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天才小孩”貪玩落敗,“全才兒童”喜獲桂冠!
這是今天在報上看到的關于我們舉辦的“智慧寶寶思維大賽總決賽”的報道,劉青真不愧是知名記者,這樣的標題一定能吸引不少家長的眼球。
想想當時的情景,真的是感觸頗多。
八月的第二個周日,對于很多人來說只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而對于來自全國各地的三十位寶寶和他們的家長來說,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因為我們學校組織的“第一屆智慧寶寶總決賽”正式拉開帷幕。
有寶寶的地方,就是快樂的城堡。
比賽規則是這樣的:寶寶們根據年齡進行抽簽分組,然后進入各自的比賽場地,進行創造力、記憶力、邏輯思維能力等五大能力的比賽。
與其說這是一場比賽,不如說這是一場表演show,寶寶們的表現令家長們拍案叫好。抽象而復雜的題目,小寶寶們應答自如,甚至會有出乎意料的答案。這恰恰證明了思維訓練的益處——引導和啟發孩子自己尋找答案,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答案絕對不是唯一的也不是預設的。所以這也是一場收獲驚喜與感動的畢業典禮。
原本一切進行得很順利,但當比賽結束宣布分數的時候,有人跳了出來。來自沈陽的奕龍的媽媽,一直堅信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兒童。但比賽結果,
奕龍沒有能夠進入前三名,她情緒有些失控,指責比賽不夠公正。
對于奕龍媽媽的質疑,我并沒有感到緊張,只是有些遺憾。
奕龍的媽媽化著時尚的彩妝,穿了一件藍色繡紋貼身禮服,耳際與頸部佩戴著奢華的珠寶,腳上是質地非常好的高筒皮靴……裝扮與衣著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很搶眼也很隆重,看上去就像是要出席時尚品牌發布會或者走電影節紅地毯的女明星。但事實上她今天只是為了能在兒子獲獎的那一刻,在合影的時候能留下一個美好的記憶。為此她還帶來了專業搞攝影的朋友,專門為兒子抓拍特寫。
她滿臉氣憤地說:“我們家龍兒很聰明,他3歲的時候我就帶他去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做過測評,智商140,絕對的超常兒童。我們在幼兒園托班上完跳中班,現在才3歲6個月,就上大班了。幼兒園的老師都夸他。真沒想到,居然會在你們這樣一個游戲性質的比賽中連前三名都沒有拿到,這太不可思議了。”
奕龍媽媽認為我們的比賽設置有問題,她說:“現在的孩子心靈很脆弱,這種非正常的打擊一定會給龍兒今后的成長帶來陰影!”
面對家長,我們永遠要心平氣和,雖然她有些上綱上線,把原本簡單的問題弄得有些復雜,但我還是要耐心講解。我其實擔心的是奕龍媽媽的情緒會影響到奕龍。宣布比賽結果的時候,奕龍的表情其實很平靜,沒有任何不快,也許在他的意識里根本沒覺得自己失敗了。他只知道那是一場游戲。而且為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受到傷害,我們給每個人都準備了禮物,這些禮物的外包裝是一樣的,我們不想讓某幾個小朋友的勝利打擊其他小朋友。然而當奕龍媽媽怒氣沖沖地站起來指責的時候,奕龍的臉色都變了,拿在手里的禮物也掉在了地上,還好有老師立刻把他抱走了。
“您先別著急。”我給奕龍媽媽倒了一杯水,“如果我說今天的比賽結果,您要負一大半的責任,您肯定不承認,對嗎?”
她立刻瞪大眼睛,仿佛就要把那杯水潑在我臉上。
“稍安!”我嘆了口氣,又是一個望子成龍的媽媽。
“剛才奕龍在比賽的時候,您有沒有仔細觀察整個過程,每一個細節您都觀察到了嗎?”我問。
“當然了!”奕龍媽媽十分肯定。
“當然沒有!”我叫同事把DV里的錄像倒入電腦,打開以后請奕龍媽媽仔細看。在比賽過程中,她一直在指揮朋友給奕龍拍照,甚至有兩次被我們的工作人員制止,因為怕她干擾到寶寶們的比賽。
“您看,老師說完指令出示完題板之后,奕龍在做什么?”我指著屏幕讓她仔細看。
畫面里的奕龍不是在啃手指就是坐在椅子上轉來轉去,或者低著頭搓著自己的衣角。比賽開始后很長時間,他還在左顧右盼,經老師的再三催促,他才開始擺弄桌上的材料,一副不專心的表情。
“怎么會這樣?他根本沒有認真答題!”奕龍媽媽差點兒從椅子上彈了起來。
“聽帶他的老師說,他其實很聰明,跟您陳述的一樣,在前兩天的熱場體驗訓練中,每個游戲單元,他都積極參與并有很好的表現。但是今天正式比賽卻大反常態。您說,這是為什么?”我問。
“我怎么知道?”奕龍媽媽臉色變了又變。
“昨天下午和晚上,我們帶著寶寶去水上世界玩,還有晚上的親子晚會,您和奕龍都沒有參加,能告訴我是什么原因嗎?”
其實我早就知道了原因。這些從外地來的家長和小朋友都被我們集中安排在附近的酒店休息。我們還特意安排了值班老師巡房。聽值班老師說,整個下午和晚上,奕龍媽媽都帶著奕龍在房間里復習,做各種益智題目,連晚飯都是我們的老師送進房間的。
“我帶他復習來著。”奕龍媽媽說。
“我能理解您的心情。可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出去玩了,您卻把奕龍留在屋里讓他做題目。您考慮過他的感受嗎?”正說著話,門被推開了,奕龍走了進來,小臉上滿是畏懼的神情,定定地注視著媽媽。
我走過去把他抱在胸前,用手輕撫著他的腦后,心理學家說過,這是孩子最喜歡的撫觸。當他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母親就是用這樣的姿勢托著他們的頭,給他們喂奶,哄他們睡覺。所以這樣的撫觸最容易讓孩子獲得安全感并且與你真正親近起來。
“龍兒,告訴老師,剛剛你為什么不認真做題,你在想什么?”我細聲細氣地問。
“不喜歡。”奕龍看了一眼媽媽,又趴在我耳邊小聲說道,“昨天他們去玩了,我在屋里做題。今天還讓我做,我不想做了,我想玩。”
“想玩?什么時候不能玩,非得比賽的時候玩?!”奕龍媽媽一肚子火,自己的精心備戰卻成了孩子在賽場上溜號的原因,這實在令她難以接受。
我告訴她孩子的智商很高是件好事,但千萬別讓它成為包袱,成為給孩子“加碼”的理由。智商只是一個參數,并不代表什么,在重視孩子智力發展的同時,更不能忽視孩子的社會性能力和個性塑造,因為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他的思維、學習以及今后的成長和生活。比如,媽媽為了讓超常兒童保持不敗戰績,帶著他犧牲游戲時間來做題,出發點是好的,卻過于注重比賽本身,過于重視結果,忽略了孩子的天性,也沒有幫奕龍建立比賽的規則意識,以至于他最終因為“貪玩”而輸了比賽。
我的話不知奕龍媽媽聽進去了多少。活動結束后,我們的老師要帶小朋友去動物園海洋館玩,以此作為對所有小朋友的獎勵。臨出發的時候,奕龍媽媽卻帶著奕龍離開了。她說她還想去一趟中科院,看看孩子到底是不是超常兒童。
看來,她的觀念一時還是轉不過來。
奕龍媽媽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我又接到了孟孟爺爺的電話。孟孟是本次比賽的冠軍,也就是媒體報道中的“全才兒童”。圍棋、鋼琴、國畫、英語、思維甚至是拉丁舞,他樣樣都會。他每周報的學習班時間,比大人的40小時工作時間還要長。每天像趕場一樣奔波于各種培訓機構,很辛苦,但他很懂事。記者問他是否羨慕別的小朋友有更多玩的時間,他會說“現在少玩一點兒,多學點兒東西,以后長大了就可少吃苦”,臉上是一副小大人的表情。
這一次獲獎,孟孟爺爺帶著小孫子還未回到上海,就已經把喜訊傳了回去。孟孟所在的幼兒園更是把孟孟奪冠當成一件大事,在幼兒園里早早地貼上了喜報,拉起了橫幅,要給孟孟開慶功會。爺爺打電話來說,他在報上看到本次比賽的報道寫的是孟孟等三位小朋友獲得了前三名,并沒有明確寫出三位小朋友的名次和順序——意思是從報道上看不出孟孟是第一名。
其實這并不是失誤,只是記者在報道時,特意沒有強調名次,而更關注孩子們的參與情況和活動本身的意義。
就因為這樣,令孟孟的爺爺大為惱火,要求重新報道或者他們自己出錢重新刊一篇稿子。
一場比賽,不僅是孩子們的比拼,而且更多地透露了家長們的心態。
不管是冠以“天才兒童”稱呼的奕龍,還是“全才兒童”的代表孟孟,都令我心疼,因為在漂亮的光環下,家長的心態其實并不平和,他們把自己的想法下意識地加到了孩子身上,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很多時候,家長都無法承受挫折,那還如何教育孩子呢?
這場比賽,有人嘗到了勝利的喜悅,有人體會到了出局的悵然。但其實我們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會發現落選的孩子們雖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績,但他們并沒有為此而難過,他們很快就能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去玩了,而且玩得很開心。心里失落,經受不了挫折的其實是大人,孩子們甚至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么不開心。家長的不愉快情緒會很快地傳染孩子,給他們造成影響。
你想讓自己的寶寶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是最好的榜樣!
下一篇:如何讓寶寶學會理財?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過多表揚不利孩子成長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