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新聞背景:
藥家鑫,西安音樂學院在校大學生,交通肇事將被害人撞倒后,不但不予施救,為了逃避責任,反而選擇殺人滅口,將被害人當場殺死。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故意殺人罪犯藥家鑫2011年6月7日在陜西省西安市被依法執行死刑。
一個曾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一個在老師同學們眼里成績優異的學生,卻做出如此傷天害理的事情,這不禁讓人們擔憂,同時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作為家長,孩子們最好的老師,我們要更加重視對成績優異孩子們的教育。那么,我們該如何加強對成績優異孩子的教育,讓他們從內到外更加的優秀?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從而避免“藥家鑫”的悲劇重演。且聽專家們的建議。
觀點一
成績優異的孩子需防受挫能力差
廣西區人民醫院心理康復中心副主任醫師趙緯琳說,曾經被他人認可,得到他人賞識的成績優異孩子身上往往有很多的光環,他們容易養成自我為中心的心理,他們習慣了在掌聲和鮮花中成長,他們追求完美,不能容忍自己有一點瑕疵。一旦光環破滅,就有一種會失去一切的擔心和焦慮,他們不能接受他人批評也不能容忍他人超過自己,抗挫能力差容易產生嫉妒心理。成績優異的孩子往往比較自覺也很習慣地服從、聽從長輩,長時間壓抑自己,迎合他人。
對策
從小就給孩子施行磨難教育
趙緯琳說,給孩子進行磨難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如何進行磨難教育?趙緯琳建議,磨難教育要從幼兒做起,比如孩子在學會走路的時候,常常會摔倒,這個時候父母最好就是要讓孩子學會自己站起來,而不是馬上去攙扶,讓孩子多吃點苦,多經受一些磨難,鍛煉他們的意志,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趙緯琳說,別看這些小細節是經常念在我們嘴邊,耳熟能詳,但是真正做到的父母也是很少的。他們一聽到孩子的哭聲,就特別心痛,不忍心,其實,正是父母的不忍心導致了孩子的軟弱。
藥家鑫事件中,藥家鑫之所以犯下滔天罪行最直接的因素是那一輛雪佛蘭的小轎車。趙緯琳認為,雖然藥家鑫做家教很辛苦,但是如果藥家鑫的父母鼓勵他多吃苦,鼓勵他再多多堅持一會,或者給他買一輛電單車或者自行車,那么這一悲劇就不會上演。
對孩子教育 要對事不對人
南寧市第五人民醫院心理科主治醫師文超說,孩子犯了錯誤不敢承擔,他有可能是因為怕受到指責。這就告訴我們,教育孩子要對事不對人。孩子犯錯了,我們不是直接和他說你這個人怎么怎么樣不對,而是和他說,這件事情該做才是正確的。孩子犯錯了,父母就告訴孩子,你要去面對,你要勇敢地去擔當,而不是徹底否定孩子。這樣當孩子犯了錯,他才不會選擇逃避,他的心理才不會恐慌,因為他知道:犯錯了就去面對。
觀點二 孩子強大的內心比成績更重要
有的家長說,孩子們成績優異,家長們才放心,如果孩子們成績平平甚至是班里的倒數第一,家長們就要操心了。而其實不管孩子的成績好或者不好,家長們都應關注孩子的內心。趙緯琳說,孩子強大的內心比成績更重要。強大內心包括很多:責任心、愛心等等。
對策
從六個月開始培養孩子的愛心
趙緯琳說,在孩子六個月大的時候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引導孩子,培養他們的愛心。教會他們人人平等,學會尊重和愛護生命。趙瑋琳介紹,在美國,有一些家長,他們常常給孩子買一個丑娃娃玩具,讓他們一起和丑娃娃玩,不要讓孩子小小年紀就養成以貌取人的壞習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應該去注意培養孩子們的愛的意識和教育。讓他們體驗到,小丑人也需要我們的愛護、善待和尊重。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應該培養孩子的愛心,要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內心和感受,廣泛交友,心態放平和。
廣西電視臺特約評論員、南寧市亮點心理咨詢中心韓慶寧說,父母要以身作則,生活中的小細節要做到位。孩子小的時候告訴他要關心小動物,學會感謝、尊重長輩等他人,學會愛護自己,養成善待他人、關愛他人的良好生活習慣。韓慶寧說,細節很重要,看似簡單的東西,但真正做到的父母并沒有幾個。往往倒是很多家長不以身作則,教給孩子的是一套,自己又是另一套做法,這樣很容易誤導小孩,給孩子犯錯留下借口。
觀點三 溺愛是永遠錯誤的愛
趙緯琳發現,當前很多家長的教育模式是單線的,也就是學習成績好了,才能上好的中學,好的大學,最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生活才會好。因此,孩子成績好了,家長就無條件的滿足他。
趙緯琳就曾經接到過一些案例,小時候父母對小孩子溺愛,孩子的成長并不全面,等孩子長大了,他們會怨恨父母,但是他們的怨恨也說不清道不明,內心甚是痛苦。
對策
轉變思想 正確去愛
趙緯琳說,孩子成才是多渠道的,單線的教育模式觀念需要我們去改變。我們要鼓勵孩子勇敢地去表達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文超建議,不管是孩子還是父母,都應該重視給孩子進行道德、倫理、法律等方面的教育。家長需要不斷地去學習,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不同的心理特征,和孩子共同成長,不斷地溝通和交流。
文超舉個例子,一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特別無助,因為在她考上大學后,父母除了給她提供一些物質上的幫助外幾乎沒有再多的交流。父母認為,孩子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孩子的學歷比自己還高,所以也沒有必要進行太多交流,干脆也不怎么管孩子了。文超說,其實父母的閱歷還是值得孩子去學習的。
家長雖然不能給予孩子太多知識方面的教育,但是關注孩子內心的成長,給孩子傳授做人做事的經驗還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需要用心關愛,以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下一篇:不喜歡的事情也要去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別看拳腳,看“聊”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