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yè)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開篇語
近年來,兒童意外傷害事故頻頻發(fā)生,令做爸爸媽媽的擔驚受怕。據統(tǒng)計,我國每年有超過20萬的14歲以下兒童因意外傷害死亡,每三個死亡的兒童中就有一個是意外傷害所致。上海兒童醫(yī)學中心提供的資料顯示,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fā)生在家庭,19%發(fā)生在街道,12%發(fā)生在學校。其中學齡前的兒童意外傷害多發(fā)生在家里。所以,對兒童家庭開展安全和急救知識的普及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另一方面,家長對于安全也并不是不重視,只是很多家長重保護輕教育,缺乏預防安全隱患的意識、方法和必要的技能,家長想要學習,也缺乏系統(tǒng)性的、可操作性的方案。基于上述原因,我們從本期開始,開辟“關注兒童安全”的專欄,將陸續(xù)推出家庭急救課堂系列,寶寶居家安全系列和寶寶的出行安全系列。希望我們共同努力,為寶寶的成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支持。
新聞鏈接:
2013年國慶節(jié),北京動物園的游客絡繹不絕,與人流量成正比的是,動物園的兒童走丟數量也是相當驚人。據該動物園服務部門統(tǒng)計,就國慶假期前5天,一共走丟72名兒童。
2014年五一小長假,第十屆動漫節(jié)在杭州舉行,小長假前兩天客流量共計27.5萬人次,創(chuàng)下動漫節(jié)舉辦10年來客流歷史新高,但是,有超過150個孩子和家長走散了,所幸最后都被執(zhí)勤的民警找回來了,可謂有驚無險。
每當看到有關孩子走失的新聞時,爸爸媽媽們一定很揪心,可是我們不可能因噎廢食,總是把寶寶圈在家中或小區(qū)里,這既不現(xiàn)實也不利于寶寶的成長。作為爸爸媽媽需要做的是,第一,提高安全意識,給寶寶盡可能多的保護;第二,事先演習,通過模擬和預演教寶寶自己學習自我保護。
先說一說:0~3歲寶寶,出門去哪比較合適?
1個月大的寶寶就可以帶到戶外了,但3歲前寶寶的適應能力、獨立性、自我保護能力都還很弱,所以不論是帶寶寶在家周圍轉轉,還是居家出行,應盡量避免人群擁擠的地點,比如大型的購物中心、室內游樂場、各種展會或大型活動現(xiàn)場等。
再說一說,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寶寶容易走失?
家長一人帶寶寶時,各種場所的廁所門口是走失的高發(fā)地。
大型公園、植物園、動物園看點多,地點開闊,容易吸引寶寶松開媽媽的手,去看自己感興趣的東西,而人的心情也是比較放松的,可能會因看護不當發(fā)生走失。
醫(yī)院是大家想不到的,寶寶會走失的地方。帶寶寶看病時,流程多,掛號、收費、排隊,加上手上拿著病歷,家長難免有所疏忽。
分解任務,讓寶寶理解什么是“不要亂跑”
如何預防寶寶走失呢?寶寶還小,僅僅簡單地告訴寶寶“不要亂跑”“不能走丟”,沒有用,寶寶也無法明白。我們可以模擬出門的場景,將“不能走丟”的目標分解為以下6個小任務,然后逐步和寶寶一起完成:
(1)緊緊跟隨爸媽:寶寶要有緊緊跟隨家長的意識,比如拉著媽媽的手或衣服,即使家長稍不留意或雙手拿著東西不能牽著寶寶時,寶寶也不會自己走開;
(2)聽到爸爸媽媽叫自己時有反應:這能讓家長更容易地發(fā)現(xiàn)寶寶就在附近,也容易找到寶寶;
(3)和爸爸媽媽一起看有趣的東西:寶寶和家人出門,容易走失的原因之一便是寶寶看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自己走開了。如果寶寶學會表達“我想看看這個”,“我們去那里”,讓爸爸媽媽帶自己去看,就不會走丟了;
(4)原地不動:寶寶走失后,家長一般會按照剛才走過的路線回頭去找寶寶,所以告訴寶寶,一旦看不見到家長時,最重要的是站在原地等媽媽(不是蹲著,而是站著),媽媽一定會回來找他的。
(5)認識警察叔叔、保安叔叔、售貨員阿姨:寶寶與家長失散時,很容易慌亂害怕,這時,如果寶寶能認出穿制服的成人,并向他們求助的話,爸媽可以及時找到寶寶。
(6)建立安全區(qū):及早樹立“界限”的概念非常重要,在哪個范圍內,寶寶是可以隨便跑的,但不能跑出去,比如在社區(qū)公園里,草坪之內是可以到處跑的,兒童游玩區(qū)是可以自由玩耍的,但不能“出界”,自控力強的寶寶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5個模擬游戲,預防走失
1.“開火車”
爸爸、媽媽和寶寶排成一隊,寶寶拉著家長的衣服,變成一節(jié)火車,家長跟著音樂向前走,可直行可轉彎,看看寶寶會不會松開手,能不能馬上跟上來,當然家長的步伐不能太快。
2.“音樂集合曲”
由一位家長放音樂,寶寶和另兩位家長(人數可以再多一點)在家里隨意走動,等音樂突然停下來時,寶寶一定要跑到參與游戲的家長身邊,趕緊抱到一起。可由爸爸媽媽先示范,再讓寶寶參與。
3.“我在這里”
讓寶寶在家中或小區(qū)的草坪上隨意走動,當媽媽叫寶寶的名字時,如“1、2、3,文文停”,寶寶要馬上停下來,揮揮小手,大聲回答“我在這里”。為了讓游戲更有趣,家長可變換語調來發(fā)出指令,大聲的,輕聲的,拖長的,干脆的,而寶寶也用相應的語調來回答。
4.“警察叔叔我認識”
寶寶年齡小,還沒有辦法辨別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但可以讓寶寶記住和認出穿制服的叔叔阿姨,比如警察、保安,超市收銀員等,準備一套職業(yè)卡片,和寶寶一起認一認,畫一畫。
小貼士:有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用“你再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你了”,來嚇唬寶寶,結果到了真需要向警察求助時,寶寶反而因害怕不敢靠近警察叔叔。
為寶寶準備一份聯(lián)系卡
寶寶年紀小,當寶寶真的和家長走散時,可能無法表達自己的信息,3歲以下的寶寶大部分還不能背出父母的電話,這就需要家長提前為寶寶制作一份聯(lián)系卡,放在寶寶身上:
寶寶聯(lián)系卡
我的姓名:
我的第一聯(lián)系人電話:
我的第二聯(lián)系人電話:
這些市售預防寶寶走失的產品,你可能會感興趣:
防走失背包;
防走失手環(huán)(替代寶寶聯(lián)系卡);
GPS定位防走失手表;
防走失報警器。
14條預防寶寶走失的原則,請牢記
1.不要讓孩子離開家長的視線范圍;
2.不要將孩子單獨留在家中、店鋪里或車上;
3.不要把孩子交給陌生人看管或帶走,無暇照顧孩子時,把孩子交給可信賴的親朋好友;
4.不要讓孩子獨自在門外玩耍;
5.不要讓孩子在沒有大人看護的情況下跟隨其他孩子外出玩耍;
6.給孩子佩戴有家庭相關信息的物品;
7.如您的小孩不足1歲,外出時請盡量使用嬰兒背帶,將孩子抱在胸前;
8.寶寶坐在手推車時要系好安全帶;
9.孩子能說話時,教會孩子背誦家庭電話號碼、所住城市和小區(qū)名、家庭成員的名字;
10.教會孩子遇事打110電話求助;
11.教會孩子辨認警察、軍人、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員;
12.教育孩子一旦在商場、超市、公園等公共場所與父母走失,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員;
13.時常提醒教育保姆和家人提高防范意識;
14.如果您的孩子小于3歲,且居住在城郊結合部等人員流動比較密集的地方,孩子沒有固定人員看管,那么您更應對此予以重視。
(摘編自“我國公安機關打擊拐賣兒童、婦女犯罪專項行動”網站)文/王桂岐
本文由新時代出版社授權摘自《為了孩子》 雜志
下一篇:“厚小薄老”制造問題孩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暑期動畫片熱播,爸媽要科學引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