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99_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_色就是色欧美_欧美午夜精品电影

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3-6歲 > 常見疾病

常見疾病

小兒急性腎炎的中醫診療方法

分類: 常見疾病 育兒詞典 編輯 : 育兒知識 發布 : 10-11

閱讀 :320

  急性腎小球腎炎簡稱急性腎炎,是一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應引起的急性彌漫性腎小球炎性病變,絕大多數為鏈球菌感染后所致,稱之為急性鏈球菌感染后腎炎。臨床以血尿、少尿、水腫和高血壓為主要表現。急性腎炎是兒科常見病癥,占小兒泌尿系統疾病首位,發病以3~8歲小兒為多見,兩歲以下罕見,男女之比約為2:1。該病發病較急,預后一般良好。本病相當于中醫的“水腫”(急性期多屬陽水)、“尿血”。

  病因病機

  感受風邪:小兒肺臟嬌嫩,風邪犯肺,肺失通調,風遏水阻,不能下輸膀胱,泛溢肌膚,發為水腫。

  濕熱內侵:肌膚患有瘡癤、濕疹等,由于風毒內歸于肺,濕熱內歸于脾,風毒濕熱外遏肌表,內歸肺脾,肺失通調,脾濕內漬,脾虛不能制腎,則腎不能行五液之水,水氣與邪毒并走于內,泛于肌膚,而引起水腫。熱毒內傳于腎及膀胱,傷及絡脈,可見尿血。

  肺脾氣虛:素體脾虛肺弱或水腫遷延日久,皆致肺虛氣不布津,脾虛水濕不運,水腫難以消退,遷延日久,病證則由實轉虛。

  辨證論治

  常證

  1.風水相搏證

  [證候] 水腫大多從眼瞼顏面開始繼而遍及全身,來勢較急,顏面為甚,皮薄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小便短少而黃赤,或有尿血,起病前常有外感病史,未解者仍可發熱、惡風、頭痛咽痛、咳嗽、肢體酸痛、乳蛾紅腫等,苔薄白,脈浮數。

  [治法方藥]  宣肺開腠,利水滲濕。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四苓散。

  2.濕毒浸淫證

  [證候]  面肢浮腫或輕或重,小便黃赤短少或見尿血,?;加心摪挴?、癤腫等瘡毒,煩熱口渴,大便干結,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方藥]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五味消毒飲合小薊飲子。

  3.氣虛邪戀證

  [證候]  本證常在恢復期或病程長者出現,肢體輕度浮腫或浮腫不顯,面色少華,困倦乏力,納少便溏,多汗易感冒,舌質淡,苔薄白,脈緩弱。

  [治法方藥]健脾化濕。參苓白術散加減。

  變證

  1.水凌心肺證

  [證候]  全身浮腫,或有水臌,頻咳氣急,心悸胸悶,煩躁不能平臥,面色蒼白,甚則唇甲青紫,舌質暗紅,苔白或白膩,脈沉細或細數無力。

  [治法方藥]  瀉肺逐水,溫陽扶正。己椒藶黃丸合參附湯。

  2.邪陷心肝證

  [證候]  頭暈、頭痛,視物模糊,煩躁不安,面紅口干,惡心嘔吐,肢面浮腫,小便短赤,血壓高,甚至抽搐、昏迷,舌質紅,苔黃糙,脈弦滑。

  [治法方藥]  平肝潛陽,瀉火息風。龍膽瀉肝湯合羚角鉤藤湯。

  3.水毒內閉證

  [證候]  全身浮腫,尿少或尿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昏迷驚厥,舌質淡胖,苔垢膩色黃,脈滑數或沉細而數。

  [治法方藥]  瀉水泄濁,辟穢解毒。溫膽湯合附子瀉心湯。

  經驗方

  1.腎炎尿血方

  [藥物組成]  金銀花20克,阿膠、玉竹、牡丹皮、旱蓮草各9克,三七末3克(分次沖服)。

  [功效]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適應證]  本病陰虛火旺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水煎分早、晚服。

  2.治血尿兼水腫方

  [藥物組成] 生地黃18克。木通9克,白茅根31克,竹葉4.7克,漢三七末3克(沖服)。

  [功效] 涼血止血,利水消腫。

  [適應證]本病水腫與血尿俱明顯者。

  [用法用量]水煎諸藥,沖服漢三七末,每次1.6克,分兩次服。

  3.越婢湯加減

  [藥物組成] 炙麻黃6克,紫蘇6克,茯苓皮9克,澤瀉9克,蒼術6克,防己6克,甘草3克,生姜6克。

  [功效] 祛風利濕。

  [適應證] 本病風水相搏,水腫、少尿明顯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4.朱全生經驗方

  [藥物組成]  麻黃4克,連翹、蒲公英各15克,杏仁、桔梗、白術各8克,前胡、車前草、豬苓各10克,赤小豆20克,益母草、白花蛇舌草各30克,甘草4克,生姜3片。

  [功效]  疏風解毒,利水消腫。

  [適應證]  本病風水相搏,水腫、少尿明顯者。

  [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5.苗晉經驗方——益氣雙補方

  [藥物組成]  生地黃(大劑15克,中劑10克,小劑5克),女貞子(大劑15克,中劑10克,小劑 5克),旱蓮草(大劑15克,中劑10克,小劑5克),茯苓 (大劑15克,中劑10克,小劑5克),山藥(大劑15克,中劑10克,小劑5克),黃芪(大劑15克,中劑10克,小劑5克),丹參(大劑15g,中劑10克,小劑5克),益母草(大劑15克,中劑10克,小劑5克)。

  [功效]  益氣養陰,涼血止血。

  [適應證]  本病恢復期之氣陰兩虛證。

  [用法用量]  每日一劑,分3次服。

  適宜技術

  1.中藥外治法

  紫皮大蒜一枚,蓖麻子60粒。共搗糊狀,分兩等份,分別敷于腰部及足心,外用紗布包扎固定。為避免蒸發減低藥效,可用塑料膜外敷在藥物上,一周為一療程,每周換藥一次。

  2.飲食療法

  冬瓜皮薏仁湯:冬瓜皮、薏苡仁各50克,赤小豆100克,玉米須(布包)25克,加水適量,同煮至赤小豆熟透,食豆飲湯。

  用于急性期水腫明顯,或伴有高血壓者。

  薺菜粥:鮮薺菜250克(干品90克),粳米60~90克。將薺菜洗凈切碎,用粳米煮粥服食。用于各期之血尿。

  鯉魚湯:活鯉魚250克,將鯉魚開膛去鱗及內臟,砂仁、豆蔻仁各3克,放蔥、姜少許,再加水500~600毫升,不放鹽,清蒸半小時,喝湯并食魚肉。用于各期水腫。

  3.針灸療法

  體針:取肺俞、列缺、合谷、陰陵泉、水分、三焦俞。針刺均用瀉法。咽痛配少商,面部腫配水溝,血壓高配曲池、太沖。

  耳針:取穴腎、脾、膀胱、交感、腎上腺、內分泌。每次選2~3穴,輕刺激,刺后可埋針24小時,每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穴位注射:主穴有京門、膀胱俞。配穴有水道、足三里、復溜。每次選主穴、配穴各一個,每穴注入5%當歸注射液0.5毫升,每日一次, 7~10次為一療程。

  4.推拿療法

  急性期:平肝經,清肺經、胃經、脾經、小腸經、退六腑。介質用滑石粉。

  恢復期:平肝經,清補腎經、脾經,揉二馬,清小腸。氣虛者介質用蔥或姜湯,陰虛者介質用滑石粉。

  5.中成藥

  銀黃口服液:用于急性期風水腫、濕熱腫。

  知柏地黃丸:每次3克,每日兩次。用于恢復期陰虛邪戀者。

  6.沐浴療法

  羌活、麻黃、蒼術、柴胡、紫蘇梗、防風、荊芥、牛蒡子、柳枝、忍冬藤、蔥白各適量,加水煮上藥,待藥液煎至適量,令其冷卻至40℃時沐浴,汗出即可,每日一次。

下一篇:預防+急救將節日病拒之門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兒童睡眠時氣短是什么原因?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扎县| 洪洞县| 晋城| 杭州市| 台南县| 贵阳市| 塔河县| 台东市| 威宁| 介休市| 定远县| 罗定市| 南漳县| 泽库县| 来凤县| 广饶县| 新闻| 龙岩市| 璧山县| 将乐县| 曲水县| 北宁市| 安阳县| 陇南市| 河东区| 静海县| 克拉玛依市| 罗源县| 长治县| 包头市| 静安区| 城市| 原阳县| 湖南省| 台北市| 盐山县| 栖霞市| 南靖县| 德庆县| 周至县| 河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