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應該努力讓孩子學會快樂地與人相處,并且在與人相處中尋找到快樂,做家長的不僅要做到言傳身教,還應盡可能多地幫助孩子,尊重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的生活、游戲中培養孩子與人相處的能力,并盡最大可能給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
著名成功學家卡耐基說:“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系,即與人相處和合作的品德與能力。”由此可見與人相處的重要性。
12歲的小亮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平時除了上學,大部分時間都自己一個人待在家里,也沒有特別親近的好朋友。一次,他非常鄭重地對父母說,長大以后,他要找一個少跟別人打交道的工作,當個電腦程序設計師或是自由職業者,省得總和其他人糾纏,怪煩人的……
開放的社會需要善于與他人相處的人,這是大多數家長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卻有很多家長平日里不注意孩子的交往問題,既不關心孩子有沒有朋友,也不關心孩子在團體里與人相處得好不好。在某種程度上說,不少家長對孩子都犯有“關注過度”的毛病,但在交往品質這一重要問題上卻又缺少關注,這對于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來說,可以說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與他人相處,是現代社會一個正常發展的人最重要的品質和能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面向21世紀的學習必需的四大支柱中,除了學習認知、學習做事、學習生存之外,學習與人相處不僅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而且是生存的必要前提。
自古以來,與人相處就是由一個自然人轉化成為一個社會人的關鍵任務。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社會信息量激增,社會化程度加強,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也會相應地發生變化。特別是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帶來的不僅是生產領域的巨大變化,而且會深刻影響整個社會每個成員的物質文化生活。
知識經濟中的生產方式改變了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也從更深的層面引發了人與人、人與自然辯證關系的思考;知識經濟物質生產的非標準化特征體現在個人對知識技術的掌握和創新上,也必然對人的個性化品質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提出新的要求。
隨著知識經濟對工業經濟的取代,傳統工業經濟中機器對人的約束和整體性要求越來越小,未來社會將有更多的不受空間和連續性工序束縛的職業,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際間關系的疏離。相反,因為信息制造業和傳播業在生產力發展中的巨大作用,因為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之間的聯系會更加緊密和廣泛,與人相處的能力在個人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可以說,不具備人際交往的本領,就不可能在未來社會獲得成功。
對當今社會上大多數獨生子女來說,一方面是獲得了比父輩更多的與外界交流的機會,他們交往的觸角沖破了家庭的小圈子,伸向了社會,伸向了全世界;另一方面,家庭結構和居住條件的變化,視聽技術的發展和游戲方式的更新換代,使他們更習慣于面對自我,較少有經常化的、直接性的、豐富多彩的交往體驗;再一方面,富有時代特征的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觀念,情感上對父母的過分依戀和較弱的生存能力,都使得這一代獨生子女實際的人際交往既過早地沾染世俗化的色彩,又很難具有真正意義的社會性特征。
從這個角度來說,當代獨生子女在與人相處的品質和能力方面存在著先天性不足,很大程度上落后于社會的要求和個體發展的需要,社會和家長應該予以高度的重視。
要為孩子的交往提供4種必要幫助:
(1)父母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要真誠、熱情,為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2)根據孩子的特長,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愛好,增強孩子與人交往的自信心。
(3)積極引導孩子與周圍的人交朋友,將自己交朋友時的經歷和心理講給孩子聽,給他提供好的建議。
(4)父母要善待孩子的朋友,這樣會讓孩子覺得很有尊嚴,也會讓他們更樂意與人交往。
下一篇:科學精神要堅持“六個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恰到好處地推動孩子成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