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育兒詞典網 , 一個專業的育兒知識學習網站!
重慶九龍坡一名12歲的男孩近兩周反復發燒,頸部、腋窩長出鳥蛋大小的包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診斷其患上了“貓抓病”。醫生提醒,春季天氣暖和,貓狗活動頻繁,免疫力低下者和幼兒接觸寵物容易被感染。
這位男孩的媽媽介紹,因家住底樓常有老鼠,因此買了一只小貓回家飼養。兒子喜歡跟小貓玩,每天放學回家都會抱著小貓“親熱”一會。3月底,他突然開始發燒,吃了感冒藥不見好轉,幾天之后,他的脖子和腋窩長出鳥蛋大小的包塊。
兒童醫院腫瘤外科主治醫師李長春介紹,檢查發現這些包塊不是腫瘤,通過追問病史了解到,男孩曾多次被貓爪抓傷皮膚,但沒有留下明顯傷痕。經包塊活檢病理證實,他患上了“貓抓病”。
李長春醫生介紹,“貓抓病”主要是由貓抓人或咬人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貓抓破、咬破甚至舔人的皮膚,都可能把攜帶的病原體傳染給人。該病以青少年和兒童居多,男女無差別,溫暖季節比寒冷季節多見。病人主要表現為傷口周邊淋巴結腫大、發熱等。貓抓病潛伏期較長,在兩三個月可自行緩解,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發生嚴重的并發癥,甚至導致死亡。
李長春醫生提醒,要科學飼養寵物,不要與之過分親密,例如用嘴吻寵物、用手喂食物等,免疫力低下者和有幼兒的家庭最好不養寵物。被寵物咬、抓傷后,可用清水沖洗,或局部涂抹碘酒及酒精,并及時注射狂犬疫苗。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要及時到醫院治療。(據新華社)
下一篇:感冒、吃太多易引發多抽動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防近視:36歲護眼關鍵期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