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Q:我的兒子琛琛5歲了。老師說他上課時注意力總是不集中,喜歡東張西望;在家時我也發現,給他講個故事,他卻總是鉆來鉆去,往往是聽了一半就不見了蹤影。為什么琛琛的專注力這么差?怎樣才能讓他做事情專心點?
想要弄清楚一個孩子的專注力為何不盡如人意,我們需要從本質上了解專注力來自哪里,這樣可能會對父母們更有益處。
一個5歲的孩子專注力差,原因可能出自以下兩點:第一,他缺少在自由選擇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機會;第二,他成長的環境里充滿了干擾因素。這一次,我們僅就第一點來闡述。
“為孩子提供環境,保證環境的自由和不受打擾。”
一個孩子,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帶著強烈的生命沖動: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軌跡成長和發展。這種沖動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是強烈的、首要的,無需由外人來催促。這種沖動使孩子具有高度的專注力:他要尋找和吸收所有能使他成長的營養,讓自己獨特的自我逐漸形成和豐滿起來。
孩子的自我成長的過程很緩慢,要用十幾年來完成。在整個過程中,孩子最清楚什么對他的發展是有用的,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給予他充分的自由。當我們把自由給予孩子時,通過觀察,我們才能發現他的興趣在哪里。
我們要把“興趣”這個概念提取出來,使父母能夠注意到,而不至于忽略。每一位家長都能夠發現,只要孩子發現了他感興趣的事物,就會把全部的激情和力量投入其中。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人打擾他,興趣就會保持相當的時間,并維持一定的強度,我們就能看到孩子在專注地做這件事情。孩子能夠被興趣引導,持續地把精力投入一件事情中,這就是專注力。
如果孩子常常能專注地做一件事,這種專注力就會逐漸變成他自身具有的品質。要做到這一點,除了“自由”,還能依靠什么呢?
我們成人在這個過程中要做些什么呢?為孩子提供環境,保證環境的自由和不受打擾。
“基本的物質需求、愛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如果常常受到威脅,注意力就會大打折扣。”
另外,孩子自我的成長和他的基本需求總是交融在一起的。一旦基本的物質條件不能實現,與之相聯系的成長主干就會受影響,注意力就會從自我成長中被外力吸引出來,孩子就難以將興趣點放在成長的過程中的。
生命是一個有機體,無論他內在的精神胚胎是何等的強大,他也需要活下去,也需要滿足自己的吃、住、行。對于孩子來說,這一點可能更為明顯。例如,“吃”對成人來說,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和享受。但對孩子來說,吃不僅僅是為了存活、建構安全感,也蘊涵著他的生命最本質的需求,那就是建構自我、發展認知。孩子不僅通過吃感知人間百味,形成和演練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通過吃,了解環境、了解自己:這個世界美妙嗎?豐富嗎?我從中能得到豐富的滿足嗎?他吃得是否豐富、是否充足、是否享受,都影響到他對環境和自我的感覺;他吃的內容、方式和吃的氛圍,也影響著他對世界的最初感覺。
另一個需要是孩子對愛的需求。孩子對愛的需求是基本的需求,如果沒有這一點作保證,孩子就會處于驚恐之中。我們在幼兒園里常常能看到大群的到處尋求愛的孩子。這種焦慮中的孩子又如何將注意力放在自我成長上呢? 文/孫瑞雪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下一篇:國內蒙特梭利早期現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日本家長對孩子這樣期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