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我發現個有趣的現象,初入幼兒園的孩子,過了幾個月,好歹熬過了讓家長頭疼的“分離焦慮期”,就輪到家長自己開始焦慮了。家長為什么焦慮呢?因為當自己的孩子一下子融進幾十個同齡的小朋友中間,有意無意的,家長們會發現孩子之間的差別。于是我的博客上類似的咨詢問題集中涌現———我的孩子老是一個人玩,其他孩子都是一起玩怎么辦?
幼兒園老師說我兒子聽課注意力不太集中怎么辦……這就叫“向上比較”。其實比較本身本沒什么錯誤,但總向上比較,家長就永遠只盯著自己孩子的短處,慢慢有了懸殊的心理落差,產生挫折感,容易焦慮、著急。情急之下言語中就會犯錯誤:“人家誰誰誰怎么不像你一樣”,“你怎么這么笨,隔壁的孩子一教就會,彈琴多好聽呀!”然后就仿佛有了目標,立馬回家訓練孩子———吃飯不好練吃飯、畫畫不好練畫畫……恨不得一下子就讓孩子處處優秀。這種“被動比較”,對孩子是有很大的殺傷力的,它會導致孩子強烈的挫敗感和人格傷害,孩子剛剛建立的一點點自信心就被打得支離破碎,徹底喪失學習興趣。
所以,在發現孩子技不如人時,重要的不是家長忙于給孩子補習,而是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可以對自己說:“學習不是為了攀比成績,自己孩子最好,即使有弱項,也有別人不具備的優點。”家長不能把行為的目標定在“成績”上,而是要關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少一點跟別的孩子的比較,多一些自己孩子的縱向比較,比過去有哪些進步等。
此外要教孩子和優秀者進行“主動比較”,比如給孩子講名人故事,讓孩子自己尋找差距,確定目標。
下一篇:游戲精神的前提在于體驗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創造性早期從經典入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