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全美最新兒童理財教育指南《富孩子》一書中寫到,我們不知道多少錢可以毀掉一個孩子,但是我們應該知道如何教會孩子給予,從而使他們日后不至于迷失于一個日益被金錢所吞噬的世界。
國外家庭一直秉持“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觀點,日本父母主張孩子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同樣,美國父母把理財教育稱之為“從3歲開始實現的幸福人生計劃”,美國家庭讓孩子干家務換取零用錢,使孩子認識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應該有工作的欲望和社會責任感。
金錢是把雙刃劍。富裕的生活本身不會對孩子有害。但是如果缺乏健康完善的價值觀的指導,那么它就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隨著孩子們的零花錢、壓歲錢越來越多,中國的父母也正擺脫“再窮也不能窮孩子”的傳統,積極變身為給孩子上好理財一課的新好家長。
那么,怎樣才能為孩子開個好頭呢?
“財商”教育要潛移默化
西方教育專家認為,兒童應從3歲開始就有經濟意識。
“3歲開始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4歲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如畫筆、泡泡糖、小玩具、小食品。最好有家長在場,以防商家哄騙小孩。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并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7歲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簽,并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有無購買能力。8歲懂得在銀行開戶存錢,并想辦法自己掙零花錢,如賣報、給領導買小物件獲得報酬。9歲可制定自己的用錢計劃,能和商店討價還價,學會買賣交易。10歲懂得節約零錢,在必要時可購買較貴的商品,如溜冰鞋、滑板車等。11歲學習評價商業廣告,從中發現價廉物美的商品,并有打折、優惠的概念。12歲懂得珍惜錢,知道來之不易,有節約觀念。12歲以后,則完全可以參與成人社會的商業活動和理財、交易等活動。”
這段經典的西方兒童理財規劃已引起了許多中國父母的注意,將其作為孩子理財教育的范本。這段話告訴中國的父母,孩子的理財教育要盡早開始,并需要不間斷地讓孩子在生活細節上潛移默化。
3、4歲時,孩子已萌發了花錢的意識。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好奇心,從生活點滴上培養孩子對錢的認識。在孩子認識數字,開始數數的時候,給孩子講一些花錢的常識,并結合數字的概念,與孩子玩購物游戲。比如說讓孩子找到指定的價格標簽,尋找等值的商品等。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6到12歲是孩子人格發育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孩子的價值觀正逐漸形成,理財觀念的培養正當時。在這段時期中,家長要對孩子嚴格要求,細心地進行引導,體驗式的教育讓孩子來得印象深刻,家長可以為孩子辦理一張借記卡,讓孩子定期存錢,交給孩子利息的概念,并領他們到銀行,將銀行儲蓄的方法、種類、利率、計算利息等知識逐漸地教授給孩子。還可以讓他們算算利息,使孩子意識到定期存錢就能增加財富,創造一種成就感。當然,通過勞動獎勵零用錢也是一種好方法,通過讓孩子做家務賺取零用錢,體驗勞動的艱辛,體會爸爸媽媽賺錢不易。
假戲真做培養小投資家
其實,許多教育孩子的游戲家長可以自己發明,將成人金融生活縮小到孩子身上。比如讓孩子制作“預算計劃”,開列如學習用品費用等未來一年計劃生成的大小開銷,相當于一個小型的財務規劃。這樣孩子就會明白花錢要制定計劃的道理。對于孩子花錢正確的地方,花錢花得物有所值時,可別忘了鼓勵。
仿真投資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也很有幫助,美國的一位教授在家開設虛擬股市,以每股交易金額按照百分之一的比例計算,股票的價格根據紐約股市每天的行情進行變動,孩子進“股票市場”投資,既可以通過買賣股票來獲得回報,也可以通過“年終分紅”來獲得回報。
賺錢、花錢、存錢,與人分享錢財也是一門學問,家長從小處著手,讓孩子生活在自力更生、勞而有得、多勞多得的環境中,形成善于理財的品質和能力,成為財富的主人。更能讓他們今后的財富人生,白手起家、聚沙成塔、點石成金。
下一篇: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回答孩子的“怪”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