么人物的重要一環。這不是成人所能洞悉的。

  但是成人應該有愛啊!什么是愛,是一種巨大的寬容和理解,有了愛,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給孩子發展的基本權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讓孩子經自由走向獨立。

  很多孩子穿鞋的機會被父母剝奪了。因為兒童穿鞋、系鞋帶這個過程特別慢,你要坐在那兒等待。我們早晨上班很著急,所以我們要給孩子穿鞋子、系扣子,這樣省時間。時間久了,孩子穿鞋的能力就喪失了。在我們幼兒院就有這種情況,很多小孩子已經穿上鞋在外面奔跑著了,可還有小孩子在哭,為什么?他急得等著老師給他穿鞋呢!

  前面講的這種剝奪比較容易理解。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剝奪,那就是剝奪兒童在思想上的獨立。這種剝奪將使孩子的思想失去自由,失去自由就必然是被奴役的狀態,不可能說,他處在自由跟奴役之間,沒有這種可能。

  兒童的成長,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思維上,都是一個趨向于獨立的過程,他會沿著這條路不停地走。他為著自己的獨立會冒很多險,會進行各種探索。到三十歲的時候,就能獲得完全的獨立,就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獻給別人,奉獻給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么對這個人來說他就沒有了自由,也就沒有了獨立。沒有獨立,也就沒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學習能力、發展能力。

  蒙特梭利舉過一個例子,講的是一輛馬車,載著父親、母親、兒子,馬車在鄉村的道路上行進,有一幫武裝匪徒劫道,把他們截住了。匪徒喊道:“是要錢,還是要命!”我們來看看三種狀況:父親是一個訓練有素的射手,帶著一支左輪手槍,他立刻舉起槍瞄準攔路搶劫的強盜;兒子呢,有兩條輕快的腿,他大叫一聲轉身就跑;而母親呢,她既沒有武器,也無保護自己的能力,她的兩條腿從未奔跑過,被裙子裹得動不了。更重要的是她從來沒有心理上的獨立,因此她的反應就是:嚇得發抖,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我們不說這故事有什么邏輯的缺陷,就講這三種不同的反應,這三種反應與這三個人各自的自由和獨立狀態是緊密相關的。一個人哪方面不獨立,哪方面就沒有自由。就像那些裹了腳的人一樣,她的腳不能獨立,顯然腳的自由是沒有的。在關鍵時候,每個人都會依據自己的獨立程度來解決問題。我們看過很多少年英雄故事,知道犯罪分子面臨一個人時,他會根據這個人的心理狀態制造一個與此相符的環境。有的人遇到匪徒就“得得…”發抖;有的人會奮起抗爭;有的人知道他的體能抗爭不了,就會用智慧來戰勝對方……

  蒙特梭利說:“奴役和依賴的危險,不僅在于白白浪費掉了生命,導致軟弱無能,而且正常人的個性發展中,也明顯地表現出令人遺憾的墮落和退化。我指的是那種盛氣凌人和專橫跋扈的行為。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蒙特梭利還舉了一個普通人的例子,說的是一個工廠的工人。他在單位特別能干,不但能干好自己的活,而且還能給廠長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個時候,他像是一個正常的人。一回到家里,他把腿往桌子上一翹,對他老婆喝斥:“端水來!”這個時候他就變得專橫跋扈了。因為這時有一個“仆人”在伺候他,有的人一有機會當“主人”就在仆人面前專橫跋扈,這不是一個正常人的狀態。

  每一個人都會依據他的對象表現他自己。他在家里的時候可能什么都不干,也懶得干,也什么都不會干。可他在工廠的時候就不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兩面人。在上司面前他被抑制,在妻子面前他放松了,表現出真實的一面。他妻子不得已來承受這一切。這是因為他童年的成長不獨立也不自由!也同樣是由于她的不獨立不自由。

  每個人都會依據自己的獨立程度來使用自由,而這一切又基于一個條件,這個條件是什么呢?就是當他是孩子的時候,父母給予的愛和自由是一環連著一環的。蒙特梭利說:“我們必須把我們的后代造就成為強有力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獨立和自由的人。”這個自由不是指條件,而是一種品質。有了這樣的品質,我們才能作為一個人而存在,才不會在思想和意志上喪失做人的權利,才不會受奴役。

  奴役在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習性。比如說畫畫。我們有些孩子就在那種不會教美術也不大懂教育的老師的教育下,“教”出了很多問題。他們總是給孩子教,教孩子畫一些花呀,草呀。他“強制”孩子這樣畫的時候,就含有“奴役”的意味。一個人奴役另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會說出來的。他不會說:“你,是我的奴隸;我,是你的主人。”

  我們都看過《小王子》。在那本書里,小王子到了一個星球上,那里有個人正好是虛榮狂,那個人對他說:“噢,崇拜我一次吧,求你崇拜我這一次吧,就一次。”小王子覺得,這個成人怎么這樣呀?就飛到另一個星球上。而那一個星球上是一個暴君。小王子一去,他就讓小王子干這個,干那個!小王子覺得這個人怎么這樣,也飛走了。又到一個星球上,那個星球上是一個很貪婪的人,他不斷計算哪個星球是他的,記下來……他已經忙得沒有機會抬起頭來跟小王子說話。這本書寫了很多種成人的狀態,非常真實。

  這些成人可能就在孩子們身邊,正在為“教”孩子而盡力。我們想教給孩子,我們用我們的主見,“強行”讓孩子這樣那樣。我們鼓勵孩子,用各種方法暗示孩子、懲罰孩子,這就是在奴役孩子。就算不講負面的結果,就算只講正面的,情況又能怎么樣呢?兒童處于直接經驗時期,所有的經驗應該來自于孩子自己。如果兒童在他自己生活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經驗,那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主人,但現實是,我們成人認為這個經驗好,就強迫孩子接受。大多數的孩子經過這種強制之后,這方面的能力被成人奴役了,他跳不出成人給他設的框框,這就是所謂的“畫地為牢”。

  很多“奴役”我們做得難以覺察。這一部分恰恰又表現在我們最看重的“教”的行為中。我舉一個例子。前不久我們幼兒院的老師教孩子畫畫,教畫畫的過程中她發現孩子不把魚畫在河里,而是畫在天上。她覺得這不行,不能這么畫畫,就告訴孩子們:“我們畫畫呢,先要畫一條地平線。”星期一我們開會,我兒子那時正好畫畫的敏感期到了,兒童的敏感期一旦到了,他就會一天到晚做那件事。他要畫畫,我說:“媽媽給你一些紙一支筆,你就畫吧!”他在一個小時里畫了十幾幅畫,每一次畫完都給我看,我發現每一幅畫都有一條線,每一條線下面都畫那么幾下,我問:“這是什么?”他說:“石油。”“為什么這是石油?”“因為這是地平線。”我知道他不可能明白地平線這個概念,這個概念他還沒有形成。但他畫的十幾幅畫全都有地平線。他認為地平線就是地面以下,下面就是石油。我問:“你為什么這樣畫?”他說:“就是這樣的,先要畫一條地平線。”我覺得奇怪,就問老師:“這孩子奇怪,先要畫一條地平線。”老師說:“是我教的,我覺得小朋友應該……”我說:“教壞了,你的地平線束縛了我兒子畫畫的創造力。”

  那幾個月的時間里,兒子畫畫總先畫一條地平線,這可怎么辦呢?我想不行,我得把它給弄掉,想辦法把這個潛意識給它去掉。有一天帶著兒子到寧夏大學,校門口都是草坪。我說:“孩子,現在咱們站到這兒看看,看有沒有地平線?”我兒子仔細看,說:“沒有,都是草地跟樓房。”我說:“對了,那你下次畫畫該怎么畫?”他說:“噢,媽媽,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讓我畫兩條地平線?”我想:糟了,這又說糟了。那天以后,我就不敢再說了。幾天后的一個早晨,我和兒子在樓頂上看日出,我說,“看見在天邊有一條天和地交接的線嗎?”他說:“看見了!”我激動地說:“地平線!”

  天知道我們都在教些什么?我們的老師都是精心挑選的,都是比較出色的。在每分每秒都很重要的童年期,我們可能浪費了兒童多少生命?由此我對老師說,你不要教給孩子什么,先讓他自己畫,先把他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出來,等到六歲以后,他的基本概念都建立了,你再教他技能。

  我們幼兒院的一位老師,她的孩子安其三歲半進了幼兒院,過去這個孩子沒有接受過蒙特梭利教育,她的教具操作就從兩歲半孩子操作的教具開始。這位老師心里著急,她問安其:“安其,你今天都操作什么教具了?”孩子說:“我今天操作……”說了十幾項,老師一聽就明白,很明顯不專注,她就說:“安其,你不可以這樣子的,你應該操作一到兩樣,記住了沒有?”安其說:“記住了,媽媽。”第二天早晨,吃完飯,老師帶著班上的孩子進教室的時候,安其已經高興地出來了,說:“媽媽,我今天就操作了一樣!”說完就走了!老師說:“噢,老天,我說的話怎么造成這樣的結果!”她孩子那天確實就操作了“一樣”。

  這件事情又說明,有時候我們的“教”,既“奴役”了孩子,使他失去了創造力,又往往不知把孩子“教”到哪里去了。我們不知道我們說的一大堆語詞里面那么多概念,哪些概念兒童掌握了,哪些兒童沒有掌握。就算我們“句句是真理”,我們也教不成孩子。

  我們講了些什么,大多數狀態下孩子不知道。因為有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明了我們想說什么。比如說關于“死亡”。我們用勞倫斯·科爾伯格發明的測量道德發展的方法來看兒童的認識狀態。這個測量的內容是這樣:在一座歐洲小城里,一位婦女因患癌癥而瀕臨死亡,城里有位藥劑師發明了一種新藥,這藥有可能救活她,可是,他是個奸商,要的藥費是他制造該藥成本的10倍。這位婦女的丈夫海因茨只能借到一半的錢,因此只好請求藥師減價,可藥師不同意。海因茨為了救妻子的命就想翻墻入室,把藥偷出來。他應該這樣做嗎?為什么應該,為什么不應該?

  第一個參與實驗的是我兒子,他當時四歲。兒子說:“那是犯法的,他不能偷。”我說:“可是他妻子要死了呀!”兒子說:“死就死唄!”我說:“什么?難道做丈夫的不難過嗎?”兒子說:“不會的,他的靈魂可以飛到太空去找她!”靈魂的概念是什么時候輸入他的大腦的?他為什么這么理解這個問題?我都答不上來。我感覺好多事情我們成人搞不清楚。孩子接受的概念很多很多,你不知道他在看了什么電影或者什么東西后,接受了什么。就說那個《超人》電影,兒子看了電影后,那段時間總對我說:“媽媽,超人的眼睛是很厲害的,‘啪’——X射線就射出去了。”后來他把胳膊摔壞了,拍了X光片。他非常驕傲地說:“媽媽,我有兩張X光片。”家里只要來客人他總是很興奮地拿出來給別人看,他說這是X光片。也許他認為他終于有了和超人一樣的東西了。兒童每天都在吸收很多東西,他什么時候建立這個概念你根本不知道。

下一篇:聽孫瑞雪教授談“規則”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月餅盒里兒子的感謝信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肇东市| 新巴尔虎左旗| 阜城县| 鲁山县| 阿克| 峨眉山市| 河东区| 九台市| 温州市| 枝江市| 莆田市| 鄂尔多斯市| 新乡市| 南投县| 台北县| 临武县| 东山县| 余庆县| 兴安盟| 杭锦旗| 亚东县| 敖汉旗| 苏尼特左旗| 石城县| 祁门县| 隆化县| 富源县| 广宗县| 广灵县| 渑池县| 黔西| 河曲县| 永靖县| 通渭县| 泰州市| 贡嘎县| 桑日县| 绍兴市| 樟树市| 沈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