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鄰居兩歲的兒子達達近日被送去幼兒園,在入學之前只會講單字的他,上學不到一個星期就學會說了兩個句子-
“不要咬我!”和”不要打我!”
因為在幼兒園里,他最常聽到孩子們說的話就是這兩句。
小孩打架在幼兒園可以說是件經常發生的事,往往前一分鐘還玩得好好的孩子,后一分鐘就會為了搶奪一個玩具,或其它事情起爭執而打成一團。如果仔細去做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從被我們認為是”一片白紙”如此年齡幼小的孩子群體里,經常會動手打人和挨打的孩子常常就是那幾個。
為什么有些孩子喜歡打人,有些孩子又總是被欺負的受氣包呢?
有孩子總是受欺負的媽媽就生氣的說:
“那是因為我們家孩子個性太溫和、不夠兇,挨打了也不知道還手!”
有些個性爆烈的爸爸,在看到被打的孩子哭哭啼啼來告狀時,甚至會生氣的罵孩子:
“沒用,只會哭,他打你你就打回去啊!”
個性溫和不會打架的孩子,真的是較易成為校園暴力份子的”練拳沙包”嗎?
“還手打回去”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真的是可以避免孩子不再在學校受到暴力威脅的好方法嗎?
我想來說說發生在我們住家小區的一個事件-
小區里有一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5歲孩子阿輝,每次只要他一在小區游樂場現身,帶著孩子的媽媽多半會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因為據說阿輝常無緣無故的揮拳頭揍人,小區里甚至有比他年齡與個頭都大許多的孩子都被他打過。
我曾特別觀察過阿輝,他還是有不打的孩子,比如說有一個叫強強的如果挨了他打,強強媽媽就會大聲斥責他,甚至替他孩子回上一巴掌的;還有一個跟阿輝差不多年紀的孩子翰翰,翰翰有張”不怒而威”的臉孔,他只要朝阿輝一瞪眼睛,阿輝的拳頭就會放下來;另外一個叫曉寧的女孩阿輝也不打,因為曉寧媽媽不會像其它媽媽一樣,對阿輝表現出厭惡防范的態度,她在見到阿輝時,都會笑嘻嘻的對他說:”阿輝你好啊!”,曉寧也會親親熱熱的叫”阿輝哥哥”,自動的將手中的吃食和玩具跟阿輝分享。
我不知道你從上述事件里看出來了一些道道沒有?
要欺負人的孩子,往往會在施暴之前,先掂掂對方”惹不惹得起”,因此想要孩子不受人欺負-
1.父母要有人夠兇夠狠的去護犢,但父母能保護孩子多久?又能時時刻刻替他張上一張保護網嗎?
2.培養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不輕易被激怒或恐嚇。
3.父母以身作則去教導孩子如何建立友誼。
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屬于那種個性溫和”不夠利害”的孩子,尤其是兒子更是那種被人大聲罵一句都會”眼淚在眼框中打轉”的”麻糬”個性(臺語軟弱之意),但是兩人在求學的過程中,班上雖也曾出現過那種”連老師都敢欺負”的大哥大或大姐大,但他倆卻都相安無事的沒有成為這些人的”眼中釘”或刀上肉”。 文/郜瑩
上一頁12下一頁下一篇:大方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家長該怎樣與孩子談性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