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兒童的社會性是指作為個體的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自身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或聯系,包括兒童對社會規范、習俗、成人、同伴、同伴群體和機構的認識、見解與聯系,兒童在社會交往中學習有關社會知識并理解有關社會規則,在與他人的相互關系中去除自我中心,學會理解他人和接納他人,它是兒童所有智慧中的一部分,并且是較其他智慧更重要的智慧。本書在多元智能的介紹中也曾提到過,人際智能也是很重要的一種智能,影響并制約著其他智能的發展。比如兒童的認知發展就是在與同伴、教師和家長的社會互動中進行的,兒童與其生存環境的互動是其智慧的源泉。
然而,目前甚至在幼兒身上就已經套上了“學業”的枷鎖,片面強調智力開發導致幼兒生活過早背負壓力,不再豐富多彩,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幼兒的社會性情感和需要得不到滿足,緊張、壓抑、空虛的情緒只好通過兩種可怕的方式排解:一是發泄到他人身上,二是發泄到自己身上。比如有些幼兒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時,就轉而通過傷害他人來發泄,如打人、罵人、搶別人的東西或糟蹋玩具;還有一些幼兒與此相反,他們不去找別人的麻煩,卻把這些情緒壓在心底,造成了自身性格的破壞。
在一次國際兒童教育研討會上,人們達成了一種共識,即絕不能以犧牲兒童的社會性適應行為和情感的發展為代價,來換取單純開發幼兒智力的效果。作為家長,首先應該行動起來,重視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社會性呢?父母、老師、親戚朋友在此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我們還是要著重談一談同齡伙伴在幼兒社會性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打開家門,幫助孩子尋找伙伴
人是群體的存在物,離開群體環境,人不但不知道自己的模樣,也不知道自己的需要;離開了群體,人便無法展現自己,無法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人需要借助對象來認識和發現自己,這個對象就是不同成長期的不同伙伴。
孩子的歡樂是孩子給的,孩子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進入群體社會的行為規范都是在群體游戲和娛樂中建立起來的,群體給孩子一種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孩子才敢展示自己,生命內在的能量才能快速釋放出來。
心理學家曾做過多項實驗,讓孩子進行不同類型的游戲,結果發現,孩子在群體游戲中獲得的快樂遠遠大于在獨自游戲中獲得的快樂;而且,群體游戲也更趨復雜化和多元化,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多方面能力。比如,與伙伴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在游戲中,幼兒之間需要將自己的需求和情緒體驗表達出來,互相交流,從而能“玩兒到一起”;與伙伴在一起還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和責任感,要想參與游戲,就必須克服自我中心主義,遵守集體規則、制度,并且富有責任感和分享意識,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這在成人社會尤其明顯,從小讓幼兒接觸這套社會“規則”有一定的意義;與伙伴在一起還能培養幼兒的同情心和理解力,幼兒將在群體生活中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互相幫助,互相尊重,這些都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基礎。
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不妨打開你們家里那扇厚重的大門,讓孩子走出去,讓小朋友們走進來,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的天地,讓他們盡情地享受童真世界。但面對孩子們在一起嘰嘰喳喳,家長們可能還真有困惑需要解決。
下一篇:幼兒的數理邏輯智能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傳統智力開發和多元智能理論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