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安靜并不是可以立即達到的狀態,安靜必須是身與心和諧連結時,才能達到的境界。當我們不和他人相處時,就是自己的身與心赤裸裸相遇的時刻,此時就立即暴露我們平常的身心相處狀態——是身心分離呢?還是連接呢?
相反的,如果孩子平常的活動多半不是來自自己的意志,動作總是被控制,就會逐漸喪失主動的能力。例如:只被允許坐在一處聽成人說話,不能運用自己的能力探索環境;即孩子的身體并不是聽令于自己的心智,而是受控于成人。當這個控制消失或薄弱時,身體失去了指揮,就只能任其本能的動力在身體流竄。這樣的孩子所顯現的行為就是脫序、不協調的動作。
當大部分的活動都是孩子主動完成,而使得動作逐漸協調時,會讓孩子的內在感到滿足(我想做什么,我做得到,而且逐漸可以做得和成人一樣好)。這時候孩子才會將肢體探索的興趣轉向超越平常的狀態——安靜。安靜是必須透過個人意志力才能達到的肢體控制。
以下介紹如何和孩子經歷安靜的一些方法,首先是控制肢體不動來制造安靜;在安靜的狀態下,可以聽見平常忽略的聲音,甚至有機會重新理解這些聲音。此時安靜就成為一種能力——超乎平常的理解力,讓你重新了解環境以及自己和環境的關系。最后,當你能享受安靜后,安靜即能成為一股激發內在潛能的力量。
孩子需要有機會經歷安靜,更需要一個有能力安靜的成人來引導他。愿每個人都能找到讓自己安靜的方法,或者去除無法安靜的因素,讓自己凝聚內在能量,并激發個人獨特的潛能。
安靜游戲
第一階段
1、先關掉家中人為的聲音(如:電視、音響等),以及可能會中斷活動的因素(如:正在燒的開水、電話等),再邀請孩子和你到較安靜、舒適的地方(如:書房、臥房)
2、告訴孩子這是一個特別的活動,你現在要讓自己的頭(或是手、腳等,你自己覺得最輕松、最容易開始的部位)不動,接著請孩子注意看你:自然放松身體,保持全身寂靜不動數秒。
3、詢問孩子是否看到你剛才頭部完全不動,然后請孩子也試試看。給予孩子明確開始和結束的信息,例如:當你說開始,就必須不動;當你彈指(或以雙唇輕彈一聲)就表示結束。
4、依剛才約定的信息讓孩子重復練習,過程中你也必須和孩子一樣保持靜止不動。
5、更換不同的身體部位,同步驟2—4的方式繼續進行。
6、根據孩子的興趣以及能安靜的能力,變換不同的身體部位,最后練習全身不動,并且逐漸加長靜止的時間。
補充說明
此階段的活動能讓幼兒意識自己的肢體,并以不同于平常的方式——“靜止”來控制肢體,若發現幼兒尚無法完成上述活動,不必勉強,這表示孩子還需要更多身體動作的練習,也就是必須先有較佳的動態控制能力,才能做表態的控制。
變化延伸
1、和孩子進行帶有肢體名稱的兒歌律動,例如:“頭兒、肩膀、膝腳趾……”“一個拇指動一動……”“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來增加孩子意識肢體與控制肢體的練習。
2、一二三木頭人:這是一個傳統的團體游戲,四歲以上的孩子就可以玩得很好,也可以變化成一二三機器人、一二三睡美人等。配合游戲規則與團體游戲的樂趣,讓孩子練習控制不動一段時間。
3、模仿布偶:請孩子模仿他喜愛的布偶模樣,這是兩歲多孩子就可以做的活動,但能夠控制不動的時間以及模仿的深刻性,會隨著孩子的年齡和觀察力而有很大的差異。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關掉電視,打開孩子的想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國孩子的“吃飯”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